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敢再次暴露野心?
原创: 尹国明
来源微信公众号:明人明察
已获转载授权
高市早苗这次对中国进行公开挑衅,发出武力威胁之前,我们对日本的重视程度整体是不太够的,对日本的了解也不够全面深入,至少我们在舆论领域的表现就是如此。
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民间对中国的印象如此负面,也不知道日本军国主义复辟势力对中国强硬会获得这么高的支持率。亲日派在中文互联网的音量非常大,不断给公众洗脑,对日本进行美化描述,要我们放下历史仇恨,还把中国人铭记历史说成是“厌日情绪”
。讽刺的是,这些人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极力用中国与沙俄的历史问题,分化现实中的中俄关系。为了反中,他们的身段极其柔软,随时双标,从不感觉尴尬。
我们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搞明白,日本为什么要在包括军事在内的综合势力远不如我们的情况下,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的危机存亡事态”,而且在中国的一再警告后,依然选择强硬。

日本这么做,应该是历史与现实因素多重影响的结果。
历史因素主要是我们没有利用抗战胜利的机会,通过战胜国的地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进行系统性的清算。
当时的蒋政府,不但没有意愿清算日本的战犯,还重用日本战犯打内战,包庇岗村宁次躲避清算,掩护岗村宁次逃离中国。日本战犯富田直亮(化名白鸿亮),后来被蒋介石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老蒋的民族情节不能说一点没有,但确实也不多,否则他也不会说出“亡于日本,能为亡国奴...”,为抗战前期的不抵抗寻找理由。他也不允许别人抗日,下达“侈言抗日,立斩无赦”的手令。老蒋的小集团利益始终凌驾于民族立场之上,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付出那么巨大的牺牲,但老蒋并不恨日本人。罗斯福当年有意让中国收回琉球群岛,老蒋拒绝了。中国驻军日本的权利,也被他放弃了。
蒋政府正面战场的糟糕表现,让日本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战败,不但在1944年输掉豫湘桂战役,而且,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一个月内,丢失了18个县城。8月13日,距离日本投降只有两天,还丢了一个县城。
蒋政府的无能影响了战后中国在清算日本战争责任中的话语权,完全由美国主导。对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美国也缺乏清算的意愿,裕仁等23名皇室成员及多数甲级战犯未被起诉。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日本正式成为美国在亚洲抵御社会主义的前沿,美国对军国主义势力采取更加纵容的态度。
因为发动侵略的军国主义势力没有得到清算,成为日本战后的重要政治势力,影响和主导着日本对待侵略历史的态度。因为没有得到清算,也没有被要求赔偿,日本没有动力从历史中总结教训,也就不会从根本上放弃对中国的觊觎之心。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抗战胜利之后的第五年,也就是1950年开始抗美援朝,从鸭绿江边击退打败过日军的美军,在第六年就打进了汉城,在第八年就迫使美国第一次在没有胜利(实际失败)的协议上签字,但因为没有机会让日本直接体会新中国人民军队的力量,所以,日本人就会利用对国军战斗力的历史记忆继续麻醉自己,拒绝承认战败给中国。

人类是通过历史观照现实的。日本人对侵略历史拒绝反思,就会决定他们会继续对侵略形成路径依赖,一有机会,就会重犯历史错误,对军事冒险挑战大国赌国运,继续心怀冲动。
因为以上历史原因,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只是时间问题,当时间距离上次战争结束过去了八十年,日本再次亮出了獠牙。这也说明我们上次的胜利不够彻底,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抗战并没有真正结束。
除了历史因素外,还有现实因素。
首先是日本人感觉又到了不得不赌国运的阶段了。
中国的实力已经非日本可比,未来双方的差距还会更大,这让无法自我麻醉的那部分人日本人心有不甘。根据日本人的心理特点,除非他们被中国彻底击败一次,否则在主观上,日本人接受不了中国比日本更强大。尤其是中国军事的发展速度太快,军事科技和装备的突破已经到了爆发期,而美国的军事实力实际在衰退,中美军事实力的彻底逆转最多需要五年,这让要倚美抗中的日本有了强烈的危机感。日本因不肯反思侵略战争的罪恶史,就更加害怕中国强大起来之后,会对日本进行历史清算。
中国实现统一的步伐开始加快,也会让日本人的焦虑骤增,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速度也在加速。日本最重要的能源和贸易进出口航线,就在台湾东西两侧。日本进出口货物,包括石油、天然气等大宗货物,主要的航运量需要经过台湾东西两边的航线。否则,日本走菲律宾以东航线,航程和成本会更加很多。随着日本极右势力越来越失去控制,日本部分政客又开始鼓吹“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人担心我们统一后,至印度洋的航线被控制,到时候再想挣扎也晚了。


日本经济的困境让日本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日本已经失去了三十年,1995年日本GDP5.5万亿美元,现在只有4万亿了。日本的产业竞争能力也在大幅退步。原来的优势产业大都消失了,制造业主要靠汽车支撑着,占日本工业的40%。未来,日本的汽车产业面对中国同行的竞争,前景黯淡。日本的精细化工与材料、机床与精密机械、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等优势产业,在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中,未来也没有胜算。日本制造业能力的退化伴随着日本政府的负债越来越多。日本政府的负债率已经超过250%,在发达国家里面遥遥领先。政府一半支出依靠发债,日本央行持有的日本国债比例已超过50%。日本依靠透支未来,维持现在的运转。日本还要被美国收割,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还只是其中一部分。既然对自己正常发展的未来前景找不到客观的理由,日本极右势力就要从外部扩张想办法,再次进行军事赌博的野心就会膨胀到无法抑制。
其次是日本人可能从他们的角度看到了再次赌国运的机会。
日本人有可能从三个方面看到了机会:
一是基于他们对中国的现实判断。他们认为中国还没有做好击败日本的准备,军事准备因素还在其次,主要是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
中文互联网上亲日势力的音量大小,会成为日本对中国人思想状态进行综合判断的重要依据。如果亲日势力的声音很大,日本人就会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再次得出类似“九一八”事变之前,类似板垣征四郎对中国人思想状态的结论。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是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主导的一次军事冒险。面对十几万东北军,板垣征四郎给人数不到两万的关东军鼓气,说中国人“国家意识无疑是很淡薄的。”
亲日势力自己没有中国的国家意识,还在努力给中国人进行所谓的启蒙,要更多的中国人去掉国家意识。
这些人虽然在中国人口中的占比只是少数,但他们拥有很强的话语权,音量大本身也是背后实力的舆论表现。因为亲日和亲美势力的高度重叠,他们在中国各类所谓“精英”群体中的占比并不低。这就会让日本人对他们挑起事端后,中国是否会对日本进行打击清算的决心产生侥幸心理。
二是基于日本对美国的判断。日本人认为美国要维护全球霸权,就离不开日本,否则西太安全框架就要崩塌。日本人会据此得出“日本有事就是美国有事”的结论,即便美国的历史表现并不可靠,日本人也更倾向于选择他们愿意相信的。
三是日本人擅长想象优先于现实的思维习惯。日本人对中国的报道长期是以贬低为主,突出负面,日本人对中国的了解无法做到客观。这种宣传导向也符合日本人心理自我满足的需要。因为日本被美国控制,心里多少是憋屈的,所以就需要想办法从另一个大国身上找到心理优越感。其实整个西方都有这种精神问题,但日本尤其严重,经济发展水平结合西方的自由文明叙事,再与他们的祖传精神麻醉艺能结合,会让很多日本人面对中国人的优越感拉满。虽然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远超日本,综合实力也把日本抛在后面,日本现在能拿出手的产业也没几个了,但日本人的这种优越感仍然很强烈,影响着日本人对双方真正实力的判断。

这次,日本政府的挑衅言行,有利于我们克服对擅长偷袭的日本继续持有轻视和麻痹心理。我们国人自上而下,对日本从历史到现实,重新梳理了一遍,看清了日本觊觎我中华的狼子野心并未改变。经过中日这轮交锋,我们对日本的幻想会因此减少很多,这一点比施压日本改变口径(其实很多网民还担心日本很快软化)更为重要。去掉前些年被亲日势力灌输的思想钢印,拔掉嵌入内部的一颗颗钉子,遇到重大事件,我们的最大风险源就不会出现不可控的风险。能够限制我们战斗力,影响我们胜利的,并不是外部的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