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微信ID:yflooklook
最近,美国兰德智库一份1月份的文件被泄露出来,随后被瑞典媒体报道。这份文件可以说是直接解释了俄乌冲突为何会爆发,美国为何一定要逼着欧洲站在自己身边去对抗俄罗斯,进而让欧洲步入如今的危机之中。① 这个报告的时间是1月25日,比俄乌开战早了不少,但是准确“预言”了俄乌危机发生后的事情变化。
strengthening the U.S.
目前,从美国的经济状况来看,没有外部的资金和物资的支持,美国的经济已无法正常运转。如果德国开始经历一场可控的经济危机,那么从欧洲流向美国的资源将会增加。
由于联邦制的限制,德国领导层无法完全控制国内的局势。多亏我们的精确定位,尽管钢铁和化工行业说客的反对,我们仍然能够阻止北溪2号管道的开通。俄罗斯减少能源供应(理想状态是完全停止供应),将给德国工业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短期内,它将扭转迫在眉睫的经济衰退趋势,此外,还将分散美国社会对眼前经济问题的关注,从而巩固美国社会。反过来,还将降低选举风险。
当然,美国否定了这个报告的存在,宣称它是“伪造”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欧洲特别是德国正在进行的“去工业化”进程,以及因为动荡,带来的全球资本和产能回归美国本土的这样一个过程。
战争的目的是在于重建秩序,分配利益。但是想要在分配资源这件事情上占优势,最为关键的地方是,你手里拥有什么“核心资源”来换得秩序的主导权,换得(掠夺)更多的利益。
战场从“舆论战”到“金融战”,从“防疫战”到“经济战”,一刻都没有停歇。而这种看不见的战争,迷惑性更强,杀伤力更大。
世界也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证明了这个推论的科学之处。当产能离开了消费,又没有什么共同富裕的方案能够缓解,那么人类终究需要一种办法取得再平衡。而这个解决方案,往往就是战争,战争“化解”了这些“过剩”产能。
世界大战的方式和过去不一样,从“舆论战”到“金融战”,从“防疫战”到“经济战”,一刻都没有停歇!而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产能出清”,是重新分配资源。当你带着这个视角,再去审视德国的今天的困境和美国的整体计划,或许你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几天,很多后台小伙伴留言让我说一下“富士康”。那么,现在,也请你带着这个“视角”再来重新审视一下“疫情”,审视一下“富士康”今天的困局。
可谓是:
是不是事实,也是的。
作为一个已经被封控很多天的我,特别理解大家想要趁着这样一个机会宣泄情绪,发泄一些不满。
宣泄完了,发泄完了,然后呢?就像俄乌战争开打,欧洲全力制裁封锁俄罗斯,政治正确的大旗高高飘扬之后,欧洲人民都很爽,然后呢?等待着欧洲的是工业化的流失,是漫长寒冷的冬天。
那么今天,面对富士康,面对这次疫情的困局。宣泄完了情绪,发泄完了情绪。大家希望看到什么?发泄情绪当然可以,不过发泄情绪之前,问一问,这些情绪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不想清楚,我们每一个人就像被煽动的欧洲人民,牺牲了自己,成就了“让美国再次伟大”。(后面的话,可能过于残酷,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建议就看到这里就好了)
很多人对于“经济要稳住”,这个词似乎有很多不理解。大家感觉,现在这样的“疫情防控”不是在损害经济么?看看那么多倒闭的酒店,文旅,那么多消失的餐馆,电影院,亏损创新高的航空,铁路。这样“防”下去,“经济”就不行了呀!在我看来(以下仅仅是个人看法,不代表任何官方意见)“经济要稳住”,这个“经济”,其实说的是“大工业”,是“制造业”。可能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整体经济”,能够感知到的身边的这些企业。在今年,我走沙漠徒步那次,去参观了一家企业“宁夏宝丰能源”,这个宝丰能源投资了一个“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去参观的时候感觉十分震撼,因为那不是一个工厂,而是一座全部由工业设施组成的一座城市。占地14000亩的“宝丰能源循环经济工业基地”,打造了全国大规模、产业链完善的集“煤、焦、气、甲醇、烯烃、聚乙烯、聚丙烯、精细化工、新能源”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规划总产能包括年产810万吨煤炭、700万吨焦炭、1460万吨洗煤740万吨甲醇、300万吨烯烃、150万吨聚乙烯、150万吨聚丙烯、40万吨焦油加工、10万吨针状焦、12万吨苯加氢、20万吨碳四、2.4亿标方绿氢、12亿标方绿氧等。
像这样一个“大工业”、“大化工”,基本上都属于“设计三年,建设三年,投产三年,完善三年”,一投数百亿上千亿的规模,周期以十年为单位。比如这两天在网上非常“鼓舞士气”的湛江巴斯夫化工一体化基地项目:
项目规划面积约9平方公里,投资总额预计达100亿美元,首批装置将生产工程塑料及热塑性聚氨酯(TPU),为汽车、电子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供材料,计划在2022年投产。整个一体化基地预计将于2030年建成。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是中国重化工领域的首例外商独资项目,于2019年11月23日正式启动建设。
19年启动建设,22年完成,30年完工,想来谈判设计要开始的更早,也是以十年计算的项目。
对于国家层面,如果今天需要保,你是去保市面上的“商场”“餐馆”“电影院”,还是去保这样的是“大工业”,是“制造业”。因为,这些,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根基。建设他们需要的是十年,二十年,一代人的坚持不懈,看不到回馈的付出。而摧毁他们,可能只需要一个半年,一年的停工和冲击。相比而言,街面上冷清关门的饭店,娱乐服务行业,一旦危机过去,可能用不了一年,可能也就三五个月就像雨后春笋般出来了。上面所说的这些可能过于冷酷,但是又的确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不过,如果说德国能够拥有自己的“大工业”、“制造业”的基础,是过去几十年领先的技术,是稳定且廉价的能源。那么中国能够拥有“大工业”、“制造业”的基础,就是稳定的能源,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制造业工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过去持续三年,各轮“疫情防控”的重点,其实是: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而这些,也说明,我们的“防疫政策”,核心的目标:就是保住我们的“工业”和“制造业”在这一轮“世界大战中”,我们的工业制造业产能,能够维持住,不至于陷入欧洲的境地。当想明白了这些,再回头审视一下“富士康”今天的困局。· 富士康的的防疫和生产协同是不是存在问题和漏洞?
· 地方政府在日常管理预案准备上是不是有不足地方?
· 未来防疫政策随着准备完善是不是可以进一步优化?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