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中克敌制胜,要善于使用无人地面装甲集群!
作者:龙凯锋 来源:龙凯锋瞰天下
目前战争中的痛点,是在战争一线,无论对敌进攻还是对敌防御中,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减少伤亡或者实现零伤亡,在保持战争胜利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大规模使用无人地面装甲集群。
顾名思义,无人地面装甲集群,就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5G通信技术、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装甲相结合,形成的新型地面作战力量。这种力量,替代现有的步坦作战模式,而实现完全无人化作战。

无人地面装甲集群,包括无人机枪装甲车、无人喷火装甲车、无人防空装甲车、无人反坦克装甲车、无人侦察装甲车、无人布雷装甲车、无人排雷装甲车、无人火炮装甲车、无人烟幕装甲车、无人补给装甲车等等,根据作战需要而研制各种无人装甲车或者轮式突击车。
无人地面装甲集群的火力结构编成,依据是分别有效对付的敌人目标分别是敌人步兵、敌人坦克、敌人直升机、敌人坚固工事、敌人布设的障碍物、敌人布设的地雷等。通过无人地面装甲的作战,针对性地解决敌人的进攻和防御力量。

无人地面装甲集群的使用方法,无非两种:一是完全无人地面装甲集群的使用。二是配合和服从有人装甲集群的指挥与使用。
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看,完全做到无人地面装甲集群的使用,难度很大。大多是先配合和服从有人装甲集群的指挥与使用,在战争中,替代步兵,减少步兵的伤亡,以及发挥攻击效果,提高攻击速度和效率。
无人地面装甲集群要持续使用,需要考虑到其补给维修问题。补给无非三个方面:一是能量的补给。二是车载武器弹药的补给。三是战损的维修保养。要提高无人地面装甲集群是持续作战能力,可以采取模块化设计,即无人地面装甲车,都是模块装配而成,便于战时迅速更换需要的模块,使其迅速再投入战场作战。
无人地面装甲集群的作战半径不宜过大,初步以100公里为作战半径比较适宜。作战半径小,有利于快速补给,也有利于部队的直接作战指挥,也便于在我方体系力量的保护下展开对敌的攻击。所以以一百公里为标准,设置无人地面装甲的补给站,以确保无人地面装甲保持持续的作战能力。

现代战争是立体的、多维的战争,在这种复杂的战场环境下,如何提高无人地面装甲集群的生存能力,值得我们思考。这个问题在顶层设计和战略战术层面,就需要考虑到。
具体来说有三种方式:一是提高无人地面装甲集群的隐身能力和伪装能力。这涉及到光学隐身、红外隐身和雷达隐身,所以无人地面装甲的外形、材料和动力装置,都要考虑到隐身性能。如动力采用电能,能够快速更换高能量蓄电池。外形设计考虑到雷达反射和迷彩伪装。装甲外层可以采用新材料,防红外和雷达侦测。
二是缩小无人地面装甲车的重量、尺寸,目标小,生存能力必然强。也有利于空投作战和其他地面载体运载投放作战。
三是在我方作战体系下的保护下,投入无人地面装甲集群作战。比如防空反导体系的保护下,投入无人地面装甲集群的作战。
四是增强无人地面装甲集群的自我防御力量,比如配备无人地面防空导弹装甲车、无人地面反坦克装甲车、无人地面火炮装甲车,便于较远距离摧毁来自空中、地面火力对无人地面装甲集群的打击。
总结地说,无人地面装甲作战,将是战斗力的新的增长点,也是现代战争克敌制胜的新模式,也是地面战争新的制高点。我们应该大胆创新,不断试验、研究和演习,装备这种新型的作战力量,并逐步投入到战争中,发挥威力,形成我们新的作战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