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重大喜讯:大国博弈关键时刻,中国炼出“降魔”大法宝!
原创:占豪
来源公众号:占豪
微信ID:zhanhao668
大家理解了吗?这意味着我们要将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领导人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民族工作所取得的最新历史成就,通过制定这样一部综合性、基础性的法律,特别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理念转化为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这句话的份量大家自己品。与此同时,还要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明确的法律规定。国家意志需要法律规定来落实,意志有了,落实的抓手有了,今后咱们国家的民族团结促进工作有了强有力的保障。这部法律,真的是意义太重大了!
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民族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强国建设,是为了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往更宏伟的目标去说,是为了给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中华民族这个战略支点。很显然,这部法律是支点中的支点。
在人大常委会的草案审议会上,与会人员普遍认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规定了党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全面领导,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概念,明确了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草案对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共同繁荣发展、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结构科学合理,内容比较全面。建议进一步听取各方面意见,把法律草案修改完善好。
这部法律的重要性,在人大常委会的草案审议中已经明确阐述,其最核心的内容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那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底有多重要呢?
咱们拿最近的一个现实案例来简单谈一下。近期社交媒体上出现的一些动向就非常值得警惕——甚至有人开始为中华民族的少数民族“乱认祖宗”。例如,有人公然散布“蒙古族的祖先是匈奴”这类颠倒黑白的言论。在占豪看来,这完全是一场别有用心的认知战操作,在没有相关法律依据的时候,我们只能靠舆论战来抗衡。
关于这一点,真实情况是,历史上的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草原政权,早在汉朝时期就因屡遭打击及周边民族的融合挤压,逐渐分散并融入其他民族之中。事实上,匈奴在近两千年前就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其中很大一部分重新融入到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当中了。而蒙古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是在13世纪成吉思汗时期才逐渐形成,两者相隔千年之久,却被某些舆论故意张冠李戴、强行“认亲”,这背后大概率就是外部势力的刻意推动。
那么,这些认知战攻势究竟从何而来呢?
大家如果关注近日新华研究院发布的《美国认知战》报告就会清晰发现:美国对华发动认知战已有数十年历史,从未停歇。上述这类谣言,正是试图解构我们的历史认知、破坏民族团结,直接对冲我国近年来持续推进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工作,是典型的认知战手段。
多年来,美国就是用这种认知战手段,长期对我国打“民族牌”,拿新疆、西藏少数民族说事,制造虚假叙事。甚至还炮制了“新清史”等错误史观,误导世界对中国历史的认知。可以说,民族议题已经进入中美斗争的前沿,也已成了他们针对我们打认知战的重要选题。
认知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随着大国博弈日趋激烈,这类行动正不断向更深层次渗透,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与日俱增。尽管我们一直在积极应对,也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若没有一部像《民族团结促进法》这样的重要法律作为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我们将难以扭转当前“对方主动进攻、我方被动防御”的长期被动局面。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扭转长期以来被动应对的局面,国家民委加快推进民族领域立法进程,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纳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并配合全国人大民委开展研究起草工作。
制定一部统领民族团结事业的法律,任务极为繁重复杂。需系统梳理大量政策文件与法律法规,研究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针对各项条款所涉专业领域组织深入课题研究,并与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广泛调研——尤其要深入民族地区,从边疆到城市,召开无数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从起草到成型,数易其稿,哪怕是一句话、一个段落甚至一个用词,都需反复推敲,力求精准。在国家民委大量前期努力的基础上,这部法律才得以高效推进并迅速成形。经过系统而审慎的流程,如今它正式进入全国人大审议阶段,逐渐呈现在公众面前。考虑到这部法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不得不说,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咱们要给国家民委记上这一功。
我们国家这么高效做了这么多工作,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大竞争中,为中华民族争取更多共同利益,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积累更厚实的发展根基。坦率说,咱们国家在推进重大立法方面所展现出的高效率令人瞩目。
今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宣布将制定《民族团结促进法》列入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标志着该法正式纳入国家立法议程。8月,国家民委副主任段毅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法已被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正在全力推进。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草案;9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案)》正式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进行首次审议。现在,已经审议完成,开始在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就是中国速度啊!我们用高效抢来的时间,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乃至对我们百年变局背景下的大国博弈都有非常积极的战略意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族团结促进法》的顺利立法对我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在占豪看来,它就像是国家锻造的一件具有“祛邪扶正”之功的重要法宝。
我们深知,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我们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没有自身私利的政党——她的诞生,源于一批有志之士为救国图强而奋起;她的成长,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她不仅在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砥砺前行,更怀有更高的使命,那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有力推动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首先我们自己得发展好,得团结如一人。我们要实现一个国家团结如一人,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这项立法,正是推动中华民族上下团结如一人的保障。
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领导人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而且,就当下而言,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仍然复杂多样、民族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仍然尖锐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落细落实?其中一个最重要抓手就是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民族团结促进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际,呼吁大家积极关注、认真研读。如果有什么想法或建议,也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向全国人大提出。
相信这部重磅法律的出台,必将为我们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向性和更有力的法治保障,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