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扒下公知和发达国家的丑陋面具的丁仲礼院士,才是民族的脊梁!
来源微信公众号:天涯时事
已获转载授权
前几天,美国又对中国14名官员进行了制裁,其中就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前中科院副院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
如果在网络上“混”的时间比较长的朋友或许都会知道丁仲礼院士,因为他曾和柴静在关于“环境保护”问题上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
前些年,中国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各种讨论也非常激烈。
尤其是著名主持人柴静在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以后,对于环境保护问题已经不再是讨论了,而是形成了争论和对立的局面了。
关于《穹顶之下》里面的内容,专家也给出了相对客观的答案:七分是对的,三分是错的。
发展中国家需要搞大量建设,必然要排放大量的碳,发达国家主体建设已经完成了,他们的碳排放量则比较少……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动脑筋了:如果世界碳排放量是一个固定值,按照国家、或人均平分了碳排放量,我们的排放量岂不是用不完,而发展中国家岂不是不够用?如果碳排放量可以买卖,我们岂不是可以把多余的排放量卖给那些碳排放量不够的国家获得一大笔利润?
这就好像:中产阶级本来就拥有一份轻松的工作,拿着高额的工资,而底层老百姓却还在为生存挣扎。这个时候,中产阶级对底层人说:你想发展中低端制造业,你想活着,我们也能理解,但是你必须要把你工资分给我一半!
你说这是不是丧尽天良?
按照正常的道理:发达国家优先进入工业社会,建设了大量的房屋、道路、桥梁等,已经排放了大量的污染气体,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直到现在住的还是茅草房、走的还是泥路,根本就没有排放污染气体。所以,碳排放量应该从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开始计算才合理。
但是,西方国家却不想那么做,它们想要从现在开始就平分碳排放量,这公平吗?
我把路修完了,你还没有修,这个时候我对你说:你不许修路,想要修路就要给我钱。
你说这合理吗?
丁仲礼院士为什么和柴静发生争执?
就是因为柴静完全是站在少数人的利益和西方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而丁仲礼院士则是站在底层老百姓、站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的。
谁才是民族的脊梁?谁才是底层人民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代表?谁才是正义的化身?
我希望这个世界上能有更多的像丁仲礼院士这样有良知的人,而不是柴静这种自私自利、歪屁股的公知。
-----全文到此为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