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总是会高估自己 空姐被羞辱事件暴露出的真相
第零部分 人类高估自己的心理原因
心理学上有一个“过度自信理论”,来自心理学家Grifin和Tversky(1992),他们发现:人们在回答中等到极度困难的问题时,倾向于过度自信。人们期望好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高于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概率,甚至对于纯粹的随机事件有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
简而言之,就是很多人在面对未知挑战时往往过度自信,高估自己。
前两天有个人给我说他在做一个很酷的社交软件。
我说:社交软件的红利期早就过了,你现在做还有什么机会吗? 然后他巴拉巴拉说了一堆。总之就是别人不行,他牛逼能做起来。 这就属于“过度自信”。 以前我在文章里面提到:大家在做决策时,尽量有一个“普通人假设”。即假设决策相关的执行人员,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都是普通人,不要老把自己当成“超人”。 别人做不起来,那你也是大概率的做不起来;别人难以克服的问题,你多半也搞不定。 就像炒比特币,明明很多人已经套牢了,明明已经在高位了,还是有很多人前仆后继的进来。
都知道是割韭菜,都幻想自己不是被收割的最后一波,这就是“过度自信”。你要想想啊:你凭什么能跑赢这个圈子里面的其他人呢?是你对这个东西有多年的研究和实战经验,还是你有可靠的内幕消息?! 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也可以理解为,要揽瓷器活儿,必须先确保自己有金刚钻。
第01部分 乘客羞辱空姐说明了什么?
电影《中国机长》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
飞机准备起飞的时候,头等舱的一位男乘客还在讲电话。
当空姐礼貌地提醒他将手机调成飞行模式时,他态度极其嚣张傲慢:
“我就说几句话,飞机就飞不起来了?”

飞机起飞之后,他更是各种刁难空姐。
一会叫嚷着要吃粥,空姐把粥端上来了,他又说粥不好吃,要吃面条。
面条来了,他又说还是来点粥吧。
为了安抚这种无理取闹的乘客,由袁泉饰演的乘务长亲自为他服务,全程笑脸相迎。

男乘客不但没有作罢,反而更傲慢地说:
“一个端茶倒水的,哪儿来的自信......”
他高高在上的样子,实在是丑陋至极。偏偏生活中,这样的人往往有很多。
去年年底,云南山区的一个小学,举办了一场元旦演出。
小女孩们穿着粉色的小裙子,羞涩却开心地跳着舞蹈。
在这个不太富裕的山区,估计只有节日才能穿上这么好看的裙子。

不料,这个视频底下的评论区,却招来了一片骂声。
有人恶毒地讽刺这群小女孩穿的洛丽塔裙子是山寨的:“穿山甲狂欢现场”;

有人高高在上地对小女孩的穿搭评头论足:“穿山就算了还搭成这样笑死我了”。

何不食肉糜?
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哪懂什么Lo圈,自己买的裙子是正版盗版,能有裙子穿就不错了。
那些优越感十足的人,却俨然化身为正义使者,高高在上评价他人的样子令人作呕。
做人啊,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地位。
你的优越感,只会暴露出你的低级。
第02部分 盲目的自大往往是尴尬的开始
前段时间,江一燕遭群嘲的时候,网上有个关于她的段子火了:
“江一燕在支教时,有一次直到天黑还没走回学校。
她忽然发现前面有一户农家,就想去借宿一晚。
敲门,一位老大妈隔门问道:谁啊?
江一燕对着门喊: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音乐创作人、歌手、写作者、摄影爱好者、山区支教老师、公益爱好者、建筑学大师。
老大妈大吃一惊,忙说:可住不下这么多人!”
看过几本书,参加过几个展览,就敢自称“专业”、“内行”,难怪建筑系的学生们会群起而攻之。

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断地往自己身上贴标签、加头衔,炫耀自己的身份,抬高自己的地位。
然而,看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喜欢炫耀什么,因为一个人炫耀之后期望得到的,才是他真正所缺少的。
而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在默默做事,把一些平淡的小事做到极致。
就像90后网红博主李子柒,为了拍出最好的视频,背后付出了无数努力:
拍《茉莉酱》,在夏天室外40度的高温中,为了拍一个镜头她可以两天不睡觉;
拍《松鼠鱼》,在冬天零下15度,一个人带着所有拍摄设备,在雪地里来来回回折腾了10个小时,下山后就发了高烧;
拍《兰州拉面》,花了2个月时间拜师学艺,从选粉、加水、加盐、和面、揉面、醒发,每个动作她都练了上千次......

看着她粗糙、经常淤血的手,就知道镜头背后付出了实打实的汗水。


做人啊,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
真正踏实做事的人,往往更抱有敬畏之心,追求的是深耕细作、修炼极致。
第03部分 真正有实力的人,从不炫耀自己拥有的一切
作家郑渊洁讲过这样一件事。
他曾参加过一场交流会,在场的作家们都在谈自己看过什么书。
有人说了一位俄罗斯作家的书,问郑渊洁:“你看过吗?”
郑渊洁摇头。
那人一脸惊讶地说:“你连他的书都没看过,你怎么写作?”
仿佛自己看过几本小众的冷门书籍,身份就高人一等似的。
轮到郑渊洁发言时,郑渊洁瞎编了一个名字,说:
“我最近在看库斯卡压的书特受启发,你们看过吗?”
结果竟有70%的人点头。
郑渊洁面露微笑:“这名字是我瞎编的。”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参加过作家交流会。
做人最忌讳的,就是太有优越感。
你处处秀自己的优越,最后只会出尽洋相。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达克效应”,指的是:
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对自己产生过高的评价,对自己有着谜之自信。
而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人,从不炫耀自己拥有的一切。
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
因为他没有自卑感。
第04部分 一个人让人舒服的程度,往往可以决定他能抵达的高度
《奇葩说》辩手黄执中,有次去湖南一所高校演讲。
演讲完,学校负责接待的老师请他吃饭。
由于湖南人爱吃辣,几乎每道菜都会放辣椒,而黄执中不能吃辣。
学校老师就向服务员交代:菜里不要放辣椒。
这时,黄执中主动站了起来,双手合十,微微躬身,服务员说:
“非常抱歉,我不能吃辣,给你们添麻烦了。”
演讲结束后,很多人来找黄执中签名,都拿着本子围着他。
黄执中每签完一本,就会稍稍把本子往主人的方向推一下,并看着对方的眼睛微微点头一笑。
有人说,看到他,才知道真正的谦谦君子是什么样。

一个人让人舒服的程度,往往可以决定他能抵达的高度。
主持人孟非说:“所有的优越感,都来自于缺乏见识和缺乏悲悯。最高贵的优越,是不会给别人造成任何压力的。”
优越就像头衔,是别人用来尊重你的,而不是自己用来自夸的。
真正高贵的人,往往不会高估自己,而是活得谦虚又低调。
愿你我,能收起过剩的优越感,不陷入达克效应中难以自拔。
放下傲慢,你才能看到真正的海阔天空。
共勉。
作者:小椰子,精读主创,人生必须活得swag一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