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秘密捉刀人!
原创: 顾子明
本文授权转载至微信公众号:顾子明说
看到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特朗普正筹谋动武的委内瑞拉,不禁爆笑,慨叹欧洲人是真能玩心态,今天就简单聊一聊特朗普吧。
提及特朗普,很多人有一个认知,这位全球最有权势的大佬喜欢推特治国,他每天勤勤恳恳的在真实社交上发布着小学生文笔级推文。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小学生”推文的背后,是一群学富五车的大才子根据制定的特朗普人设精心斟酌出来的。
昨天,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一个不小心将这个秘密暴露在媒体面前,他递给特朗普的一张小纸条被美联社摄影师拍到。

纸条内容为:“非常接近,我们需要你尽快批准‘真实社交’的帖子,这样你就可以先宣布协议。”
通过这位美国“首辅”的意外泄密,大家会发现,特朗普发推文也同样是翰林草拟,内阁审核,老板审批的路数。
譬如团队中较为知名的,就有一位名为张震熙的华裔,好多特朗普给竞选对手起的灵性外号都出自这位昵称为“熊猫”的秘书杰作。他也是特朗普各项重要会议的常客,为总统随后的公开发言发推提前斟酌措辞。

而这才是真正的政治生态,历史上,大部分老板都会找专业秘书来给自己“捉刀”,根据自己的口述或事先的表述,替自己负责“发文”工作。
这份工作的前提,就是必定能揣摩清楚老板的真实想法和文风,因此这批捉刀人身上,往往都有着流传着一系列的传奇故事。
譬如,汉武帝的段子手东方朔,曹操的鸡肋一口酥杨修,唐玄宗的脱靴李白,宋高太后的苏轼,明李太后的张居正,清乾隆的风流才子纪晓岚……
还有现代较为熟悉的郭老,康老,以及小胡,小田,小陈,小胡,小周,小张,小姚,小李等等……
由于这些捉刀人跟最高权力过于接近,仿佛肚子里的“蛔虫”,不仅坊间的传奇故事不断,还容易被传出各式各样的绯闻,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替曹丕捉刀的曹植,都被传替哥哥帮忙生儿子……

当然,不仅大领导需要捉刀人,小领导也同样需要“机要秘书”。
譬如《雍正王朝》里面的邬思道,就是由历史上多个人物捏合而成的,一个是田文镜麾下写推文的邬先生,一个是李卫麾下写推文的邬先生,他俩都是以他俩老板的名义,给雍正“发私信”、写折子,深受雍正喜爱。

后世的作者稍作改动,把这俩雍正肚子里的蛔虫,改成了康熙肚子里的蛔虫,成为了电视剧中那位“对我很重要”的谋主。
前几天有多位读者争论十年前权威人士究竟是谁,其实大家说的都对,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在捉刀,但随着捉刀人很快走到台前操盘,权威人士的名头,自然落到了那位捉刀人身上。
同样的,也不要小瞧那些给特朗普写幼稚推文的白宫捉刀人,未来操盘跟我们博弈的美国权威人士,就会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