项圈,解开了!
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微信ID:yflooklook
01
这两天,有条新闻,很多人没太注意,或者注意了,也没太看懂。
那就是韩国检察系统的“权力重构”。
这两日,韩国总统李在明推动通过《检察厅法》修正案,正式将“直接侦查权”从检察官手中剥离。
在此之前,韩国行政安全部长官尹昊重和执政党共同民主党政策委员会议长韩贞爱公布了政府组织改编方案,正式宣布废除运行数十年的检察厅。
取而代之的是新设立的公诉厅和重大犯罪调查厅,分别行使原检察厅的公诉权和调查权。公诉厅将隶属于法务部,重大犯罪调查厅则隶属于行政安全部。
这一改革被称为针对“检察共和国”积弊的结构性手术,旨在遏制检察官滥用职权,终结出于政治动机的调查。
02
要想知道这个变化影响有多“深远”,我们或许需要简单回顾一下韩国检察系统的前世今生。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在韩国设立了“韩美联合司令部”,并通过军事、情报、司法三大系统深度介入韩国内政。
其中,韩国检察厅成为美国影响韩国政治的核心杠杆。
韩国检察官拥有“直接侦查权”,可以不经警察、直接立案调查,甚至可以“先抓人后查案”。
这个制度设计,最初是为了“肃清亲日派”,后来却成为美国“定点清除”不听话总统的工具。
从全斗焕到卢武铉,从李明博到朴槿惠,几乎所有“对美离心”的韩国总统,最终都倒在了检察官的“调查”之下。
03
很多人以为,美国通过检察系统控制韩国,是为了“防止韩国失控”。
其实,这只是第一层。
更深层的逻辑是:让这些国家“自我审查”。
当一个政治人物知道,只要他对美国说“不”,就会立刻被“调查”、被“起诉”、被“抄家”,他就会在“说”之前,先“想三秒”。
当一个企业知道,只要它和中国走得太近,就会被“税务调查”、被“反垄断调查”、被“环保调查”,它就会“自动调整”战略。
这种“自我审查”,比任何驻军、任何制裁都更有效。因为它不需要美国亲自出手,只需要“制度性威慑”存在,就能让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自动“对齐”美国的利益。
04
但是这一次,情况变了。
因为,特朗普来了。
在特朗普看来,韩国也好,和其他被美国“控制”的国家也好,他们所谓“对齐”的美国利益,只是那个“民主党建制派美全球帝国”的利益。
不是共和党的利益,
更不是他特朗普的利益。
所以我们看到
2025年7月初,美韩关税谈判中,美方抛出“4000亿美元对美投资基金”的要求。
这个数字相当于韩国年度预算的80%以上,相当于每个韩国人要掏出7700美元给美国。美国给出的时间只有30天。
2025年8月,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将与日韩重新谈判“防卫费分摊”协议。而新的防卫费用,上涨了数倍。
虽然购买“主权”的费用很高,不过韩国还是“欣然”接受了。
作为交易筹码,韩国签署了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协议(1500亿投向造船业,2000亿用于能源采购)
同时接受了15%的关税。要知道现代、起亚等品牌原本享受韩美自贸协定的零关税,如今关税竟比日本车企还高2.5%。
代价虽然很大,但是这毕竟是第一个院愿意卖“非卖品”的美国总统。
05
韩国检察改革不仅是内政问题,更是东亚地缘政治重构的重要一环。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二十年,东亚格局将从美国主导的单极体系向多极化演变。
如果后续,日本脖子上的“项圈”(东京地检署特搜部)也能被解开。那么东亚的变局可能就在眼前。
或许会有小伙伴问:
“项圈松了,日韩会不会立刻倒向中国?”
答案是:不会,也不敢。
因为项圈虽然松了,但链子还在。
美军还在冲绳、还在釜山;美元还在结算体系里;芯片、能源、情报系统,还都攥在美国手里。
但,“不会倒”不代表“不会动”。
我们不妨做三个时间尺度的推演:
五年内:
日韩进入“战略模糊期”,不再自动跟随美国对华遏制;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真正落地,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重启;
十年内:
美军在日韩基地开始“象征性缩减”;
日韩企业深度嵌入中国供应链,形成“东亚内循环”;
人民币在中日韩贸易结算中占比超过50%,美元霸权出现区域性裂缝。
二十年内:
东亚出现“非美安全机制”雏形,类似“亚安组织”;
日韩在中美之间实现“战略中立”,类似今天的东盟;
有人说,这只是特朗普的“交易艺术”,换个总统,项圈又会勒紧。
没错,制度性控制不会一夜消失,但心理性依赖一旦松动,就再也回不去。
当一个国家开始意识到:
原来“说不得”的话,其实可以说;
原来“做不得”的事,其实可以做;
原来“站不得”的队,其实可以站;
它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