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成为中国小弟???
来源:鼠妈杂谈
微信号:gh_6186907f13df
“美国将成为中国小弟”的论调,以“纯科学”账号发布的系列文章为代表,甚至预测美国将于2027年8月1日被迫接受“小弟”地位。
国际关系不是江湖帮派,将中美关系简化为“大哥小弟”的论调,既缺乏理论依据,又违背现实逻辑。
未来的国际关系仍将是动态平衡关系,我们不想做老大,更不需要小弟,我们不想欺负人,也不想被人欺负,把中国人的日子过好才是硬道理,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理论视角
“美国成为中国小弟”的核心论据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该观点认为,随着中国实力超越美国,中美关系会自然演变为类似历史上中国与藩属国之间的关系。
古代没有联合国,自然会形成以区域大国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明初确定15个不征之国,是一种最便宜的管理体系,我不灭你,但你要来进贡,显示我大国威仪,你来进贡,我也不让你吃亏,我会多倍奉还,我省了征伐成本,你赚了钱,大家都开心。

如今的国际关系是建立在《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国际法和多边主义基础上的,强调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是这一原则的坚定维护者,也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外交原则,完全不同于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朝贡体系。
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看,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政治是权力之争,各国在对外目标上追求和维护自身利益。然而,这种追求并非必然导致一方完全主导另一方的“大哥小弟”关系。
即使是强调权力政治的现实主义学者,也更多关注权力平衡,而非简单的主从关系。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希望通过共享价值而非强制服从来扩大国际影响力。我们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这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与“美国小弟论”的狭隘思维形成鲜明对比。
如果美国衰亡了,我们做老大,屠龙少年又变成恶龙了,换汤不换药,那其他国家会心甘情愿吗?
当老大成本巨大,既要帮扶穷国,又要整治捣乱者,岂不累死个人,我们又不可能通过战争去获取利益,何苦呢?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多边主义,不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我们可以劝和促谈,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小国、穷国,但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根本,老大?谁愿意当谁当去!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说起来很爽,但你劳师远征,耗费甚巨,汉朝因强而亡,历史殷鉴,不可不察。
二、现实视角
“美国小弟论”声称中国已在大部分领域实现了“清场式领先”,并预测到2027年中国将在所有关键领域全面超越美国。
然而现实情况非常复杂。
经济上,中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仍远低于美国,在金融体系、舆论战能力、远程养殖技术等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融入与依赖程度依然较深,简单化地认为中国已完全超越美国的判断不符合实际。中美经济深度融合,互补性强,任何“脱钩”或“主从关系”的设想都不符合两国利益。“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说的就是我不想打,但你非要打,我也能让你疼。

科技上,中国在5G、高铁、人工智能等部分领域确实取得了领先地位,特别是工科领域优势明显,但理科领域我们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建设方面,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美国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才,在基础科学研究、顶尖大学吸引力和诺贝尔奖数量等方面仍保持明显优势,这种优势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我们自信可以,自大要不得。
军事上,中国国防力量现代化成果显著,先进装备层出不穷,但“美国航母无用论”的观点显然被过度放大了。
假设,美国利用其全球基地和投送能力,在全球重要航道部署十万海盗,我们该如何处理?全球海洋面积3.6亿平方公里,我们啥也不干天天剿匪保证航路吗?下图为一年内发生的海盗劫持事件,共计152起,如果美国有意为之,数量会翻十倍起,航路还怎么走?

假设,美国在我们的重要战略方向支持恐怖主义,实施生物战,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切勿低估美国可能采取的极端手段。
这些缺德事发生在我们周边,我们能处理,如果离我们一万公里呢?我们也要像美国那样建立全球军事基地吗?那我们不也成霸权了吗?所以,军事力量,不是兵对兵,将对将,导弹对导弹,航母对航母,而是一种意志的表现,霸权很香,美国不会轻易放弃。
当然,不是我们害怕美国干缺德事,而是我们不能有线性思维,要理性看待美国的军事力量。
美国智库曾提出“中国要么成为第二个韩国,要么像俄伊那样毁灭”的论调,与“美国小弟论”一样,都犯了简单二元对立的毛病。
国际关系的现实在于,中美两国各具优势,竞争与合作长期相辅相成,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已不符21世纪的时代脉搏。
三、逻辑视角
“美国小弟论”在逻辑上简单地将当前发展趋势无限延伸至未来,忽视了国际政治发展的非线性特征。
该观点认为,美国所面临的问题(诸如国债危机、社会分裂、基础设施老化)势必致使其走向不可逆转的衰落,而中国的发展则必然顺风顺水。
这种判断忽视了国家能力的适应性和变革潜力。
美国历史上屡遭严重危机,诸如大萧条、越南战争失利、2008年金融危机等,但美国依旧屹立不倒。

同样,中国的发展亦面临人口结构变迁、经济转型升级、统一大市场构建等多重挑战,需客观理性地审视。
该论调还陷入了混淆意愿与能力的逻辑误区。
我们多次重申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将与美国争夺“老大”地位的想法强加于中国外交政策,既不符合事实,也有损中国国际形象。
从历史角度看,大国兴衰是复杂过程,很少出现一方完全沦为另一方“小弟”的极端情况。日本学者预测美国可能沦为中国的‘小伙伴’之际,也指出这种可能性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和现实障碍。美国长期以世界霸主自居,其国民心理和战略文化难以接受‘小弟’地位,这种转变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冲突和对抗。
四、政策视角
“美国成为中国小弟”的论调如果任其扩散,将对中国国家利益造成实质性危害。
这种论调为“中国威胁论”提供口实。一些西方势力一直在渲染“中国威胁论”,而“美国小弟论”恰好为这种宣传提供了证据,似乎证实了中国确有称霸的野心。这将加剧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促使一些国家向美国靠拢,不利于中国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这种论调还会扭曲公众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国际关系是复杂系统,简化成“大哥小弟”的江湖叙事,会误导公众对国家间互动本质的理解,不利于培养健全的国际观。当现实发展与极端预期不符时,可能引发公众情绪的剧烈波动,甚至导致非理性行为。
这种论调背离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本质。中国一直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繁荣昌盛是趋势所在,但国强必霸不是历史定律。中国追求的不是地位逆转,而是与各国共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看世界的心态应当是自信而平和的。
日本专家预测美国将失去霸主地位,但同时指出中国即使国力超越美国,也不会走美国霸权主义的老路。这从侧面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挥建设性而非支配性作用的期待。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而不同”,中国传统思想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这些文化基因融入国际关系实践,中国有可能为全球治理提供一种超越霸权更替的新范式。
五、替代视角
与“美国小弟论”的对抗性思维不同,我们倡导的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这一理念不寻求复制霸权更替的历史老路,而是旨在开创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径。
在当前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变革之际,中国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这些举措不是要确立中国的霸主地位,而是希望通过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扬弃,展现了大国领袖的世界胸怀和责任担当。这一理念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在国际安全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安全的做法,主张“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
与现实主义强权政治的逻辑根本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种理念和实践,远非“美国小弟论”所能涵盖。
六、未来视角
历史没有终点,大国关系不是“大哥”与“小弟”的简单排序,而是不断调整的动态平衡。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大变局不等于大破裂,多极化不等于无序化。
中国需要的是清醒的头脑和战略定力,而非自我麻痹的幻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中行稳致远。
真正的强国,无需通过贬低他人来彰显自身强大。中国将继续做国际社会的建设性力量,与各国一道,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