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A大将被暗杀,特朗普下令降半旗!
来源:大白话时事
微信号:xhdb66
这个新闻基本占据美国今天各媒体的头版头条。
事发后约3小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说柯克已经死亡,同时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
虽然媒体给他身份加了一些看上去高大上的描述,但他其实就是一个知名的极右翼博主,用我们话说,就是一个键政大网红。
那么为什么键政大网红能让特朗普为他降半旗?
因为他是MAGA阵营的核心大将。
柯克是美国右翼政治中最具影响力的年轻领袖之一。
他是特朗普核心圈子里的活跃成员,以出色的演讲能力、筹款能力以及对特朗普的忠诚著称。
柯克善于辩经,比如今年三月,柯克就在一次播客节目中怼得加州州长纽森哑口无言。
他还经常跑到大学跟白左辩经,抨击LGBT,也因此积累了不少粉丝,深受年轻右翼和富有共和党人的欢迎。
柯克是特朗普早期支持者之一。
柯克透露,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他造访白宫的次数“超过100次”。
多年来,柯克对特朗普的忠诚从未动摇。
2021年的国会山骚乱之后,特朗普遭到美国全网封杀,可谓是众叛亲离,但柯克仍在2021年2月到访海湖庄园,与特朗普微笑合影。
特朗普赢得第二个任期后,曾感谢柯克“在年轻人中所做的一切”。
柯克也是较早支持万斯担任特朗普竞选搭档的人。
2024年大选刚结束,柯克就加入了一个核心顾问小组,负责审查白宫任命人选的忠诚度。
18岁时,柯克创立了保守派青年组织“美国转折点”(Turning Point USA),如今该组织在850多所高校设有分会,致力于为学生办理选民登记,并邀请保守派人士进校园演讲。
可以说,特朗普在去年选举里,能获得很多年轻选民的支持,柯克是其中很大一个因素。
2016年7月,23岁的柯克成为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史上最年轻的演讲者。
2019年,柯克又创立一个“转折点行动”的政治组织。
柯克创立的这两个组织近年来迅速成长,收入从2016年的430万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9240万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捐赠。
这些都是柯克的影响力,并且柯克用自己的影响力长期致力于支持特朗普,对特朗普十分忠诚。
在西方选票政治里,这些大网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选票政治的核心是流量,以前的选举是靠砸钱打广告来换取流量。
而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打广告获取流量的传统方式已经有些落后。
大网红的流量巨大,自然就有了巨大影响力,去年美国总统选举,拜登和特朗普都得拉拢一些网红,来为他们站台。
网红在选票政治里,也很容易把自己影响力转化为政治,比如这次被枪杀的柯克就正在准备竞选州长。
特朗普就是网红政治的最大结果。
一个国家交给这些网红管理,将是灾难。
柯克是枪支权利的坚定支持者。
比如他曾经说:“为了拥有第二修正案来保护上帝赋予的其他权利,不幸地承受每年一些枪支死亡事件的代价是值得的。”
现在他也成为这个代价之一,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还能认为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如果他还能认为是值得的,那么就是用自己生命去践行自己理念,也算是得偿所愿。
如果他认为是不值得的,那么他以前说的“代价是值得的”,就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跟他反对的白左也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慷他人之慨,代价不落到自己头上,就说代价是值得的,等代价落到自己头上,一个就不吱声。
当然,柯克也确实没法吱声了。
(2)
这次柯克被刺杀,是在犹他谷大学举行的活动,这是“美国转折点”巡回活动的首站,吸引了至少1000人参加。
当时柯克坐在印有“证明我错了” (Prove me wrong)口号的白色帐篷下,手持麦克风与观众互动。
在遇刺之前,他正与现场观众进行关于美国枪击问题的回答互动。
一名观众问他过去10年有多少变性人成为大规模枪手,柯克回答“太多了”。
随后有人追问美国过去10年总共有多少大规模枪手时,Kirk回答“帮派暴力算不算?”
话音刚落,他就颈部中枪,现场视频比较血腥,当时这血就直接喷出来了,柯克随后就瘫软在地。
这样的暴力刺杀行为,我当然也是反对的,不过对柯克我确实是没有什么共情的动力。
网络上有人说这个被枪杀的美国极右翼博主是反LGBT先锋,整天在大学里根LGBT辩论,意思是他是队友,以此来博取我们同情。
现在网络上很多人容易单一归因,忽略人的复杂性,总是以为能简单通过一个标签,就划立友方和对立阵营。
比如,很容易因为自己对LGBT的反感,就认为这些反LGBT的就是队友。
去年我在提醒不要崇拜特朗普的时候,警惕特朗普饭圈化现象。
有些人就因为特朗普反对LGBT,把特朗普视为队友,而反对我抨击特朗普。
甚至因为我抨击特朗普,就说我支持LGBT。
但实际上,我也反对LGBT。
先叠个甲,LGBT已经是一种政治符号。
我反对的是这种把LGBT当绝对正确的政治符号。
确实存在天生的性少数群体,这个我自然不歧视。
但美国LGBT运动已经发展到在校园里向未成年人推行LGBT,把本来不是天生性少数群体的未成年人,硬掰成LGBT,这就是我所反对的。
而且现在西方国家的LGBT“政治正确”,已经从争取性少数群体权利,变成以鼓动性少数群体特权,来引诱人们转变为性少数群体,这同样也是有问题的。
这跟极端女权一样,从争取女性权益,异变为追求女性特权。
虽然LGBT跟极端女权也是两个经常魔法对轰的群体,但煽动LGBT和极端女权运动背后是有一个共同的势力,就是“新自由主义”。
比方说,极端女权里有一部分人是鼓动“滥交自由”,认为一个女的,理应同时拥有三四个男的才能满足。
而LGBT鼓动“性别自由”,他们认为先天的性别是不能选择的,人应该后天自己去自由选择性别。
然而,还未进入青春期的儿童,性别取向本来就比较模糊。
美国现在出现在校园里对未成年人宣扬LGBT,会很容易让本来不是天生性少数群体的人,在铺天盖地的周围环境洗脑之下,成为性少数群体。
才会出现未成年人跑去做变性手术的现象,甚至出现父母因为阻止子女做变性手术,而被剥夺监护权的案例。
而做变性手术,是不可逆的,对身体会造成巨大伤害,并且需要终身服药,最后得益的只是那些煽动LGBT和背后的医疗医药资本集团。
并且,煽动LGBT政治正确,鼓动性少数群体特权,只会激发普通人对LGBT的反感,最终受害的也是那些不参与LGBT政治的天生性少数群体。
LGBT和DEI,这类西方的政治正确已经极端化、魔怔化,所以我坚决反对。
但我不会因为美国这些右翼MAGA反对LGBT,就把这些美国右翼MAGA当做自己队友。
因为这些美国右翼MAGA反对LGBT的同时,大都也是持反华立场,而且他们除了反对LGBT,还有很多逆天观点。
比方说这个被枪杀的柯克,他在一次辩论中说如果自己有个 10 岁的女儿,并且她遭到了强奸,他希望她能够把强奸犯的孩子生下来。
他这个观点是美国MAGA普遍存在的极端反堕胎观点,也就是哪怕被强奸导致怀孕,也不允许堕胎,一定得生下来。
此外,柯克也是福音派新教徒,狂热支持以色列纳粹,经常举着以色列国旗参加活动。
他也发表过很多反华言论,在社交媒体上煽动对华仇恨,影响很坏。
这个世界很复杂,人也是很复杂的,我们跟美国MAGA,在反LGBT、反极端女权等问题上,是持有相似的观点,但不代表他们能成为我们队友,他们在很多问题上跟我们立场和观点也是截然不同,甚至有巨大冲突。
而且双方各自出发点不同,比如,美国MAGA反LGBT,很大程度是因为宗教,他们认为《圣经》说上帝只创造了两种性别,一种是男性,一种是女性,他们是基于此才反对LGBT,所以他们并不反对同性恋,特朗普虽然下令让美国只有两种性别,但特朗普也不反对同性恋,去年竞选时,还曾经说自己支持者很多GAY,包括特朗普得力大将财长贝森特就是个GAY。
包括美国MAGA之所以如此反对堕胎,也不是他们真的尊重未出生的生命,而是他们认为《圣经》反对堕胎。
美国MAGA会如此狂热支持以色列,也是基于宗教因素。
因为他们相信以色列复国是《圣经》的预言,他们认为帮助以色列完成复国是上帝的旨意,这样以色列复国招来“末日战争”时,他们这些虔诚的信徒,才能得到救赎,才能上天堂,其他不信的人,就会下地狱。
所以,MAGA里不少人,是一边狂热支持以色列,一边又反犹。他们支持以色列复国,只是把犹太人当做末日战争的祭品。
美国MAGA很多是狂热的新教徒,他们的宗教思维,不是我们能理解的。
美国左翼白左不是什么好货,不代表美国右翼MAGA就是什么好货,双方都不是什么好货,都有很多逆天观点,不是我们正常人能理解的。
我们没必要非得从两坨屎里找出一坨来喜欢,我们可以选择都不喜欢。
(3)
再说回这次柯克的事件。
截止9月11日晚上8点,凶手仍然还没被抓住。
美国FBI之前抓过两个嫌疑人,但随后都释放了。
FBI局长称:“被拘留的嫌疑人在经过执法部门审讯后被释放。我们的调查仍在继续”。
据报道,凶手是在约200米开外的屋顶上,使用带瞄准镜的步枪,一枪直接击中柯克的颈部,让柯克当场死亡。
枪手显然还是比较专业,事先就设计了可靠的撤离计划,所以直到目前还没有被抓到。
这件事情正在引发美国更广泛的撕裂,美国左翼和右翼因为这件事情又吵翻天了。
虽然目前凶手还没被抓住,但美国右翼第一时间把这次袭击归咎于自由派。
包括特朗普在内的许多知名右翼人士,都将此次事件定性为“左翼针对保守主义发起的更广泛攻击”的一部分。而民主党人则集中于谴责枪支暴力。
特朗普在自家社交平台发帖表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最仇恨、最卑鄙的方式妖魔化那些与你意见相左的人,暴力与谋杀正是这种行为酿成的悲剧苦果。”
他还将柯克之死与自己去年遭遇未遂暗杀相联系,誓言将采取进一步行动以打击政治暴力。
红杉资本的合伙人肖恩·马奎尔发帖称:“左翼十多年来一直宣扬右翼暴力的威胁,但现在危险来自左翼”。
马斯克转发了这个帖子,并称:“左翼就是谋杀的政党”。
民主党阵营,首先是谴责这种政治暴力。
毕竟这种暗杀行为,放在哪都是不对的。
但民主党阵营也基于反对刺杀,呼吁出台更严格的控枪法案。
目前活跃于控枪组织的民主党前议员加布里埃尔·吉福兹(Gabby Giffords)也强调,社会存在政治分歧是常态,但不能让美国“沦为一个用暴力解决分歧的国家”。
吉福兹自己就是枪击案的受害者。2011年她在一场竞选活动中遭枪击,头部受重伤,还因此患上语言障碍,最终不得不退出众议院。
但总体来说,毕竟这次死的是美国右翼的人,所以右翼的攻击是天然站在高地。
正如去年特朗普被枪击一样,让民主党阵营反而处于劣势。
其实,妖魔化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这种事情特朗普也没少干,美国MAGA阵营也没少做。
只是,美国MAGA确实相对怂一些,美国极左翼暴力倾向更强烈。
然而,美国极右翼的种族主义也很强,现在只是被压着,按照美国当前越发撕裂、越发极端化的倾向,一旦美国极右翼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摆脱压制,也很难说谁比谁更暴力。
美国的撕裂现在是越发严重,并且越发极端化。
在8月22日,有一名刚逃难到美国的乌克兰女子,在美国轻轨上,被一名黑人割喉,现场视频也是比较血腥的。
警方表示女子与男子互不相识,正在调查作案动机。
事发现场监控视频近日曝光,在美国舆论也引发巨大轰动。
虽然警方还在调查作案动机,但因为凶手是黑人,而被害女子是白人,所以这件事情在美国舆论上,特别是右翼阵营,被广泛认为是黑人对白人的种族主义行为。
这种极端的种族对立,必然会催生出双方阵营更加极端的种族主义行为,从而引发美国更加极端的撕裂对立。
这已经是美国的系统性问题,会进一步随着这种二元对立的选票政治,被越发煽动,并朝着极端化方向狂奔。
美国现在已经失去自己内部良性解决对立问题的能力,反而各方基于各种原因在不断煽动对立,推波助澜。
按照这种趋势下去,美国就算不爆发内战,也会爆发很大的内乱,这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