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超越日本,然后呢?
作者: 子木
来源微信公众号:子木聊房
已获授权转载
昨天,一条大新闻,在全球疯狂传播。
起源是印度政策智库发布,印度经济规模已突破4.19万亿美元,正式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并有望于3年内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
那么很多人都在想,都超越了老三了,那距离老二还远吗?未来印度会不会超越东大,成为全球巨头,或者和中美两国,三分天下?
这个话题其实比较复杂,也很敏感。
因为只要有人说印度不行,一群人就在下面吵,我们太傲慢了,不能看低印度。
但只要有人说印度很强,另一群人也在下面嚷嚷,一个连吃饭都用手的国家,有什么资格跟大国相提并论。
所以接下来,我会站在最客观的角度,用数据和论据进行解析,印度这个国家到底行不行,有没有超越东大的潜力?
先来讲讲印度的优点。
印度最大的优点就是“人口红利”,这个跟90年代后的东大非常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从不施行计划生育,想生多少生多少,所以理论上,人口红利还会再延续50多年。
而当下,印度正拥有5.94亿劳动力,且平均年龄只有28岁,预计2050年左右会达到人口高峰17亿左右。
所以单从人口基数来讲,印度全球第一。有人说,只要把时间拉长,这么生下去,地球都是印度的。
你别说,还真有这个苗头。
因为在移民政策比较开放的欧美,已经印度裔群体渗透非常严重,甚至已经染指政坛。
比如新加坡第九任总统、英国新上任首相、葡萄牙的前总理、爱尔兰前总理都是印度裔,甚至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母亲也是来自于印度南部的泰米尔人……
于是,印度最强的产品,慢慢就成了人口——通过把人口源源不断向外“出口”,在全球赚钱,回印度花。
数据显示,印度侨汇世界第一,2025年预计能达到135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14%,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美国就占了2/3之多,这就相当于有近千亿美元,每年从美国流入印度。美国科技、金融行业,已经充斥着大量的印度人,甚至大厂的高管,都被印度裔包围。
所以最近,川普对此很生气,你赚着我的钱,还不听我的话(一起惩罚俄罗斯),于是对印度痛下杀手,大幅提高签证费,来美国就要缴纳10万美元。
搞得印度人鸡飞狗跳,连家都不敢回了。
那么问题来了,印度真的可以一直靠人口渗透,以及人口红利,成为并肩中美的大国吗?
逻辑上好像没啥问题,但实际上却充满“挑战”。
第一个是印度的产业结构极度“失衡”——
第三产业最为发达,第二产业却严重短缺。
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服务业产生的GDP占比超过60%。比如IT行业,印度程序员海外外包业务占全球55%,贡献了全国9%的GDP。
但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下降至14.3%,印度制造在全球出口市场中仅占1.8%。
什么意思呢?
就是容纳多数人的制造业是严重落后的,而只有容纳少数人的科技产业还算可以。
这就导致印度大量人口均处于“失业状态”,数据显示,目前印度的劳动参与率只有50%左右,女性劳动参与率不足10%,也就是说,全国一半的人都属于失业状态。
而且印度人口素质,也一直存在于盲区。
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印度仍然有2.87亿文盲,占全球文盲的37%,很多印度人都没有正常的阅读能力,这导致他们只能从事最低端的农业活动,靠出卖最基础的劳动力为生。
有人说,那印度可以学着东大搞制造业啊,像2000后我们那样,用人口红利驱动制造业,参与全球化建设。
这背后其实还有很多困难。
比如印度的土地,归“地主”所有,政府征地的时候,他们漫天要价,如果价格不合适,宁愿放在那里荒废,也不愿意出让。
这种土地所有权,让印度的大基建一直处于严重落后状态,比如政府想修一条路,都要跟所有人谈判2-3年。
还有电力匮乏问题。到目前为止,印度仍有近 2.4 亿民众无电可用,这一规模占印度总人口的近 20%,其中大约有 2.2 亿人生活在农村地区。
即使在一些已经架设了电力线路的村庄,也只有少数家庭能够用上电,稳定供电对于印度大城市周边的贫民窟及农村地区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
而对于城市来说,月均也要停电14次左右。一没电、二没路、三没地,制造业就很难发展得起来。
第二个,印度人口红利遇到的潜在挑战是,AI工业革命的提前到来。
现在全球都在研发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已经开始参与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中,制造业也在全面向智能化升级。
比如一个朋友跟我说,他的空调出风口生产企业因订单增加产能翻番,今年买了好几台机器人。
部署的大族协作机器人配合自动化插针机工作站。该机器人约 10 秒完成一次上下料操作,可长时间连续作业,最终人力节省 50%,生产产能提升 50%。
简单来说,过去需要10个人共同配合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套AI设备+3个工业机器人,就可以做到,而且做得更好,更省成本。
而且前段时间我去参观了一些新能源汽车工厂,很多车间已经可以做到无人化24小时生产,这是10年前无法想象的事情。
如果机器人工业化接下来在全球遍地开花,工业效率暴增,那么印度的人口红利显然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你想想,当几亿人口磨刀霍霍,想大干一番时,突然这个世界说,不需要你们了,现在是机器人的天下,该有多么落寞。
如果这些人口产生不了任何经济价值,在印度就会非常凄惨。
数据显示,印度最富有的 1% 人口控制着全国 40.1% 的财富,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 22.6%,而底层 50% 的人口仅拥有 6.4% 的财富。
而在这1%的塔尖人口中,前 300 个家族控制的总资产高达 1.6 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1.5 万亿,相当于印度 2024 年 GDP 的 41%。
其中信实工业的安巴尼家族财富约占印度 GDP 的十二分之一,前三大富有家族财富总和达 4710 亿美元。
而且这些家族在各行业形成垄断,还存在世袭态势,227 个家族已传 2 代,50 个传 3 代,18 个传 4 代,3 个传 5 代,进一步加剧财富集中。
而且印度这种贫富差距还跟其他国家不一样,是那种撕裂的极端状态,富人不把穷人当人,而社会也不给穷人提供任何保障。
数据统计,印度贫民窟世界第一,100万人挤在1.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米,日均生活费低于1美元,全国有 16.6% 的人口营养不良。
而超级富豪安巴尼,豪宅总造价20亿美元,配备600名全职佣人,拥有大型空中花园和停机坪。
教育层面也是,公立学校师资力量薄弱,老师缺勤率超 25%,部分地区初中毕业生甚至无法解二元一次方程。
普通私立学校学费是公立学校的 50 倍以上,仅有不到 3% 的家庭能承担私立学校费用。
整个社会大多数资源被权贵高度垄断,底层没有任何上升通道。
而印度中产最好的出路,就是拼命卷娃,然后把娃送到美国做科技码农。而现在这条路竟然也要被川普堵上了……
我们本着“不神话印度,但也不能看低印度”的原则看待问题。
但说实话,人口教育问题,就业问题,大基建问题,社会贫富差距问题,AI工业化替代问题,人民保障问题,土地问题……
太多的问题,需要印度去解决,但实际上很多也根本解决不了。
是的,印度可以靠接近15亿的人口红利,驱动GDP超越1亿多人口的日本,8000多万人口的德国。
但面对14亿人口+全球最强工业+大基建+科技爆发的东大,其实本质上已经很难做出对比了。
其实印度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给GDP注水。
表面上目前GDP总量,东大是印度的5倍,但如果全球统一统计GDP的口径,用绝对中立第三方进行统计的话,印度GDP恐怕连东大的十分之一都够不到。
印度GDP注水是非常严重的。
东大算入GDP的经济活动,通俗点儿说就是有发票的都算进去,没开发票的都不算,所以联合国多次警告东大瞒报GDP。
但是东大未统计的经济活动量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因为压根就没法统计,所以干脆也就不计算了。
但印度不一样,“只要我认为有,他就有”,所以GDP到底是多少,真是全球经济学家都算不到的事情。
但印度人对此,好像并没有觉得不妥,更别说反思。
比如就脏乱差问题,大多数印度人觉得就无所谓,野蛮收割国外企业,冻结外资资金,印度人也觉得很正常。
他们心里,总觉得印度才是超级大国,只要有人敢指出印度问题,就会遭遇言语报复。
由此可见,我们从小被灌输的“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在国际政治中,简直是“极其高端”的奢侈概念。
最后,我没说印度不好,反而依然觉得印度人很强,但这种强,可能是超越人类常规理解的范围……
而且非常建议,那些觉得印度很好的中国人,多去印度旅旅游,看看异域风光,尝尝包治百病的恒河水。
也许会更加喜欢这个国家。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