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印闲生
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日本官方和学者经常强调台湾海峡对于日本国际航运的重要性,好像只要台海有事日本就活不下去一样,事实真是如此吗?中国台湾学者张竞近期撰写了一篇文章,指出这个很明显的谎言。在介绍文章内容之前,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日本议员在提问高市早苗时的“完整版对话”——冈田克也:如果台湾岛被海上封锁,可能会构成“危机存亡事态”(即出动自卫队的前提条件),是吗?冈田克也:台湾岛与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被封锁,虽然船只绕行可能会多花几天时间,但并不会导致日本能源或粮食供应中断,所以我想请教,到底什么情况才算是“危机存亡事态”,请问首相的意见是?高市早苗:我记得之前确实讨论过“台湾有事”的议题,例如,为了解除海上封锁,美军可能前来增援,为了阻止这一点,中国可能会采取某种武力行动,我们必须设想这些情况……这是11月7日高市早苗与冈田克也国会答辩对话的开场白,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明确的信息:1、无论是台海海峡被封锁,还是巴士海峡被封锁,对日本来说只是多点运费的问题,这一点高市早苗和提问的日本议员均知晓,高市也没有否认。2、高市所说的“台湾有事”,设定场景是中美爆发围绕台海的冲突,跟日本自己半毛钱关系没有,所谓构成“危机存亡事态”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解绑自卫队使用权,协助美军而已。张竞认为,日本以台湾海峡关乎其航运命脉作为关注台海安全的理由,是个妥妥的谎言,但一些不明真相的大陆朋友似乎也相信台湾海峡对于日本航运异常关键,就显得认知草率了。如下图所示,印度洋方向来的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之后进入南海,分成左右两条线路,即箭头1和箭头2——箭头1是北上到中国东部沿海以及韩国,箭头2则是去日本。箭头1确实是走台湾海峡,但箭头2走的其实是台湾岛和菲律宾吕宋岛之间的巴士海峡。换言之,台湾海峡对中国长三角、环渤海以及韩国的影响较大,对日本的影响偏小,远不如巴士海峡重要。日本议员提问高市早苗时设想的场景也是“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被封锁”,压根就没提台湾海峡的事儿。那是不是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一起封锁日本就不行了呢?显然也不是,因为赴日船只还可以走图中箭头3的航线,即“龙目海峡→西里伯斯海”,干脆绕过马六甲海峡和南海。不难发现,所谓台湾海峡有大量日本商业船只,特别是中东输运油气的船只等等,均属错误认知,本质上是日本干涉台海的一个借口。根据中石油网站公布的信息,马六甲海峡限制水深21米,只有20万吨级以下油船才可以走此线;而龙目海峡平均水深200米,可通航巨型油轮,年运货量4.5亿吨,在东北亚国际石油运输领域的地位已经越来越接近马六甲海峡。下图来自全球海洋船舶实时位置追踪网站,图中小箭头代表不同类型的船舶,可见有不少船选择走巽他海峡、龙目海峡。虽然成本会高一些,但绝对不是说离开南海、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就不行,尤其是对于日本。https://www.marinevesseltraffic.com/TAIWAN-STRAIT/ship-traffic-tracker事实上,仅靠南海和台湾岛两侧是无法封锁日本海上航路的,1940年日军入侵东南亚后,盟国对其实施封锁禁运,是依赖美、英、中、荷四国携手。当时日本国内有个宣传,叫“唯有通过战争手段才能粉碎ABCD包围圈”,指America,Britain, China,Dutch,即美国、英国、中国、荷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国掌控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可以封锁马六甲海峡;荷兰掌控印度尼西亚,可以封锁巽他海峡和龙目海峡;美国则负责封锁太平洋另一侧,这才把日本逼上绝路。换到今天,即使在两岸统一之后,高度有杀伤力的对日海上封锁也需要印尼配合。再考虑美国可以横跨太平洋给日本输血,除非中国已经彻底掌控西太平洋制海权,否则很难达到二战期间那种靠封锁“一击毙命”的效果。太平洋战争期间美日最后一次大规模海战——莱特湾海战——围绕菲律宾开打,红色代表日军,黑色代表美军。此役过后日本彻底失去制海权,东南亚与本土的维系被切断。台湾海峡最主要的航运活动来自大陆和台湾,其次为韩国,封锁海峡对长三角、环渤海和朝鲜半岛的航运将产生巨大影响,日本受伤不大。但如果放大到“台海周边”这个概念,其实就包含了台湾岛与菲律宾吕宋岛之间的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一旦全部划入封锁区,那么去往东北亚的船只就得绕行菲律宾东部海域。在绕行过程中,日本船只绕路最少,韩国其次,中国北方地区船只绕得最多。因此,台湾海峡绝对称不上是日本的“生命线”,如果一定要说它是谁的生命线,那只能是台湾岛本身。“就广义来说,台湾周边海域和平稳定,对于东京而言确实相当重要,但其焦点绝对不是台湾海峡,吾人绝对要认识清楚。没有人会在自己家中乱放火,因此维持台湾海峡和平稳定,到底对谁更为重要,吾人确实必须再深入思考。不可否认,东京政治人物此种发言,确实是让中国大陆恨到牙痒痒,但亦让台湾岛内某些对日本有不切实际期待者,会被糊弄到晕头转向乐陶陶。”如下图所示,台湾岛的主要经济带位于海峡一侧,自北向南依次有基隆港、台北港、台中港、安平港(台南)、高雄港五座港口,东海岸则有花莲、宜兰(苏澳)两座港口。其中,东海岸两座港的规模很小,全岛主要靠西海岸的高雄港、台中港和台北港。理论上讲,只要把这七座港口封死就可以起到99%的困台效果,而阻断台湾海峡将直接影响岛内排名前五的港口。拜登时期曾向台湾兜售了14套“火山”机动布雷系统,负责地面布雷;台当局自己也下水多艘快速布雷艇,被蔡宣传为“国际顶尖布雷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旦发现大陆即将包围台湾或启动登陆,台军便用快速布雷艇把周边海域全部“包起来”,同时把沙滩全部布满雷,这样登陆就绝对无法实现了。岛媒宣称这些地雷/水雷具备定时引爆、自毁功能,倘若大陆知难而退,他们会把雷全部炸掉,然后再打开港口。在海军作战中,有“攻击性布雷”和“防御性布雷”两个概念:前者是去对方的港口周边布雷,执行封锁任务,属于攻击性极大的一种行为;后者则是弱势一方出于自我保护的一种做法。“防御性布雷”并不罕见,一些重要军港都会设置类似预案,但台湾恰恰不行。因为“防御性布雷”只针对个别军港,通常适用于海陆两栖大国——不依赖港口进行日常补给。台湾岛是严重依赖海运的,如果自己包一圈雷,对方再趁机给包上一圈,那补给船只还进来不进来了?有岛内军迷朋友去翻阅战争史,发现哪怕是日本战败前夕,也没听说有在东京湾外面布雷的打算,反倒是美国人主动替它布了不少。最后岛内军迷朋友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台湾试图用“水雷”和“地雷”把自己包围起来,应该是史上最愚蠢的防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