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中国真实GDP,竟比美国多出10万亿美元!
作者:李小意
来源:坏土豆不哭
中国实际的GDP可能突破了44万亿美元,比美国多出15万亿,相当于四个日本的体量。
那随着美股左脚踩右脚原地升天,市值来到了68万亿美元的恐怖规模后,现在全世界不止认为美股存在巨大的泡沫,连带着对美国GDP的含金量,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越来越多的国家相信,美国真实的GDP根本没有那么高,全是掺水掺到能养鱼的虚假数字。
反观中国,真实GDP早就被压到了地板上,被低估的体量能直接甩出美国几条街,不信我先带大家看几个数据。
2019年美国的GDP是21.5万亿美元,去年达到29.2万亿美元,五年时间增加了7.7万亿美元,增幅35.8%,基本就是一年多出一个西班牙的体量。
但与此同时,很多最能直接反应经济真实情况的指标,却出现严重失衡。
比如用电量,GDP的全称叫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时代你不管生产什么东西,就哪怕是洗衣做饭这样最低端的服务型生产活动,都得用到电对吧?
但过去这五年,美国整体的一个发电量只从4.1万亿度涨到4.3万亿度,增额仅2000亿度,增幅4.9%,比GDP少7倍之多,你说离谱不离谱。
再看中国,2019年GDP14.4万亿美元,2024年18.94万亿美元,五年增幅31.53%。
同期电力从7.1万亿度增长到10.1万亿度,增幅42%,在除掉居民用电在国家总用电中12%的占比,我们生产端电力的增幅基本跟GDP增幅是持平的。他反应出来的GDP有效性,非常客观,非常真实。
还有一个就是汽车销量,乘用车销量是最能反应GDP实际落地情况的指标之一,因为GDP的实质增长是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财富积累的过程,最终需要通过终端消费完成闭环,而汽车作为大额耐用消费品,是GDP从生产端到消费端有效传导的直接体现。
那过去五年,美国汽车销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从1710万辆,跌到了1603万辆。
还有别的一些生产指标,像钢铁啊、商用飞机啊,美国最近这几年都没怎么涨,要么是原地踏步,要么是一泻千里。
国内生产总值,顾名思义就是你一个国家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经济效益是多少。
你美国的GDP年年在猛涨,每年都多出一个西班牙的体量,但很多实实在在的经济指标不但没涨,生产力甚至还在大面积萎缩。
那你这个GDP的真实性,肯定是假的啊,而且是假到令人发指的那种。
事实上,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体量,全球经济界主要有三种办法,一种是平价购买力。
也就是就是同样一笔钱,在不同国家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总量,按这种模式计算,中国的经济体量早在2014年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了。
去年我们的GDP更是突破了40万亿美元的大关,比美国还多10万亿。
另一种是中国用的生产法计价,就是把全国所有行业生产的新东西的价值加起来,再减去生产时用掉的原材料、半成品等中间投入成本,最后汇总的总价值就是GDP。
生产法只重视实实在在生产出来的东西,像什么钢铁啊、汽车啊、飞机之类的,但往往容易忽略不在物理层面进行生产的服务业活动。
最后是美国在用的支出法计价,它的一个核心是不管你符不符合生产逻辑,只要产生了资金流动,都计入GDP的考核指标,
比如说今天花1000美元叫一个救护车,那么今天美国的GDP就直接增长了1000美元。甚至于连平民特朗普起诉总统特朗普获得的2.3亿赔偿,它也要计算。
有经济学者指出,如果直接套用美国支出法的统计框架,把包括更广泛的知识产权投资、政府支出以及服务业纳入考核范围,那去年中国GDP的估值能达到44万亿美元,比美国的29万亿整整多出15万亿,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巨无霸,但这种我说实话,真没多大意义。
就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曾公开批评的那样,美国GDP的增长越来越依赖统计学上的数字技巧,而不是生产力的提升。
这些年按美元计价,中国GDP对美国的占比一直在下滑,21年占77%,22年68%,23年64%,24年62%。然后有人就开始疯狂唱衰中国,说我们不行啦,增长到尽头啦,经济要熄火啦。
但看完两国的GDP统计办法你就知道,不是中国不行,而是美国GDP注的水太多了,并且这里面还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通胀泡沫。
同样是修高铁,中国每公里造价也就1亿多人民币,即便是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有三分之二里程都在隧道里穿行的川藏铁路,每公里顶也才2亿左右。
但你猜猜美国加州高铁要多少钱?
275公里要1280亿美元,单公里造价4.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亿,是中国的30倍。
这么大的一个差距,根本就不是什么供应链和劳动力成本能解释的了,也不能怪史密斯专员太多,整就是美国的购买力存在巨大且毫无意义的泡沫。
你看从拜登时代开始,美国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变得越来越贵了,一包卫生纸的售价从2019年的4美元涨到了去年的8.29美元,洗洁精从2美元涨到3.09美元,床垫从299美元涨到649美元,双开门冰箱从699美元涨到1299美元。
你商品价格涨这么高,同样的东西,消费者花的钱要比以前多出五六成,GDP的账面数据当然好看了。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说,美国经济早就脱实向虚啦,虽然人实体产业不行,但服务业这几年搞得贼厉害,是经济的绝对主力军巴拉巴拉之类的。
没错,我承认美国虚拟经济很厉害,在其GDP的构成当中知识产权贡献了41%,金融交易贡献12.7%,医疗支出贡献17.6%。
但你们要知道,体量大,既不能代表他能创造经济效益,更不能说明生产力的提升。
就拿医疗支出来说,去年美国整个医疗行业的产值超过5万亿美元,单拎出来比日本和德国的GDP还高,但它的大头,不是拿去研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生物医药和高端设备,而是被各级臃肿的医疗机构给瓜分了。
在美国,你要没医保,一个普通感冒就得烧掉你一两千美元,但药价就值十几块钱,中间的钱去哪里了?创造了什么价值?生产了什么效益?带动了多少周边产值?大家心知肚明。
说白了,美国经济哪跟哪都存在泡沫,GDP有泡沫,商品有泡沫,债务有泡沫,消费有泡沫,股市就更不要说了,泡沫比大萧条、08年金融危机都要高。
巴菲特有个衡量股市是否安全的指标,就是你股市的总市值占GDP的比重不能超过200%。
超过这个比重,一定会迎来雪崩,你猜它现在有多少?
218%!比当初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150%,还要多出68个百分点。
所以英伟达市值刚站上5万亿的大关口,一夜之间又跌掉2000亿,但这只是开始。
美股68万亿美元的市值,AI就占到了22万亿。而这22万亿美元的市值,有六成都是靠谷歌、微软、英伟达、Open AI这几家巨头撑起来的。
谷歌、微软做软件服务,英伟达做硬件服务,Open AI负责提供大模型。
然后你听我给你说,他们是怎么玩起来的,Open AI花钱买英伟达的算力芯片,英伟达再把钱投给Open AI买它的股权。
Open AI拿到融资后,又花钱去买微软和谷歌的云服务。
那谷歌和微软呢,一边掏钱买股权,买Open AI的股权,一边又去买英伟达的GPU。
所以你们发现没有啊,他们三个正在循环,做软件服务的,做硬件服务的,做AI大模型的,他们来来回回就在这一个圈子里循环。
他们每循环一次,公司的估值就会上涨一次,就是所有公司都会涨,英伟达的市值会涨,微软、谷歌的市值会涨,Open AI的市值也会涨。
但问题是啥呢?
微软、谷歌、英伟达这三家公司,只是做配套的,属于供应商的角色,他们不直接参与AI的一个最终落地。
你普通的消费者会去买几千亿TB的云计算吗?会去买几万块的算力芯片吗?肯定不会啊。
而只有Open AI这一家公司的业务是做AI落地的,是把AI大模型卖出去给消费者用,给消费者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去年全球市场,包括工厂、企业、政府单位、个体户购买AI服务,给Open AI创造的利润是多少呢?只有37亿美元。
换句话说,这一年还不到40亿美元的利润,却推动了13.5万亿美元的市值,在不断滚雪球。
3600多倍的超级杠杠呐,我嘞个豆,整个人类史上的所有资产泡沫和金融泡沫加起来,都还不配给它提鞋的。
你说这对劲吗兄弟们?这不就是典型的金融诈骗吗?
难怪巴菲特最近一直在抛售美股,回收现金流,春江水暖鸭先知,当泡沫破裂的时候这种建立在虚假繁荣上的狂欢都会灰飞烟灭,一切牛鬼蛇神都将化成齑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