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暴跌背后!
作者:子木
来源:子说一点
黄金暴跌了。
昨夜现货黄金大跌5.31%,报4124.36美元/盎司,盘中一度跌超6%,最低报价4080美元/盎司,创下自2013年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为何跌成这样?
答案是俄乌战争形势出现重大转变。
泽连斯基称,乌克兰已准备好结束俄乌冲突,并与伙伴国家在外交问题上保持一致立场。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支持这个选项,双方同意尝试以“当前前线”为基础进行谈判。
说白了就是乌克兰准备“割地求和”。
既然美国、欧洲、乌克兰三方都不愿意打了,那么俄乌就存在很大可能性要进入“和平叙事”,而黄金作为避险资产,自然是利空的。
再加上这段时间,黄金持续暴涨,冲击历史高位,涨得人心惶惶,机构进入获利了结的阶段,自然会推动黄金回调,这就是黄金大跌6%的底层逻辑。
那么黄金未来还会涨吗?
其实我之前讲过很多次,短期内会出现回调,但长期走势基本不变,因为俄乌战争不是推动黄金上涨的唯一支撑,还有美元贬值、全球通胀、以及中东局势、亚太局势、中美局势等等,都是动乱点。
这不俄乌刚传出停火信号,中东又点燃了火药桶,接下来10年甚至20年,全球都难以恢复和平叙事,因为地缘矛盾已经积累到难以解决的地步。
再回到俄乌战场上,俄乌真的会停火吗?我来剖析一下,过程远比结果更有价值。
前几天泽连斯基去了一趟美国,结果川普对之前的承诺全面作废,战斧导弹没有,战斧牛排倒是可以给两块。
美国为何反悔了?
是因为在泽连斯基到美之前,川普跟京子打了两个小时电话,京子明确表示,战斧导弹不会改变战局,倒是会导致美俄关系高度紧张。更重要的是,京子确定可以在匈牙利进行和谈。
这是符合川普利益的,和谈总比陷入战争泥潭好。因为美国已经在乌克兰拿到自己想要的矿产资源了,再支持乌克兰打仗意义不大,而且自身债务太高,以色列又在中东搞事,跟东大的局势还处于风口浪尖,财政根本无法支撑多线对弈,所以翻脸也是很正常。
对于川普来说,自身利益绝对是第一位,至于乌克兰死活根本不会关注,它只是跟俄罗斯谈判的筹码而已,这就是乌克兰一开始就是悲剧的原因。
泽连斯基跑到美国求援,满怀殷切的希望川普能兑现战斧导弹的承诺,结果被调侃和讽刺,换来的是川普的质问:
你愿意为停火作出什么让步?
再次被耍,心态直接崩坏,而前线本就士气低迷的乌克兰士兵,更是巨大的打击。
因为这段时间,俄乌战场上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乌军节节败退,而俄军非常主动,开始在1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全面进攻,再次攻进了红军城城下。
乌克兰大部分作战基地都被列为轰炸目标,俄军还把乌克兰士兵跪地举白旗,向俄罗斯无人机投降的视频发到了网上,给乌军士兵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震慑。
更夸张的是,俄军还布局了一种新型投降系统,乌军士兵只需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投降,填好信息,确定位置,就可以走安全通道回家……
同时乌克兰的经济学家,最近发出警告,如果俄乌继续打下去,乌克兰人口将出现系统性崩溃,乌克兰18到60岁的所有男性,都会被卷入这场无法停下的战争。
所以逻辑上讲,俄军在战场上全面占优,乌克兰溃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那么时间上,对俄罗斯是有利的,只要继续打下去,俄罗斯的利益会越来越多,所以这次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京子就不愿意谈。
如果京子拒绝和谈,或者想要更多的领土和矿产资源,川普又该当如何呢?
而且京子现在底气十足,从东大九三阅兵后回来,不知道从哪里搞来那么多超常规战力的无人机……加速扭转了战场局势,现在如果收手,前期的战争投入收不回来,又如何跟国民交代呢?
所以川普带着泽连斯基投降,是一回事,但京子愿不愿意接受又是另外一回事。
当然站在战争角度,还是支持世界和平的,毕竟打仗是政客的游戏,受罪的是无辜的老百姓。
最后再来聊聊欧洲,这恐怕是最丢人的角色了。
当初因为贸易战跟老美闹掰,声称自己要争一口气,支持乌克兰,全面反攻俄罗斯。
结果呢?战争援助越来越少,内部分歧矛盾一步步加深,乱成一锅粥。
最终贸易战认输,当了老美的血包,现在又不得不承认乌克兰败退,割地求和,当初支持乌克兰的钱没少花,结果一分没收回来,都被美国得了好处。
所以欧洲是仅次于乌克兰的悲剧角色,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不如乌克兰,起码乌克兰还为自己争取过,能把一个军事大国耗到现在,而欧洲呢,不敢打,不敢争,嘴上倒是很强,现实只有一味退让。
活脱脱一个孱弱的强盗老头。
之前,我还说过,老美再挥霍无度,再瞎整犯错误,问题都不大,为啥呢?
因为关键时刻,有欧洲日韩这些小弟国家为他当血包,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殖民主义的延伸。当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无可厚非。
而未来,中美将带着各自的阵营形成对立,在对立中壮大自己的基本面,老美的做法是强抢虹吸其他国家的资源,而东大的做法,则是加强贸易,共同发展,实现共荣叙事。
就看在大浪中,谁的船行得更稳了。
接下来这个世界会更精彩,更动荡,包括小日子新首相上台,南海局势,还有朝鲜半岛局势,整个世界都需要和平,但恰恰这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