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占豪
来源公众号:占豪
微信ID:zhanhao668
在这个世界上,能让特朗普有些紧张并且非常庄重的大国领导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元首。这次中美元首韩国釜山成功会晤,释放信息非常丰富,请听占豪深度解读!
在占豪为战友们深入解读此次中美元首成功会晤的丰富内涵之前,建议大家先回顾一下相关新闻报道。为什么要先看报道呢?因为从中美双方领导人团队的整体状态中,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出这一轮交锋的结果——谁是真正掌握主动的一方,而谁又处于被动应对的局面。
观察中方领导人团队,可见他们从容自信、步履从容,眉宇间透出的是胜券在握的沉稳气度。而美方团队,即便是向来风格鲜明的特朗普,也显得气势不足,更不用说团队中其他人脸上难以掩饰的凝重与困惑。这种状态对比出的明显差异并非偶然。根本原因在于,在这一轮中美博弈中,美方虽然是主动发起挑战的一方,但中方始终牢牢把握着节奏与方向,使美方难以找到突破口。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方的表态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过去“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进一步转变为“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一措辞顺序的调整,配合美方最终的妥协,充分表明中国已在中美战略博弈中赢得了显著优势。这正是中方团队气定神闲、美方团队难掩失落的根本原因。
中美元首的这次成功会晤,可谓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第一轮较量出结果后的阶段性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商务部公布的三个方面的条款来对这次结果有一个判断:在关税措施方面,美方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对华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中方相应调整针对上述关税的反制措施。双方同意继续延长部分关税排除措施。在出口管制方面,美方暂停实施其于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 中发则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中国10月9日发布的出口管制措施都有哪些呢?包括5种中重稀土:钬、铒、铥、铕、镱的金属、合金、氧化物、化合物及相关制品。未经许可不得出口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等技术;对稀土设备和原辅料相关物项实施管制。对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对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关于海事与301调查方面,美方暂停实施其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措施一年。中方相应暂停实施针对美方的反制措施一年。此外,双方还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相关企业个案处理等问题达成共识。双方进一步确认了马德里经贸磋商成果,美方在投资等领域作出积极承诺,中方将与美方妥善解决TikTok相关问题。美方此次对中国的强硬施压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可以说是完全落空了。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仍是阶段性的:美方并未完全取消对华加征的关税,中方也未做出超出既有框架的进一步让步。尤其在稀土问题上,中方明确表明一切将依照国内法律法规执行,必要的审批程序仍将继续,全过程监管依然严格有效。因此,尽管此次吉隆坡经贸磋商取得了积极成果——美方最终做出让步,中方成功抵御了这一轮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双方根本矛盾的解决。但是,经过这一轮博弈,无论是美国自身还是国际社会都应更清楚地看到:中美实力已趋于均衡,双方以后应该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与协商了,否则中国的“打,奉陪到底”是真的可以让美国吃不消。那么,通过这次较量,中国把美国打服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美国现在之所以面对中国不得不妥协,那是因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被中国的反制裁是真的让美国有些寸步难行,所以他才又退回去了。但是,我们更要看到,虽然美国退回去了一些,但并未全部退去,美国后退唯一的理由就是他无法通过极限施压获得稀土,现在他是想通过后退来忽悠中国在稀土等物质的出口上做让步。但是,美国的如意算盘一定是打错了,中国的目标可不止是美国让一小步,中国要的终极目标是美国全面让步,在贸易上一直让到2018年之前。应当说,在本次中美元首会晤中,中方再次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格局与定力。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中的风浪与挑战,中方明确指出,两国元首作为“掌舵人”,应把握好方向、驾驭好大局,确保中美关系这艘大船能够行稳致远。中方最高领导人首先阐明,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强大韧性与广阔潜力,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这其中的风险和挑战当然也包括美国。中方的表述,既是对中国自身实力的宣示,也是向美方传递中国市场的合作机遇。中国的发展不是靠空谈,而是依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我们发展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挑战或取代谁,而是聚焦自身、做好自己,并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这实际上向美国传递了明确信息:与其陷入对抗与零和博弈,不如把握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合作空间,共同开辟更广阔的未来。中国领导人这是在以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自信奉劝美方。中国领导人进一步为中美关系指明方向,即继续让经贸合作扮演“压舱石”和“推进器”的角色。双方应着眼长远、算大账,从平等、尊重与互惠的原则出发,不断扩大共同利益。通过扩大共同利益,来实现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此外,中方倡议两国共同承担国际责任,携手解决全球性难题,多办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具体而言,中方提议以明年中国主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美国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为契机,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不难看出,上述表态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中美两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位彻底平等最具影响力大国,无论美国愿不愿意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中方表态的内涵,是尊重美国在西方世界中的“大哥”地位,也希望美方能客观看待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大哥”所发挥的作用。对中美来说,只有彼此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两国才能开展建设性协作,共同推动世界走向稳定与繁荣。因此,这次元首会晤不仅是一次平等对话,更是一次由中国引导议题、推动两国共同承担全球领导责任的战略沟通。意思很明确,中美可以共同协商来领导世界,一起推动人类社会的繁荣,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那么,对于中方最高领导人的循循善诱,特朗普又是怎样的表态呢?特朗普很谦卑,首先表态很荣幸同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领导人主席会面,然后一系列对中国的赞美表态:中国是伟大国家,习主席是受人尊敬的伟大领导人。然后特朗普说,美中关系一直很好,将来会更好,希望中国和美国的未来都更加美好。这就是典型的特朗普的“交易的艺术”,无论中美之前斗争得多么激烈,见面他都会说双方关系很好,而他的这一番表态,根本原因是他在这次较量中打输了。特朗普还说,中国是美国最大的伙伴,两国携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未来美中合作会取得更大成就。中国将举办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美国将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乐见双方取得成功。既然特朗普这么说了,这表明中国引领中美共同议题初步获得成功,接下来中国团队可就要推动落实了。那么,到时候美国落实吗?如果落实,那就是一起合作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嘛!中美共同领导世界的格局不就形成了嘛!如果美国不好好落实,那就是美国背信弃义嘛,中国不就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鞭挞美国了嘛!所以,接下来,美国必须得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往前走,否则中国不答应!中国不答应,美国就很难受!最后的结论是,两国元首同意加强双方在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促进人文交流。两国元首同意保持经常性交往。特朗普期待明年早些时候访华,邀请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领导人主席访问美国。看到了吗?中美接下来到底合作、谈判到什么程度,就看中美元首互访节奏就能看出来了!根据上述对中美元首会晤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继续在贸易、科技等领域对中国采取遏制策略已难以奏效,甚至可能付出比中国更高的代价。中国已逐步建立起一套成熟有效的应对体系,能够在复杂博弈中维护自身发展利益。展望下一阶段,中国将在谈判中继续秉持定力、保持节奏,推动美方逐步调整其自2018年以来实施的单边贸易与技术压制政策。如果美方拒绝合理让步,中方也完全有能力贯彻“打,奉陪到底”的战略意志。可以预见,未来的中美谈判进程仍将充满波折与反复。但中国凭借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完善的产业链韧性以及持续扩大的开放市场,已具备推动美方最终回归理性谈判桌的关键筹码。若美方执意固守原有立场,不愿在平等基础上达成共识,那么双方难免再度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而时间与耐力,终将证明哪一种选择更符合两国乃至世界的根本利益。坦率说,在关税战、科技战问题上,美国已无路可走了!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美国手里的筹码越来越廉价。那么,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会就此停止吗?如果这样认为,无疑是将这场大国竞争的复杂性看得过于简单了。当前美国所作出的调整,更多是出于现实压力下的策略性应对,而非战略方向的根本转变。其将中国视为“首要竞争对手”的定位并未改变,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意图也并未放弃。因此,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将延续,未来甚至可能出现更为激烈的博弈局面。正如此次中美元首会晤所展现的,双方在经贸领域的暂时妥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后续的经贸谈判仍将充满曲折与反复;另一方面,两国在政治、安全等领域的摩擦可能进一步加剧,出现新的紧张态势几乎是必然的。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美元首会晤前夕,美方高层已在涉台问题上释放出复杂信号。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前往亚洲的专机上公开表示:“我不确定大陆是否会采取行动,但希望大陆不要这样做,因为这对大陆而言将极为危险。”而国务卿鲁比奥在接受采访时更是明确强调,“台湾虽面临诸多值得关注的议题,但美国从未考虑以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来交换对华贸易利益”。这些言论充分表明,即便在经贸领域达成一定共识,中美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博弈仍将持续,甚至可能以新的形式呈现。特朗普与鲁比奥的此番言论,实质上反映出美方已明确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战略压力正在不断上升。特朗普的发言带有警示意味,而鲁比奥所谓“不会以台湾利益交换贸易利益”的表态,恰恰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所施加的压力已不仅限于经贸领域,而是扩展至地缘战略层面,足以牵动美国在关键议题上的立场选择。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在推进国家统一问题上的立场已与以往有所不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决心坚定不移,相关议题已被明确提上战略议程。这意味着,中国将继续稳步推进统一进程,而这一进程不可避免地会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战略布局形成结构性碰撞。相较于经贸领域所具有的谈判弹性,地缘战略冲突往往更难通过协商实现根本调和。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中美在地缘层面的博弈将更趋激烈。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博弈很可能不再局限于传统安全范畴,而是会将关税、科技等经济与技术竞争重新纳入其中,形成一种多层次、复合型的战略较量格局。在当前国际格局下,特朗普政府推动俄乌停火的战略意图值得深入审视。其背后所反映的,很可能是美国意图通过缓和东欧局势,降低北约在欧洲方向的战略压力,从而将更多联盟资源与注意力转向亚太,以集中应对中国崛起。基于这一逻辑,可以预见的是,一旦美俄之间达成某种形式的妥协并实现俄乌停火,美国及其主导的北约体系很可能将加强对亚太地区的介入。届时,中美在台海等关键问题上的战略对峙或将进一步升级,甚至可能引发更为激烈的博弈与摩擦。因此,当前阶段中美之间围绕中国统一问题所展开的大国博弈,实质上才刚刚拉开序幕。未来局势的发展,将不仅考验两国的战略智慧与定力,也将牵动全球战略格局的演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唯有保持战略清醒、增强综合实力、凝聚全民共识,方能在复杂斗争中稳步推进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战友们,为了祖国统一,咱们一起向前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