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被赚走2000亿,中国成外资巨头印钞机!国内药企为何不争气?
文丨华商韬略 马来
对跨国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过往的一年充满了“震荡”。行业内的几家巨头,先后经历了并购、重组与任职调整。短时间内,这些变化无疑影响了企业的股价。
但纵观全年的营收表现,人们却发现,跨国药企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从其公布的数据中便可见一斑。
上半年,多家跨国药企纷纷发布财报。强生率先交出了“成绩单”,2021年,他们的营收规模达到了937.7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13.6%。
在全球范围内,强生仍旧是最能赚钱的头部药企。而凭借在疫苗领域的抢眼表现,辉瑞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营收同比增幅高达95%,最终取得812.88亿美元的成绩。
财报里的另一项数据则引起了国内相关从业者的注意。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同样持续走高。尽管过去的一年里,多家跨国药企受到了国内医保谈判、集采等因素的影响,但这也丝毫没有耽误他们业绩增长的脚步。
据公开财报统计,在中国市场业绩前十位的跨国药企2021年合计取得了315.6亿美元收入,约为2036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约等于一家全球top10级别的药企的全年总营收。
那么,这些企业何以在国内获得如此巨大的收益?
从集团总收入上看,罗氏在中国的收入数额最大,为62.7亿美元,其中包括36亿美元的制药业务,以及26.7亿美元的诊断业务。
而其快速增长的“杀手锏”,是自身在肿瘤领域的优势。研发的新药上市,给患者带来了更为多元的治疗选择,自然也让罗氏在业内的收益持续走高。
作为一家深耕中国市场的药企,阿斯利康也收到了诸多回馈。2021年,阿斯利康实现了营收60.1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在维持着制药业务的领头羊身份的同时,阿斯利康也成为了中国区收入在全球收入中占比最高的跨国药企。
此外,默沙东在中国的表现,也因HPV疫苗拉动,同比增长了60%,总收入达到42.62亿美元。而礼来的中国区也成为其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49%的增长、16.61亿美元的收益,都创下近年来的新高。
相比之下,国内的生物医药企业表现则稍显逊色。从营收来看,2021年超100亿元的医药企业有47家。虽然有所增加,但在世界范围内,国内生物药企竞争力仍旧缺乏。
以中美为例,在2021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其他领域,中国的进步十分迅速。然而在生物医药领域,差距仍旧巨大:美国有9家企业上榜,中国则只有3家。
具体来看,造成如此差距,无外乎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对于创新药的研发力度不足。跨国药企始终都很关注细分领域的竞争,像阿斯利康在肿瘤问题上就投注了许多精力。截至2022年2月,阿斯利康全球肿瘤领域的在研项目达到49个,覆盖了肺癌、乳腺癌等8大癌种。而像艾伯维,也是有着拳头产品——“药王””修美乐。2021年,光是该药物单品,销售额就为206.96亿美元。
其次,对于海外市场的拓展与重视,也成了制约药企发展的重要条件。譬如,人们所熟知的拜耳,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在其入华的140年内,这家企业不断调整着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现今,已在中国建立6个生产基地和2个研发中心。这足见其对这块市场的重视程度。
此外,这些企业也都致力于实现充分的在地化,从而服务海外市场。比如,艾伯维就将在2025年前,在免疫、肿瘤、眼科等领域提供新疗法,进而使得中国成为美国总部之外的最大市场。
优秀的生物医药公司无论是科研创造能力,还是营收能力都很强悍,即使在研发投入较大的情况下仍能获取高额利润。看到这些跨国企业,我们除了在感到“眼红”的同时,也要试着迎头赶上。
于国内企业而言,一方面,要加强对创新药的关注与投入。
而另一方面,生物医药始终是一项产业化的事情,如何让学界和企业间形成更多互动,进而推动这项事业从理念到成药,是我们应该潜心去思考的问题。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