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和必拓接受城下之约,中国打赢大宗商品定价权关键一仗!
作者:李光满
来源:李光满冰点时评
微信公众号ID:ligm-479210127
已获转载授权
在说今天要分析的事件之前,我们还需要说说另一件事。
中国升级对稀土、石墨、锂电池、超硬材料等管制并对美国船舶实施反击收费后,美国喊着要对中国加征100%报复性关税,却又表现出畏战怯战情绪,暗示要通过谈判解决两国贸易争端。然而中国却拒接来自大洋对岸的电话,在美国表现出充分诚意前不跟美国废话,两国关系似乎进入了一种大战前的宁静。
然而美国还是憋不住了,特朗普宣布将中断进口中国食用调和油。特朗普口中的所谓食用调和油就是中国的地沟油,当美国抛出断购中国地沟油这张牌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知道,美国是黔驴技穷,实在没有什么牌好打了,这场对抗的结局已经注定。
既然美国还要让战火继续烧下去,中国又何乐而不为?于是继续抡起大锤,只不过这次不是将大锤直接打在美国身上,而是打在第三国韩国身上,把最近对华一直不太老实的韩国打了一个懵逼。
10月14日,中国将韩国的韩华海洋株式会社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禁止中国境内的组织、个人与其进行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原因是韩华海洋株式会社在美相关子公司协助、支持美国政府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开展301调查活动,危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中国制裁韩华美国子公司,表面上是杀鸡儆猴,让韩国不要在中美冲突中站队美国,而更深的含义恐怕还在于让更多在中美冲突中准备站队美国、伤害中国的国家知道,在中美冲突中充当美国帮凶的国家必会受到中国的连带惩戒,美国可以搞株连,中国也可以搞株连,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天经地义。
显然中国这次是有备而来,根本不担心战线拉长和战场扩大,索性把所有问题全都摆到桌面上来一次性解决,通过一次战略决战打掉美国的嚣张气焰,让美国对这场大战的结局感受到凛凛寒意。
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另一个大事,即中国与澳大利亚进行的一场大宗商品交易定价权之争,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发起的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反击战,将战场从美国、韩国转向了澳大利亚。
事情看起来十分突然,实则是中国早就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行动,是在精心准备多年后准备的一次重大且带有反攻性质的战役。
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向国内钢厂和贸易商发出指令,全面暂停采购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禁令覆盖新签合同、在途货物甚至到港未卸货的矿石。
这里的关键一是停止采购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二是禁令包括了所有新签合同、在途货物和已经到港还未卸货的矿石。这次中国没有给必和必拓留下任何讨价还价的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要么屈从接受,要么失去中国市场。
在铁矿石市场,中国一直是受虐的一方,现在终于硬气起来,这让必和必拓很不适应,开始还鸭子死了嘴巴硬,称绝不会屈服于中国的禁令,以为这次中国还会像以前一样坚持不了多久,还会求着购买他们的铁矿石,到那时他们还可以顺势再涨涨价。
然而这次中国是有备而来,显然是要打一场中澳铁矿石的决定性战役,是要彻底扭转在与澳大利亚铁矿石交易中的被动局面。
必和必拓的傲慢并没有坚持多久就败下阵来,不得不向中国屈服。10月9日,必和必拓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签订协议。根据协议自2025年第四季度起,必和必拓对华铁矿石现货贸易的30%将改用人民币结算,涉及规模达80亿至100亿美元,剩余长期合同仍以美元计价,等到明年中国铁矿石指数的市场接受度达标后,长期合同也有望采用人民币定价模式。
多年来,虽然中国购买了澳大利亚60%以上铁矿石,澳大利亚铁矿石极度依赖中国市场,可在这场最大买家与最大卖家的激烈博弈中,中国始终落于下风,长期受澳大利亚压制,结果是中国钢铁行业的绝大部分利润落入了澳大利亚的钱袋,澳大利亚在对华铁矿石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中国年复一年地干得十分辛苦,却只能分得及其微薄的一点利润,有时甚至连汤都喝不到口。
为了扭转这种极度不公平的局面,为了对澳大利亚发起致命一击,中国进行了长期准备。
一是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全国一口与澳大利亚进行铁矿石贸易谈判,避免了国内600多家钢铁企业分别与澳大利亚谈判、互相恶意压价的情况,显著提高了议价权,并为后续跟澳大利亚进行定价权决战提供了组织支撑。
二是开拓铁矿石市场,构建多元铁矿石进口格局。先后开拓了南非、俄罗斯、印度、秘鲁等国铁矿石进口来源地,使之在与澳大利亚、巴西这两个铁矿石大国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格局,为打破澳大利亚在铁矿石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提前布好了局。
三是加大对非洲几内亚超大铁矿西芒杜矿的投资和建设,并进行了铁路、港口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国是拥有储量达47亿吨优质铁矿石的西芒杜铁矿的重要股东,参与了其公司运营和管理,该矿将于今年11月建成并出口第一批铁矿石,建成后每年可为中国提供超过1亿吨优质铁矿,能够极大减轻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的依赖。
四是随着与巴西经济合作力度不断加大,中国不仅加大了对巴西投资,还在取消对美国大豆采购清单后,加大了对巴西大豆采购量,最近巴西总统卢拉在出席比亚迪巴西工厂建成投产仪式的讲话中对中国高度赞赏。在铁矿石方面,中国加大了全球最大铁矿之一的淡水河谷铁矿石的采购量,2024年自巴西进口的铁矿石增长了9.9%,逐步减少了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采购量,使澳大利亚逐渐失去在对华铁矿石谈判中的主导地位。
五是随着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和房地产业的大幅降温,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开始减少,当下的全球经济也正处于一个深度调整和相对低迷阶段,这对中国解决在全球铁矿石谈判中的定价权问题是一个极好的时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果断出手,时机和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
六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几大铁矿巨头采用人民币结算进行交易,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此前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第一大铁矿石企业力拓、第三大铁矿石企业FMG都已接受部分交易采用人民币结算,为后续与必和必拓的对决作好了铺垫。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对必和必拓的出击才做到了一出手就打在七寸位置,使其不得不屈服,不得不答应中国提出的条件。
现就这件事谈五点我的看法。
第一,在整个事件中,中国始终抓住人民币结算这个牛鼻子显然是大有深意。中国是要通过在大宗商品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交易结算中的比重,这是要通过铁矿石交易向美元霸权撕开一个口子,重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二,这里面有一点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那就是普氏指数和北铁指数,普氏铁矿石指数是由西方控制、使用美元结算的铁矿石指数,更多偏向于澳大利亚等铁矿企业的利益,没有考虑中国这个全球最大买家的利益,使用这一指标进行交易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交易和汇率变动成本,每年造成极大损失,澳大利亚则获得了更多溢价收益。今年9月28日,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正式推出“北铁指数”即“铁矿石港口现货价格指数”,该指数以人民币计价,聚焦青岛、曹妃甸港口61%品位铁矿石现货成交价,旨在构建反映中国实际供需的“价格锚”,挑战现行国际定价体系,推动形成新的铁矿石交易体系。
第三,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与必和必拓最新达成的协议的最大意义显然不仅是能够从协议中获得多少现实利益,而且还在于中国第一次在全球铁矿石交易乃至第一次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获得了定价权,赢得了主导权,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事件视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以后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买家的中国将在铁矿石交易中处于主导地位,不会再出现卖家吃肉、买家连汤都喝不上的情况。主导权变了,所带来的必然是话语权和定价权的转变,其收益显然不是从每笔交易中收得那三瓜两枣的碎银子。
第四,从更大视野看,这一事件实际上也是全球贸易话语权之争的一个侧面。在中国打出稀土这张牌之前,美国对中国是多么狂妄和嚣张?中国稀土牌一打出,美国立马就蔫了,支棱不起来也硬气不起来了,即便有那么一会野性发作想要硬气和支棱一下,最后还是又蔫下去了。因此现在我们看中澳铁矿石定价权之争和中美关税战,能够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中国开始进行战略反攻,必和必拓如果不接受中国的要求,最终可能会遭受巨大损失,最后还得回头向中国屈服。而美国现在看起来张牙舞爪、暴跳如雷,最后还得像澳大利亚一样乖乖地回头对中国屈服。是的,现在的中美对决已经攻守易形,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第五,从中澳铁矿石之争到中国实施稀土管制,我们还能够看到一个重要趋势,即从受欺负的买家和卖家到规则制定者,也就是争夺规则制定权,正如中国正在科技、制造业领域争夺标准制定权一样。在国际贸易中,谁能制定规则谁就会成为顶级掠食者,正如中国在铁矿石的普氏指数之外推出北铁指数一样,正如中国推出稀土管制措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全球稀土秩序一样,中国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成为全球规则、秩序的构建者,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掌控话语权,或许这才是这一事件的终极意义。
当下中国要做的是改变旧规则,制定新规则,破除旧秩序,建设新秩序,而美国正在做的却是要对中国地沟油实施禁运这种十分低级的事。这反映的是两国实力、地位、能量正在发生历史性逆转,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新秩序、新规则、新力量的代表,这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这就是正在出现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