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提出“北京共识”了!
作者: 明叔
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
微信ID:laomingdashu
今天,假如你要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长城?故宫?京剧?
还是武术、杂技、川剧变脸?
这些东西都不错,但是,这些其实都不是国外受众,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对中国最感兴趣的地方。
假如你是一个埃及人,如果你只能问中国人一个问题,你最想问什么问题呢?
是故宫有多少间房间吗?是长城有多长吗?
从我个人跟其他国家民众打交道的经验来说,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弱需求”问题。
换句话说,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其他国家的民众如果知道了,很不错,但即便他们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们也不会觉得有太大的损失。
据我所知,今天的埃及人,如果有机会问一个关于中国的高价值问题,他们可能最想知道的就是:“中国是怎么做到的?”
“你们是怎么从一个跟埃及一样,甚至比埃及更落后的国家,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一举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了一个制造业大国、科技强国和军事强国?”
“你们到底做对了什么?”
“埃及要怎么做,才能跟你们一样,把埃及变成一个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阿拉伯国家?”
……
对于沙特阿拉伯来说,他们可能最关心的是:中国是怎么实现工业化的?是怎么让经济变得多元而且有竞争力的?是怎么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是怎么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5G网络的?
对于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拉美等广大地区发展中国家的民众来说,他们最想知道的是,“中国的经验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国身上学到哪些东西?”
甚至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吸引力,并不是中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
一些朋友在做国际传播的时候,过于强调中国的传统文化,过去强调中国的“过去”,而没有看到,今天世界各国的民众,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恰恰是中国的今天、当代的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
所以,大家如果要在国际场合介绍中国,不要总是一上来就讲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要多给受众讲一讲今天的中国,讲一讲今天的中国是怎么来的。
我们可以讲故宫、讲长城,但我们更应该给外国受众讲中国的高铁、讲5G、讲北斗导航系统、讲中国空间站。
我们还要讲中国人为什么说“要想富、先修路”,要讲中国的脱贫攻坚战略,要讲中国的“村村通”工程,要讲中国贫困地区在校儿童的“营养早餐”……
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每一项重大成就,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也是很多国家上至政治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最想在他们自己国家实现的东西。
除了这些具体的、感性的中国式现代化成就,我们也要用国外受众可以理解的方式,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实打实的经验,包括但不限于:
——中国式现代化从思想上来说一贯强调,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但千万不能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关键是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打破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盲目崇拜和迷信;
——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要想富,先修路”;
——建设现代市场经济,实现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强调对外开放的价值,“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
——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而不是盲目照抄西方所谓的“三权分立”概念,最终建设一个自己跟自己打架、分裂、混乱、软弱的政府;
——要实现包容性增长,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有着高度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的执政党作为领导核心,始终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带领民众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
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可以发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其实就是在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广所谓的美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成为了美国扩大国际影响力、控制国际话语权、建立美国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美国式现代化有很多不同,但从最根本的哲学观念上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精髓在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于强调每个国家都应该结合本国国情,探索一条合适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对其他国家来说,并不提供一个固定的套路和模式;而美国式现代化则是以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为蓝本,要求所有国家都采用美国式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异类”。
美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来说,是排他的,是封闭的,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也正因如此,美国式现代化带有强烈的干涉主义和党同伐异的色彩,这跟中国式现代化的包容性、不干涉原则有着天壤之别。
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民众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面向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尝试归纳出一套“北京共识”。
上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美国智库曾经提出了所谓的“华盛顿共识”,这个“共识”,以新自由主义为核心,总结了拉美国家现代化的一些经验,强调要放松政府管制,推行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等政策。
三十多年过去了,拉美的现代化道路很难称得上成功。
近年来,一些拉美国家经济发展停滞,财富分配两极分化,整个社会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迅速极化,民粹主义抬头。
基于美国式现代化经验的“华盛顿共识”,也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
而中国式现代化,则基于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功,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提炼“北京共识”,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双重意义:
第一,在国际社会,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的合理性、合法性,消解美西方对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攻击、污蔑;
第二,面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强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吸引力,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最终还可以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现在,是时候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经验,提出“北京共识”了。
而且,我们一定要清楚,如果中国人自己不总结“北京共识”,美西方就会按照自己那一套“民主对抗威权”的叙事逻辑,总结出一套不符合事实、污蔑中国的“北京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