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的死局,敷衍的挣扎!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
来源:码薯学人
今天我们来聊聊战斧导弹会对俄乌战局产生什么影响?以及现在的乌军到底缺什么?
在十月初战斧导弹和乌克兰又组合成了新闻热词,加上特朗普模棱两可的回答,以及乌克兰官方在美国的频繁走动,似乎美国向乌克兰援助战斧导弹已经是定局。
特朗普突然愿意拿战斧出来是因为美军现在正在换新一代战斧导弹,猜测美国的算盘是欧洲出钱给美军清库存,废物再利用再赚一笔钱。
战斧导弹1983年正式列装美军,不同于追求高空高速的苏系导弹,战斧追求低空和无人化,
你可以把简单的把战斧导弹看作是一种载弹半吨(450千克)可以从北京飞到海南(理论极限航程2500公里)的无人机。
现在的美军依旧延续着冷战时代的装备思路,区别是现在美军的对手拥有所有可能构型的高超导弹,而美军只能靠改改战斧继续自欺欺人。
乌军从22年开始就一直在向北约抱怨其缺乏远程打击手段,北约出于对俄罗斯的忌惮一直没有给。
但是随着乌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缓慢退败,北约开始慢慢从100公里级的哈马斯火箭弹,放宽到300公里级的ATACMS导弹,以及英法的250公里级别空射风暴阴影导弹
因为美军弹药不足,乌军一直把风暴阴影当作宝贵的远程打击手段。
有趣的是乌军一直在用继承自苏联的苏系战机打风暴阴影,我很好奇北约和乌军地勤是怎么解决兼容问题的。
讽刺的是,在真正意义上的远程奔袭行动中乌军只用无人机,要么无人机靠自身动力飞到俄境内目标,要么是潜伏到目标周边释放无人机。
俄罗斯在原则上反对一切形式的北约军援,但是随着战局的顺利推进,俄罗斯在军援上的阈值也越来越高,先是北约坦克(23年上半年),再是F16(24年年初),再是ATACMS导弹(24年年中)。
按历史案例,我们可以推测俄罗斯会同样在默许美国给乌克兰战斧。
但是,乌克兰心心念念的战斧真的扭转俄乌战局吗?
答案是不行。
因为俄乌局势压根就不可能靠远程打击和远程威慑解决,乌军里里外外都是短板,有没有远程打击是小事。
乌军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人缺装备,导致乌军既守不住防线,又没有能力在关键时间点发起反攻形成优势。
乌军在22年的表现震惊了全世界,其技战术水平和战斗意志完全可以匹敌世界一流陆军。
以同样条件,换成美军也未必可以比俄军做得好。当然,同样条件下,换成美军也未必有乌军守得好。
但是,23年5月底的春季攻势彻底给俄乌局势定了调,因为乌军在23年5月到六月直接葬送自己的有生力量。
同时,乌军本身缺乏合理的轮换体系让老兵把经验和精神传递给新兵。
而北约从苏联解体开始打了快30年治安战早忘了怎么打大规模战争。
两者一起导致乌克兰兵源质量从23年6月开始一落千丈,到了24年甚至出现了在22年绝对不会出现的溃逃现象。
缺装备得怪北约,多年的去工业化让整个北约的军工产能严重萎缩,以至于现在乌克兰完全靠着韩国生产的弹药继续战斗。
讽刺的是,现在整个北约阵营都在经济上喊着要制造业回归,而军工是西方制造业回归的最佳开口。结果口号从22年喊到今天,西方制造业是一点复苏的影子都没有,反而是韩国制造业吃到了红利。
这里得强调一点,虽然表面上俄罗斯以一国之力单挑了整个北约,但是俄罗斯对于欧洲和北约都不是威胁。
在缺人和缺装备面前,有没有远程火力完全是细枝末节的小事。
远程火力确实是乌军的短板,但是现阶段拥有2500公里打击范围对于乌克兰来说是绝对的坏事。
因为乌军可能拿到的战斧数不可能形成一次有效的攻击波。
而就算乌军真拿到了足够数量的战斧,乌军又承受不住俄军随后的报复。
俄罗斯直到今天也一直收着手打,俄军从来不打击位于乌西的交通枢纽,而俄军手中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打乌西航程绰绰有余。
乌军通过潜伏打击俄罗斯后方和用巡航导弹打俄后方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很难复制,而后者是烈度升级的信号。
乌军从23年年中苏系防空武器备弹消耗殆尽后,就一直恢复不了23年的防空强度。
因为北约一直无法给乌军足够的爱国者备弹,而俄军在空袭时又会用沙赫德小摩托骗乌军的备弹(俄军最高记录用小摩托骗光了一套爱国者所有的备弹)。
以现在的俄军空袭强度乌克兰都已经承受不住,再升一级强度乌军只会崩溃的更快。
同时,现阶段俄军的空袭大概率是在逼迫乌军在前线冒进的心理战,因为很多该打的目标俄军没碰,比如乌西交通枢纽。
算上这些因素,一旦俄军加大空袭强度,乌克兰只会崩溃的更快。
所以我会说战斧没用,正如战斧没有从手持热兵器的欧洲人手下保护印第安人一样,亚音速的战斧巡航导弹也扭转不了乌克兰注定的败局。
我能看出来的问题乌军和美军肯定也能看出来,除开白宫想赚一笔外快,为什么乌军和美军明知道没用还是要推?
因为乌克兰其实很清楚多几枚战斧改变不了战局,但是乌克兰现在必须继续做出还在积极抵抗的姿态。
这里的必须来自乌克兰国内舆论,更来自西方,甚至西方的压力更大。
乌克兰人严格来说不算斯拉夫人,至少乌克兰人自己绝对不会这么自我定义,但是乌克兰人在政治上其实很斯拉夫。
换句话说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一样很能吃苦,甚至会表现得很爱吃苦。
但是,乌克兰人对苦难的忍耐也有极限,和俄罗斯人一样,乌克兰人可以接受一个暴君,但是绝对不接受一个小丑。
换句话说,乌克兰人可以接受基辅沦陷乌克兰易帜,但是绝对不能接受打到现在基辅投降。
所以,即使对于泽连斯基政府来说现在投降能从莫斯科拿到最好的价码,但是这么做意味着泽连斯基内阁几乎所有人都得被挂在路灯上。
当然,相比乌克兰社会的压力,泽连斯基政府更大的压力来自西方。
现在的俄乌战场与其说是小冷战,不如说是西方一众政要官僚的青春伤痛文学照进现实。
只不过西方从22年开始就没想过认真打,只想着怎么靠着俄乌这个黑天鹅大赚一笔。
结果就是俄乌一直耗到现在,整个西方也混到现在。
而西方达官显贵靠着一代乌克兰人的鲜血和一代欧洲人和美国人的心血赚得脑满肠肥。
事到如今,我只感叹还好我们不用面对这样绝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