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毛豆论道
9月23日,《印度时报》报道了一则消息:2025年5-8月,印度对美国的出口额,出现了大幅下降。从88亿美元跌至69亿美元,降幅达22.2%。具体看,金属与汽车零部件出口整体降幅达4%、劳动密集型出口整体降幅10.8%、纺织服装出口整体降幅9.3%。有意思的是,获美关税豁免的产品出口同样走弱,8月有关产品出口额较5月大幅下降41.9%,其中智能手机出口降幅高达58%,要知道,印度是美国着力扶持的新工业国,意在取代中国,对美出口应该不断增加才对,怎么就大幅减少了?其实吧,印度的出口数据暴跌,只是一个缩影。近期,美印关系的坏消息多着呢,懂王连着对印度出了三记重拳。第一记,是对印关税。
从8月末起,美国连续对印度加征了两次25%的关税,合计就是50%的关税幅度,而且从加征范围来看,几乎涵盖所有印度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种类。文章开头所写的,印度对美商品出口大幅下降,就是这么来的。
令印度感到扎心的,不仅是自己被征税50%,更因为巴基斯坦面临的税率,是19%,比印度低得多。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在今年6月和8月,接连两次受邀前往白宫吃饭,莫迪和印度高官反而未受邀;9月18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取消对伊朗“恰巴哈尔港”的制裁豁免,这个“恰巴哈尔港”,对印度十分重要。
印度有个“国际南北运输走廊”计划,你可以理解为印度版的一带一路,这条线路从孟买出发,先到达伊朗的两个港口--恰巴哈尔港和阿巴斯港(如下图)。
然后,两个港口的货物,会在北部汇集,北上里海南部,经过高加索东部地区,到达俄罗斯。
为什么印度要提出“国际南北运输走廊”?因为要联通俄罗斯,但传统的贸易线路,要先走红海,接着横穿地中海,来到大西洋,再北上绕道波罗的海,到达圣彼得堡,路途十分遥远,所需时间长。
一旦“国际南北运输走廊”打通,印度商品抵达俄罗斯的所需时间大幅缩短,而这条线路的关键,就是阿巴斯港和恰巴哈尔港,其中后者更为关键。因为阿巴斯港,是伊朗目前最重要的石油出口港,物流能力已经接近满负荷,没法接纳多少商品,这个港口是伊朗的宝贝,也不可能交给印度运营。恰巴哈尔港就不同了,这个港口对印度很重要,但对伊朗而言重要性不高,给印度运营也无所谓,如果能够运营起来,该港口的作用还是很大的。然而,印度从2006年开始接手,直到今天,连港口的基建也没搞定。2018年时,懂王给了这个港口制裁豁免,实际上等于同意印度加强与俄罗斯的联系。而七年后,懂王取消了制裁豁免,潜台词是,印度必须减少与俄罗斯的联系。懂王想逼迫普京让步,结束“俄乌战争”,就必须让中印减少购买俄罗斯油气,对中国,一时半会没办法,但对印度就不同了,治不了中国还治不了你印度?你想加强对俄贸易?那我就取消制裁豁免,大幅增加商品关税,还故意定得比巴基斯坦高,以示羞辱。第三记重拳,是签证。
9月19日,懂王出台了新的H-1B签证政策,宣布新的H-1B签证申请者,必须缴纳10万美元的费用,网上有传言表示,是每年缴纳10万美元,其实不是的。
是一次性缴纳10万美元,主要是每年缴纳10万美元/人,反对声浪太大了,懂王有点扛不住,遂改为一次性缴纳,如果不是反对声浪太大,我相信懂王很愿意执行每年缴纳10万美元/人的标准。
当然,即便一次性缴纳10万美元,也够狠的了,政策一出,印度那边立刻炸锅了,为啥?
因为H-1B签证,八成是印度人申请的,可以说,印度人吃尽了H-1B签证的红利。所谓H-1B签证,就是技术人才签证,美国用于引进技术人才的政策,每年8.5万个名额。这个政策的本意,是好的,然而从21世纪初期开始,政策迅速被印度人和大公司玩坏了。大公司发现,印度人的薪资要求不高,不少岗位都能干,那我干嘛还要雇佣美国人?
于是,大批美国公司,尤其是IT类公司,将自己的岗位,全部伪装成“技术岗”,哪怕文员,也伪装成技术岗,再雇佣印度人,并申请H-1B签证。这样的结果,就是大批印度人涌入,取代了许多原本由美国人占据的中低端就业岗位,这些岗位的薪资,你以美国人的收入衡量,自然是不高的,但以印度人的收入衡量,就非常高了。别说红脖子,就是白左,也意见很大。毕竟在科技企业就职的人,多偏向民主党,自己前脚支持开放移民,后脚就被印度人取代了,是不是很讽刺?不过,印度政府就恼怒了,因为持H-1B签证进入美国的印度人,普遍收入较高,他们每年会给印度寄回上百亿美元的汇款,是印度的一笔重要收入。懂王的新政策,虽然不会打击已经持有H-1B签证的印度人,但对未来申请者,是个巨大的打击。而且,谁知道目前的持有者,会不会哪一天就被赶出去?接二连三对印度出重拳,有人说,是因为印度在空战中失败,失去了统战价值,这的确是个重要原因,但绝对不是根源。根源是,印度的统战价值,本来对美国而言,就是鸡肋,前几年对印度的拉拢,只是一种幻象。要知道,印度不是个小国,它要的非常多,美国想要把印度完全拉拢过来,价钱会比拉拢其他国家,高得多。而且,印度拿了好处还不一定办事。很简单,给口头好处,实际好处不给多少,拜登时期,还有懂王第一任期,都是这样,印度最看重的产业转移,美国是一毛也不拔,只给一些“军舰修理”之类的小蛋糕。其实,不是美国不想给,而是给不起,毕竟,美国自己都在搞制造业回流,哪来的制造业给印度?所以,美国试图通过甜言蜜语,去忽悠印度,而不给实际好处。但印度不是傻子,你不给实际好处,那我就不办事,你什么时候给好处,我什么时候办事。于是,美印关系就出现了尴尬的局面,印度要的,美国给不起或者不想给;美国愿意给的,印度觉得太少(也确实不够塞牙缝)。印度拉拢不了,那就干脆不拉,“印太战略”不切实际,那就干脆不搞了,这一点,懂王比拜登清醒。“印太战略”重要性下降,印度的统战价值也随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