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正成为著名端水大师!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11月12日,托卡耶夫去莫斯科,获得了普京高规格的礼遇。
苏- 35战机全程开道护驾
克里姆林宫门前的红地毯又长又阔
仪仗队整齐列队,军乐团奏响两国国歌
总统官邸“一对一喝茶聊天“
这场景,既像谈生意的好伙伴,也像是好哥们聊天。谈笑之间,把双边关系从伙伴升级成“盟友+战略伙伴“。

双方聊完天、喝完茶、拍完照,顺便签了一系列合同,扬言一起挖稀土、搞航天、合力推进能源项目。
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关系,可谓一波三折。
当初苏联大锅饭,哈萨克斯坦是想继续吃的,架不住俄罗斯、乌克兰、白俄三个嫡系要分家。那时乌克兰是世界第三核大国,哈萨克斯坦是世界第四核大国,他们都在美俄的忽悠下选择弃核。苏联解体之后,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各国一度是俄罗斯后院。
但随着俄罗斯越来越穷,他们与俄罗斯的关系也是时冷时热。尤其是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后,哈萨克斯坦并没有选择站在俄罗斯一方,也不认同东乌四州与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现在为啥又和俄罗斯缓和关系了呢?
其实原因并不难理解。
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有不少类似之处,一度担心自己会面临乌克兰的遭遇。现在俄罗斯无法通过战争拿下乌克兰,自然也没有精力威胁别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升级关系,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实际利益
现在俄罗斯在国际上遭遇西方国家的孤立,处境比较艰难。这个时候和俄罗斯谈合作,很多项目就容易谈。比方说印度,从俄罗斯薅羊毛的力度可谓空前,购买石油前所未有的低价,武器也可以随便挑选。比方说朝鲜,从俄罗斯那里搞了不少好东西。哈萨克斯坦看见他们从俄罗斯获利,肯定也是蠢蠢欲动,希望自己也能薅点羊毛。尤其是能源层面,哈萨克斯坦也是产油大国,但比较依赖俄罗斯的石油管道等基础设施。
其二,大国平衡关系
哈萨克斯坦其实也是大国,国土面积272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九,比自称宇宙大国的印度小一丢丢,是世界最大内陆国。但哈萨克斯坦在地球村存在感很低,且影响力有限。原因也无非是地缘层面在中亚腹地,远离出海口;人口很少,没啥需求;经济很差。
但不论如何,哈萨克斯坦有那么一大片地,就意味着必须和大国打交道。哈萨克斯坦的策略是和多个大国打交道,避免依赖单一的大国。
就在几天之前的11月6日,托卡耶夫在华盛顿参加“中亚五国+美国“,即C5+1峰会,与特朗普会晤。此次会晤的最大动作,便是哈萨克斯坦将本国最具战略价值的北卡特帕尔矿床项目的70%控股权,交给了美国的科维公司。作为回报,美国给哈萨克斯坦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哈萨克斯坦用获得的收益,从匹兹堡的瓦布泰克购买了300辆重型机车。
北卡特帕尔矿床被业内称为“全球最大未开发钨矿”,不仅估值高达数十亿美元,同时也牵扯着大国博弈的敏感神经。科维公司总经理阿尔特豪斯称,“对美国及其对关键矿产的需求而言,这是一代人的胜利。”
因为钨在军工领域非常重要,是制造穿甲弹、导弹推进器和航空发动机不可替代的材料。早在十年前,美国国防部就将钨列入“关键战略物资”清单。中国长期供应全球80%以上的钨产品,让美国军方如坐针毡。特朗普这次拿下哈萨克斯坦的钨矿资源,其实就想在军工供应链上“去中国化”。哈萨克斯坦通过这种转让钨矿控股权的方式,也算是和美国加深了关系,换取了某种额外的安全感。
对哈萨克斯坦来说,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中国,对中国也给予了一定重视。前几天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哈萨克斯坦派遣史上最大规模代表团前来参加,努力增加两国的经贸往来。另外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在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合作得很不错,并且因中国的“路带战略”受益匪浅。
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内,哈萨克斯坦分别和中美俄三国达成一系列协议,展现出不错的外交手腕,堪称“端水大师”。要知道如今中美俄关系并不顺畅,美俄之间处于是否要撕破脸的边缘,中美之间各维度的博弈颇为激烈。很少有国家能同时和中美俄搞好关系,哈萨克斯坦能做到这一步,真的不简单。
其实不仅中美俄,印度也在搞所谓的香料之路计划,土耳其搞泛突厥计划,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也去捧场。反正他们就像是村里的老好人,各位大佬们有啥举动,他们都会捧场。
最后说几点个人感想:
1、哈萨克斯坦的所作所为,相当于给众多小国做了一个示范:当今地球村,小国只要不作死(比如菲律宾)、不挑战大国底线,完全有生存空间。
2、小国要有小国的分寸,不要把自己假想为大国,同时要懂得在大国之间玩平衡。乌克兰那种一心加入北约的一根筋模式,哈萨克斯坦这种各方游走的平衡模式,差距一目了然。
3、大国有大国的难处,小国有小国的不易,只能说这个世界不论对普通人还是国家来说,都颇为艰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