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中美对决三大输家曝光,最后一个你真想不到!

作者 :正文注明 2025-11-11 14:08:07 围观 : 评论

原创:占豪
来源公众号:占豪
微信ID:zhanhao668

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当前的局势缓和更多是阶段性的动态平衡,而非根本性冲突的终结。

对中国而言,最佳策略在于保持战略定力,避免与霸权国家陷入全面对抗。通过在博弈与对话之间灵活切换,逐步消耗对手的战略资源与内在韧性,远比贸然摊牌、导致两败俱伤更为明智。中国需要着眼长远,防止在激烈对抗中被第三方势力乘虚而入,最终实现以时间换空间、以韧性赢主动。而且,我们就全球治理而言还需要一步一步去建设,这也需要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并不会主动与美国撕破脸。

而对美国来说,当前的政策调整更像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暂时妥协。其在稀土等关键矿产资源上对中国的依赖,不仅直接制约其国防工业体系的持续运转,也严重影响高端制造业的稳定与发展。在这种结构性制约下,美方不得不作出战术性的缓和姿态,以争取调整与应对的时间。

图片

这就是当下中美斗争的现实格局,一个无心,一个无力,中美对此都心知肚明。然而,中美心知肚明,有的国家却不断陷入战略混沌,正在沦为炮灰牺牲品。在占豪看来,从当下格局来看,有三个国家正在形成无解死局,可谓是未来中美斗争的三大输家。

在这场重塑世界秩序的历史进程中,三大输家其实并非实力最弱者,反而是相对较强的国家,他们之所以正在沦为炮灰牺牲品,完全源于他们的战略短视和严重的战略选择错误。下面,占豪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三大输家:

第一大输家:欧盟

坦率说,欧盟沦为牺牲品、沦为菜单上的菜真的是人间的最大悲剧。因为,就综合实力而言,欧盟本是世界四大棋手之一,并且一度是一盘好局。

欧盟之所以在地缘战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因素:

首先,欧盟拥有雄厚的科技与经济基础。长期以来,欧盟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方面始终位居全球前列,实力仅次于美国。这一坚实基础使其完全具备能力,成为全球格局中具有独立影响力的重要一极。

其次,欧盟处于中美俄之间的特殊战略位置。历史上,欧盟的主要安全威胁来自苏联;而如今,俄罗斯实力已大幅削弱。若能在此背景下推动构建“俄欧新关系”,欧盟便可在美俄之间争取战略回旋空间,增强自身的地缘韧性,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中国复兴进程中对欧盟的战略需求。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既需要先进技术,也需要持续资金支持,而欧盟在这两方面均具备优势。加之双方分处欧亚大陆两端,没有根本性的地缘冲突,因此欧盟完全可以借助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战略机遇,获取长期且可观的实际利益。

图片

欧盟之所以在当前国际格局中陷入被动,主要可归结为三重战略失误:

一是盲目追随美国对华围堵,错失与中国深度合作的战略机遇。欧盟长期在技术合作上态度保守,试图维持“只售产品、不转技术”的短期红利,却未能预见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迅速崛起。典型案例是德国大众旗下的桑塔纳车型,在华数十年未实现实质性技术升级。其结果是,当中国在新能源、通信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后,欧盟企业不仅失去了深度融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更错过了借助中国制造体系辐射全球的战略通道。

二是长期受美国战略牵引而不自知,陷入“产业失血、资本滞留”的困局。欧盟曾试图在中美之间维持平衡,实则被美国持续抽走战略资源:一方面,其对华脱钩倾向使欧洲资本错失中国市场增长红利;另一方面,能源成本高企与劳动力压力加速制造业向中国迁移——德国的车企等一系列产业不得不向中国转移,没办法,这是趋势,不转移活不下去。当实体产业外迁而资本不愿跟进,欧盟难以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取高端溢价。

三是配合美国对俄战略,引爆乌克兰危机并陷入长期安全失血。欧盟若能在美国煽动乌克兰局势时主动斡旋、稳定局面,或可避免危机升级为“新冷战”。然而其选择对俄强硬,导致能源价格飙升、资本外流、产业外迁,安全环境持续恶化。若维持与俄务实关系,欧盟完全可避免当前的战略透支与内部撕裂。

展望未来,若大国矛盾持续激化至需有力量承担系统性代价时,欧盟可能成为最脆弱的对象:美国可吸收其金融资本与高端人才,俄罗斯可重塑东欧势力范围,中国或将承接其转移的产业与技术和部分人才。届时,欧盟面临的可能不是衰退,而是在大国重构的棋局中陷入结构性分裂。
图片

第二大输家:日本

日本在当今国际格局中陷入战略被动的核心症结,并非仅源于其历史上的侵略行为,而更在于当前仍未收敛的地缘扩张野心。直至今日,部分日本政客仍存有“登陆欧亚大陆”的军事幻想,并持续推动防卫政策向进攻性转变。这种背离和平发展潮流的战略取向,无疑将国家置于危险的战略悬崖边缘。

从地缘经济角度看,中国本是日本最重要的战略机遇。相较于欧盟,日本兼具地理邻近性与产业链互补优势。若能以史为鉴,通过彻底反思战争罪责、建立公认的忏悔机制(如妥善处理慰安妇与强制劳工等历史遗留问题,日王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下跪认错),日本完全可能像法德和解一样实现与亚洲国家的历史性和解,进而获取巨大的长期发展红利。

但现实恰恰相反。日本右翼势力非但未走上忏悔之路,反而系统性推行历史修正主义:修改教科书淡化侵略史实,拒绝承担历史罪责,更主动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先锋。其行为已超越正常国家防卫范畴,表现为对地区秩序的主动挑战。
图片

最危险的是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误判。多年以来,包括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现任首相高市早完在内的政客屡次逾越红线,鼓吹“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须知台湾问题与日本本土安全存在直接关联性:一旦美日同盟武力介入台海,解放军必然全力应对,届时日本列岛将成为主要战场。考虑到二战《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对日本主权范围的法律约束,战端一启,日本现存国家形态恐难维持。

日本海上自卫队虽拥有先进装备体系,但在解放军以DF-21D/26反舰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为核心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面前,其所谓的“反击能力”存在结构性缺陷。历史教训表明,当大国博弈超过临界点,夹缝中的国家若执意选边站队,往往最先付出毁灭性代价。日本若继续当前路径,终将成为自身野心的殉葬品。

所以,中美斗争的结果之一可能那就是日本亡国!

第三大输家:韩国

韩国在当前地缘政治格局中陷入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其未能妥善处理与中国、美国及朝鲜之间的战略平衡。尤其令人难以理解的是,韩国近年来不断强化与日本的安全合作,这一选择进一步削弱了其战略自主性,也使其在国际博弈中陷入更深层次的被动。美日韩联盟是中俄朝三国在东亚方向最忌讳的致命焦点!

在对华关系方面,韩国朴槿惠政府初期曾展现出相对务实的态度,但其核心诉求是希望借助中国约束朝鲜的核试验进程。然而,当时朝鲜政权刚完成内部交接,金正恩正通过核试验巩固国内权力结构,中国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其决策。朝核问题的持续升级使朴槿惠政府面临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其亲信崔顺实被曝光收受美国军工集团超过2000万美元,并在朴槿惠身边极力推动“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这一决定彻底破坏了中韩之间的战略互信,打断了双方在经济与安全领域的合作进程,堪称韩国对外战略的重大转折。从历史视角看,朴槿惠与崔顺实的决策对韩国国家利益造成了深远损害,真的是怎么处置都不为过。
此后,文在寅政府虽努力将韩国外交拉回平衡轨道,但未能根本扭转战略惯性。在美国的支持下,缺乏外交经验的尹锡悦上台后推行极端亲美政策,使韩国彻底沦为美国对华遏制战略中的一枚棋子。值得注意的是,尹锡悦在竞选期间所提出的系列主张已预示其政策方向的高风险。如今,他本人面临司法审查,政治生涯已经终结,也从侧面反映出其路线的不可持续性。同时,也再次验证了占豪在起上台前就给他的判词,如果他按照竞选时的对华立场,他将是韩国最惨总统,现在已经验证,未来他这辈子恐怕都难从监狱出来了!
图片
图片

韩国长期游走于中美之间,既希望依靠美国保障安全,又无法脱离中国市场的经济支撑,战略上的摇摆使其陷入系统性困境。尹锡悦政府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试图在关键产业上对华围堵,却招致中国的反制——2023年中国对镓、锗等关键金属实施的出口管制,直接冲击三星、SK海力士等韩企的供应链稳定。展望未来,中韩战略互信已严重受损,韩国的长期发展前景也因此蒙上浓重阴影。

对韩国来说更危险的是,朝鲜已做好兼并韩国的一切准备:其核导能力足以威慑美国,这意味着一旦美国退出东亚,韩国将彻底失去保护,而美国退出东亚只是早晚的问题。现在,朝鲜已经从法律上将韩国定义为敌人,再无缓和可能,也不再称南北统一了,一旦打仗就是兼并。兼并意味着,就是韩国政权全部消亡,连一点讨价还价空间都不给。试问,真的到了把美国逼走东亚的地步,那谁会阻止朝鲜统一韩国?大国较量背景下,恐怕有能力的不想拦,想拦的根本拦不住。

所以,韩国若继续误判形势,恐在半岛变局中沦为牺牲品——大概率被朝鲜直接吞并。

韩国最大的战略失误就是与日韩结成联盟,这实际上已经宣告了他彻底失去了前途,而当大国拆解美日韩联盟过程中,朝鲜就会借机把事情办了!韩国,摸摸狗头还在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