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休战,背后藏着什么?
作者:星海舰长
来源: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
2025年10月30日,举世瞩目的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在韩国釜山举行,双方达成了重要共识。紧接着,商务部发布了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成果。
至此,2025年的中美贸易战,迎来了1年的休战期。
那么,中美达成的共识是什么?谁吃亏谁占便宜了?其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博弈呢?
一
谈成现在的结果,非常难得。
要知道,10月上中旬的时候,中美还在剑拔弩张,谁能想到,才过了十几天,中美就休战了?
那么,中美到底谈出了一个什么共识,能让双方都偃旗息鼓了呢?
目前,无论是中方还是美方,都有一份信息量比较丰富的文本出来,双方肯定会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对共识进行发布和解读。
要想知道共识谈出了什么,必须把两份文本对照起来看。
先看看中国,一共公布了三点。
第一点是美国取消10%所谓“芬太尼关税”,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中方将相应调整针对美方上述关税的反制措施。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需要详细算一下今年中美贸易战的加关税情况。
目前,美国对华的关税就是10%芬太尼(2月)+10%芬太尼(3月)+10%基础关税(4月)=30%。除此之外,4月份的24%的对等关税,在5月的日内瓦会晤后,处于暂停阶段。
而这次呢?不仅再次把24%关税延期,而且取消了10%的芬太尼关税,美国对华关税变成了20%。
美国取消的这10%芬太尼关税,大概率取消的是3月份的那次,因为3月份那次中国的反制措施是针对美国农产品的。
能逼美国人后退一步,难能可贵。
第二点是美国暂停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国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
显然,这又是一次对等互换。
这里面,请大家注意两个点:
1.中国取消的是10月9日的稀土管制令,也就是稀土技术和稀土成分“长臂管辖”的管制令,而4月份那次出于“履行不扩散义务”目的稀土管制,不在取消之列。
也就是说,美国要买中国稀土,还是要申请许可证的。
2.荷兰强抢中国的安世半导体事件,其借口就是美国的50%穿透性规则。
但现在呢?50%穿透性规则停了,荷兰这边不就傻了么?
第三,中美互相暂停港口税一年。
这一点没啥可说的,中美港口吞吐量加起来占到了世界的50%,互相收港口费,足够造成世界级的供应链危机了,适可而止,停止了这种互相放血的行为。
再看看美国方面的说法。
在返回美国的飞机上,特朗普接受了记者采访,涉及中国的内容,大概有五点。
第一点就是农产品贸易。用特朗普的话来说就是:“大量的、巨大的大豆和其他农产品将立即开始购买,立即开始。”
这完全可以理解,中国每年大豆缺口高达1亿吨,缺口在那摆着,无论如何也是要买的。
今年我们停止进口大豆,目的就是拿捏美国,现在目的达到了,恢复购买美国大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恢复购买美国大豆,也有利于大豆来源多元化,免得巴西人垄断市场,坐地起价。
第二点是芬太尼管控。
芬太尼问题一开始就是个伪命题,美国强加给中国的。
中国已经做了很多关于芬太尼的措施了,但美国人非要中国把芬太尼前体也纳入管控范围,必然影响中国正常利益。

原因很简单,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认可的“芬太尼前体”,其实只有7种。但美国人认为所有能制造芬太尼的原材料都是“前体”。
那就复杂了,这些原材料大部分系普通化学品,有的用来生产退烧药,有的用来生产染料,有的用来生产农药,都是民生所需化学品。
如果都按美国人要求的管了,能不能管住不说,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饭碗谁来解决?
在中方的劝说下,特朗普认识到了芬太尼前体管控的复杂性,所以特朗普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被用于许多不同的原因,包括麻醉等。但中方会非常努力地解决这个问题。”
下一步,中美双方肯定会进行进一步的磋商,先把什么是“芬太尼前体”的定义搞清楚,再谈管控的事情。
第三点是芯片问题。
特朗普说,“我们的确讨论了芯片。他们将与英伟达和其他公司讨论购买芯片。”
这话的意思,是让中国去找英伟达谈芯片进口的事情,但最后能不能卖,决定权在美国政府手里。
虽然没把话说死,但显然美国的立场已经有松动了,有可能会同意向中国出口尖端芯片(但不包括10月29日刚刚投产的英伟达Blackwell芯片)。
这显然是一个巨大胜利。
现在中国AI产业如火如荼,但高性能芯片拿不到,国产的昇腾系列虽然也能用,产能却一直不足。所以,不久后,中国会买一批高端芯片解燃眉之急,同时也不会放弃芯片的国产化进程。
第四点和第五点分别是对美投资和结束俄乌战争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特朗普说的非常模棱两可。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中国在2025年9月中美马德里贸易谈判中提出1万亿美元投资计划,以换取美国解除对中企限制。而中国商务部的通稿中“美方在投资等领域作出积极承诺”的表述,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
而特朗普的说法是,“通过这次会议,数千亿、数万亿美元的资金涌入我国。”
这些钱到底是说日韩的投资?还是说中国的投资?中国会投资多少钱?特朗普没说,只能继续观察了。
俄乌问题同样模糊,特朗普的说法是“我们将共同努力,尝试解决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
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朗普显然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让中国施压俄罗斯停战。否则以特朗普的性格,早就嚷嚷开了。
当然,可能为了给自己找一点面子回来,特朗普还专门强调了,对中国关税是47%。言外之意是对华关税仍然很高,借此来显示自己并没有向中国让步太多。
这47%是咋来的呢?其实完全不靠谱,就是把自己第一次任期的关税又给叠加上去了而已。
特朗普第一任期给中国分四轮加了关税,但都不是所有商品,而且一部分商品后来陆续进行了豁免,所以平均税率大概是百分之十几的样子。但根据特朗普自己的算法,平均下来是27%,这样加上今年的10%芬太尼关税和10%基础关税,就是47%了,选择这个数字,大概是为了致敬自己是第47任总统吧。
好吧,随便特朗普怎么说,他高兴就好,反正中国肯定是不会按这47%的关税交的。
对照中美的表述看下来,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
1.中国用进口大豆,换来了美国放松芯片管制。
2.中国用进一步加强芬太尼前体的管制,换来了美国取消10%的芬太尼关税。
3.中国用暂停稀土长臂管辖,换来了美国暂停50%穿透规则。
4.中美对等暂停港口税。
二
那么,如何评价这次中美元首会晤成果呢?
其实吧,中美元首能坐在一起会晤,本身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特朗普这个人吧,非常喜欢玩“王对王”,喜欢元首直接谈,这样他就能使用自己的各种谈判技巧,来拿到正常谈判拿不到的东西。
可是中国呢?中国人习惯于开会研究、集体决策,喜欢让下面人先谈,下面人谈好了,再让领导出面拍板签约。
所以中方能去韩国和特朗普会晤,本身就说明,双方在吉隆坡已经达成共识了,只不过要等双方元首在谈判时最终确认和官宣而已。
这么一看,与其字斟句酌地研究共识内容,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看谈判中,在共识内容之外传达出了什么信息。
首先,就是中国对中美关系和贸易战的定调。
请注意中国领导人的三段文字表述:
“中美关系在我们共同引领下,保持总体稳定。”
“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时而也会有摩擦,这很正常。”
“中美元首作为掌舵人,应当把握好方向、驾驭住大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
看到了吗?哪怕中美之间剑拔弩张,各个环节都进入了竞争态势,但中国仍然给出了中美关系“总体稳定”的评价,而且把最近的贸易战视为“摩擦”,而不是战争。
这就向特朗普传达出一个信息:中国无意和美国走向全面对抗。
也正因为此,才要求特朗普发挥“掌舵”作用,不要被你手下的小人给带偏了,破坏中美关系。
这个信息显然被特朗普注意到了而且也认可了,所以他才会说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伙伴”这句话。
“伙伴”,相比拜登时期的“对手”乃至美国鹰派口中的“敌人”,已经好很多了。
其次,中国关于国际问题的态度。
中国领导人说:“当今世界还有很多难题,中国和美国可以共同展现大国担当,携手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
这话是啥意思?显然,这是要向特朗普表明,中国和美国可以一起治理世界。
而特朗普似乎也同意这个观点,说:“两国携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
特别是在中美会晤前一天,特朗普专门发了个文:G2即将开会!

G2是啥?简单来说就是“两国集团”,这个概念最初是2008年美国《外交》杂志提出的,指中美两国合作共同主导世界事务。当然,这个提法只是在学术圈流传,并没有进入实质性的两国框架。
但现在呢?特朗普亲口说了G2,就很耐人寻味了。
这不仅证明了美国承认了中国有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资格,而且似乎还在宣告:世界的新格局要来了,以前是五常治世界,现在是中美治世界了!
第三,减少中美误判。
与以往中美元首会晤不太一样的是,这次中国领导人在会晤中,专门介绍了十五五规划,还强调说“中国的发展振兴同特朗普总统要实现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是并行不悖的,中美两国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跟特朗普介绍十五五干啥?
显然,是为了让特朗普清晰地了解十五五规划的目标。
咱们都记得“中国制造2025”引发了美国的极度焦虑,认为中国是要取代美国,所以才对中国疯狂打压。
而现在呢?面对面向特朗普介绍五年规划,就是让特朗普了解中国的真正战略意图:中国人就想集中精力发展自己,让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生活,而不是要“挑战谁、取代谁”。
所以,你们美国人不要总抱着“迫害妄想症”来看中国,中国对取代美国真的没兴趣。
不管特朗普信不信吧,起码话是说到了。
第四,就是台湾问题。
在此次会晤之前,其实关于台湾问题有很多传言。
台湾方面希望特朗普当面劝说大陆承诺不对台动武,这样“特朗普肯定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而《金融时报》则传言说,中国要求特朗普明确表态反对台独,而不是过去的“不支持台独”。
不过,这两个传言,一个都没实现,中美双方压根都没提台湾的事。
说实话,这其实是个好事情。
台湾本就属于中国内政,和美国毫无关系,为什么要和美国人谈呢?
美国过去一直用“台湾问题”作为一个筹码,不高兴了就炒作一下台湾问题,然后找中国换取好处。
现在呢?中国压根就不提台湾问题,美国也就没有了要价的由头,这样挺好的。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事情,有中国的节奏,无论美国说什么,做什么,都无法阻碍统一进程。
所以,从这次中美元首会晤来看,中国应对美国的策略已经完全不同了。
特朗普为啥愿意心平气和坐下来谈,而不是像对日本、韩国、乌克兰那样颐指气使?不就是中国的反击真的打疼了美国吗!
特朗普之前一直觉得,只要禁运几颗高端芯片,就能让中国的先进制造业陷入瘫痪;只要逼产业回流美国,就能在成本和规模上与中国竞争;只要加点关税,中国经济就受不了,只能乖乖妥协。
而他从来都没想过,中国的反制之剑,也能真正让美国感受到疼。
中国已经用事实证明,中国完全可以对等对美国造成伤害,美国要想发展,靠威逼施压是没用的,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只能平等商谈才行。
而这,就是这次会晤反映出的中国的最大改变与进步。
所以,虽然这次的会晤只是休战而不是停战,但中国已经证明了现有手段的有效性。那么在下一步的中美博弈中,中国只会更加游刃有余。
因为,时和势,都在中国一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