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尼的“洗白”之路!
作者:风雨如歌
来源: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
2025年11月2日,叙利亚外交部长希尔巴尼表示,“艾哈迈德·沙拉总统将于11月初访问白宫,这会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
艾哈迈德·沙拉,是叙利亚临时总统、“沙姆解放组织”(HTS)首领朱拉尼的真名。
80年来,叙利亚总统从未正式访问过美国,朱拉尼此行,确实将开创历史。
今年5月,他与特朗普在中东举行会面,会后,特朗普宣布解除对叙利亚的制裁;9月,他又借出席联合国大会的契机,到访美国。
若访美之行顺利,即意味着朱拉尼获得美国的承认,成功“洗白”。

一
特朗普对朱拉尼的诉求,主要有两点,一是希望他为美国“减轻负担”。
特朗普不愿在中东投入过多资源,以免影响“印太战略”的推进。
今年5月,五角大楼披露,计划在未来数月内,将叙利亚东北部的美军规模从2000人缩减至700人,并取消向叙利亚提供的一笔1.17亿美元的援助。
美军从叙东北部撤军,会刺激土耳其的南下野心。失去美军庇护的库尔德人,仅凭自身力量,很难抗衡土耳其。
而库尔德人作为美国盟友,不是说抛弃就能抛弃的。
所以,美国一直想从叙东北部撤军,却始终撤不成。
朱拉尼的上台,让特朗普看到了撤军的希望。尽管长期受土耳其扶持,但朱拉尼不完全是土耳其的傀儡。
在野期间,HTS曾与土耳其军队多次发生冲突。
HTS进入大马士革后,土耳其借助自身对朱拉尼的影响力,持续向叙利亚境内增兵,目前,叙境内的土军数量,已超过两万人。
面对野心勃勃的土耳其,朱拉尼有必要和库尔德人抱团,抗衡土耳其。如果朱拉尼与库尔德人联合,不就有希望阻挡土耳其南下了?
这样,美国就不用在叙利亚驻军太多。
在美国撮合下,朱拉尼和SDF(美国支持的“叙利亚民主力量”)展开一轮又一轮谈判,以实现联合。用叙利亚外长希尔巴尼的话来说,“与SDF的谈判进展积极”。
美国还希望朱拉尼接过一个烫手山芋:叙利亚东北部的27个拘留营。
这27个拘留营关着5万多人,这些人要么是IS分子,要么是他们的家属,管理难度可想而知。每年光是管理支出,就得一亿美元以上。
前面所说的1.17亿美元援助,就是给这27个拘留营的运维资金。
朱拉尼表示,愿意接手全部拘留营,自行承担成本,并加入打击IS的国际联盟,和IS划清界限。
特朗普的第二个诉求,是希望朱拉尼加入《亚伯拉罕协议》,和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
而朱拉尼的态度是,“只要满足适当的条件,就有兴趣加入《亚伯拉罕协议》”。
所谓“适当的条件”,就是让以色列归还2024年12月后占领的叙利亚领土。
以色列方面的回应呢?
《以色列时报》报道,以色列在私下谈判中,向叙利亚代表提议签署一份边境安全协议,内容大致如下:
(1)在叙利亚靠近以色列边境的上空,设立禁飞区,叙利亚飞机不得进入该区域,以色列飞机则不受限制;
(2)在叙利亚南部的德拉省和苏韦达省,叙利亚政府不能部署军队,只能部署警察。说得直白点,以色列要将这两个省打造成缓冲区;
(3)作为交换,以色列同意归还2024年12月后所占领的叙利亚领土,但赫尔蒙山的最高峰不在此列(这座山峰是区域内的制高点,战略价值重要)。
此番朱拉尼访美,“边境安全协议”将是重点。
一旦两国签署“边境安全协议”,就可以进行关系正常化的谈判了。
那么,万一协议没谈成,以色列继续侵占叙利亚领土,怎么办?
朱拉尼做了两手准备。
访问华盛顿前,他先去了一趟莫斯科。
二
朱拉尼上台之初,对俄罗斯态度强硬,今年1月,叙利亚港务局宣布,取消“塔尔图斯港投资协议”。
俄罗斯在叙利亚境内,有两大核心军事基地。
一处,是位于塔尔图斯省、以塔尔图斯港为重要依托的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另一处,则是坐落于拉塔基亚省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
2019年,阿萨德政府与俄罗斯签署协议,将塔尔图斯港未来49年的运营权,交给俄罗斯STG工程公司,STG公司则投资该港口5亿美元,用以升级改造。
朱拉尼先取消了这份协议,4个月后的2025年5月,又和阿联酋“迪拜环球港务集团”签署备忘录,要把塔尔图斯港出售给阿联酋。
失去塔尔图斯港,意味着俄罗斯失去塔尔图斯海军基地。
海军基地保不住,赫梅米姆空军基地独木难支,会重创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连带着削弱俄罗斯对非洲的影响力。

叙利亚是俄罗斯对非洲进行补给的中转站
俄罗斯对非洲进行补给的路线,是从本土出发,经土耳其领空,抵达叙利亚,然后飞往非洲;
如果土耳其不允许通过,飞机可以绕行里海,通过伊朗和伊拉克领空,抵达叙利亚,再前往非洲。
其中,从俄罗斯本土,经里海抵达叙利亚这一段,全程不到2000公里,成本尚可接受。
失去叙利亚,就只能把利比亚东部的哈迪姆基地,作为下一个中转站。
从俄罗斯本土飞往哈迪姆基地,有两条路线。
一是直飞,得经过土耳其领空,容易被卡脖子;
二是绕行里海,途经地中海东部,到达利比亚,其中,从俄罗斯本土到利比亚这一段,飞行距离近5000公里,成本相当高。
从成本角度考虑,哈迪姆基地作为中转站的性价比,远不如叙利亚基地。
除了取消协议、出售港口,叙利亚政府还禁止俄罗斯军机降落,从4月到10月中旬,没有一架俄罗斯军机在叙利亚降落,双方关系降至冰点。
就在外界认为,俄罗斯即将保不住叙利亚基地时,朱拉尼来到了莫斯科。
10月15日,朱拉尼访问莫斯科,与普京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闭门会谈。
消息一出,网络上满是嘲讽普京的声音,毕竟,朱拉尼对俄罗斯态度强硬,你还同意他来访?何况你俩还是仇人。普京的举动看起来有点怂。
舆论纷纷认定,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令普京对叙利亚没办法了,只能让步。
甚至有人说,普京可能同意交出阿萨德。
然而,事情很快出现了180度大反转。
与普京会谈后,朱拉尼不仅同意俄罗斯保留赫梅米姆和塔尔图斯两个军事基地,还主动提议,俄军在库奈特拉省再设立一个军事基地。
能保住原有的两个基地就不错了,怎么还能增加一个?
因为朱拉尼别无选择。
以色列对叙利亚领土的侵占从未停止,比如,11月3日,IDF又在库奈特拉省占领了三个村,整个库奈特拉省已被蚕食过半。
同时,以色列强硬推进“缓冲区计划”。
今年7月14日,苏韦达省爆发内乱,德鲁兹人群体与贝都因部落,爆发激烈冲突。朱拉尼试图抓住这一契机,调派军队南下,一举实现对该省的全面控制。
以色列方面,立刻对叙利亚总统府、国防部大楼等核心政府建筑实施轰炸,以示警告。在以色列的压力下,朱拉尼被迫放弃南下。
土耳其也不是省油的灯。
自2015年以来,土耳其陆续占领了叙利亚1.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且没有归还的意向,如果有机会占领更多,土耳其不会拒绝。
加之前文提到,土耳其在叙境内已部署约两万军队,使得其对叙利亚的影响力非常大。
今年9月25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埃尔多安时,对身后的内阁成员表示,“他(埃尔多安)接管了叙利亚”。
面对南北两线的压力,朱拉尼想要自保,必须引入更多的外部势力。
因此,俄罗斯不仅保住了两个基地,还得到了在库奈特拉省设立新军事基地的许可。朱拉尼这么做,是希望“俄以两国”在戈兰高地较劲。
朱拉尼还同意,俄罗斯重启在叙利亚东北部卡什米利机场的军事基地。
“阿萨德执政”期间,俄军常年在这座基地驻有100多名官兵,让俄罗斯重启这一基地,明显是想借俄罗斯的力量,牵制土耳其。

朱拉尼从莫斯科回来后,两国的合作节奏加快。
10月23日,一艘名为“南极”号的油轮,装载着75万桶原油,缓缓驶入叙利亚的巴尼亚斯港,这批原油的源头,正是俄罗斯。
阿萨德政权倒台的关键,是油田区被库尔德人控制,导致本方控制区内能源供应中断,经济陷入绝境。
而朱拉尼的困境,与阿萨德相似。
目前,朱拉尼政府控制区域的能源短缺问题极为严峻,大部分城市,每天仅能保障两小时供电,民生与工业运转都受到严重制约。
若无法解决能源问题,可能重蹈阿萨德的覆辙。
但油田区在库尔德人手中,他们不听号令,背后又有美国人撑腰,朱拉尼能采取的办法不多。困境之下,俄罗斯送来一批原油,堪称雪中送炭。
10月28日,一架俄罗斯的安- 124运输机,在赫梅米姆空军基地降落。
这是半年来,俄军运输机第一次在叙利亚境内起降,两国的军事合作正在恢复。
只要满足俄罗斯的利益诉求,普京不在乎谁是叙利亚总统。
能抱上俄罗斯这根大腿,即便和以色列交恶,朱拉尼政权的安全也多一分保障。
显然,朱拉尼的策略是,在美俄之间辗转腾挪,不彻底倒向任何一方。通过平衡术,让美俄两国都认可其合法性,实现自身的“洗白”。
只不过,钢丝注定不好走。
三
朱拉尼想“走钢丝”,但难就难在,这条钢丝很不稳定,被各方不断拉扯着。
向美国示好,向俄罗斯开放基地,看起来能在两国之间找到共同点,然而,美国对叙利亚的诉求,是成为制衡土耳其、隔离伊朗的棋子。
而俄罗斯,要的是地中海东岸的势力范围,美俄的诉求从根源上就存在冲突,朱拉尼夹在中间,既不能完全满足美国的要求,也无法彻底令俄罗斯满意。
更残酷的是,周边全是地缘漩涡,以色列极端派的扩张欲、土耳其的领土野心,不会因为朱拉尼的让步而收敛,反而会更加肆无忌惮。
美国几乎是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俄罗斯也未必会为了叙利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全力支持朱拉尼。
毕竟,俄罗斯大部分资源,得优先投入乌克兰战场。
同时,朱拉尼阵营内部,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比如,新组建的叙利亚陆军第84师,许多成员,在中国犯下过严重罪行。
陆军第133师的师长,是臭名昭著的阿布·穆罕默德·图尔克斯坦尼,也在中国犯下过严重罪行。
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使得俄罗斯在短期内,难以完全信任朱拉尼。
以色列、土耳其两个地区强国,也不一定会撕破脸。
《以色列时报》报道,今年5月,以色列和土耳其达成了一项协议,同意设立一条热线,防止两国军队在叙利亚境内发生冲突。
同时,以色列方面,对土耳其军队部署在叙利亚北部,持开放态度。
作为交换,以色列军队将部署在叙利亚南部。至于中部,双方都不能染指。
说难听点,两国事实上在叙利亚划分了势力范围,土耳其拿北部,以色列拿南部,中部作为缓冲区。
接下来,不排除两国保持默契,一起“消化”叙利亚。
说到底,朱拉尼“走钢丝”只是一种无奈。
他没有能力让美俄为自己调整战略,也没有办法让以色列、土耳其停下扩张的脚步,所谓“平衡”,不过是在各方压力下的临时妥协。
在各国的拉扯下,钢丝一直在左右摇晃,朱拉尼及其背后的叙利亚,随时可能掉入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