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雷,将要爆了!
东方楼书,看透房地产和买房卖房众生相!《地方政府的雷,将要爆了!》是一篇关于地方政府,爆了的文章。东方小楼引用该文章仅仅为了更好的传播房地产相关知识,让大家在房地产买卖中有更清晰的目的和执行策略!不代表小楼认同其观点,本着从不同侧面看问题的态度,我们会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
遵义城投侮辱了遵义这座伟大的城市。
但是与此同时,我也必须强调一点,任何的城投公司都只是地方政府的工具人、背锅侠,一个可以对外融资的平台。

不要看城投债负债有60多万亿这么大,但问题的根源不在城投公司。
问题在于房地产和经济的互相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扩张和债务扩张,在于银行的债务扩张和坏账,这才是最核心的博弈。
1
看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无奈。
2022年留给我最大的新闻,不是广州东莞郑州最后一波输血救市,而是远在1000公里之外的遵义,给了我一个当头棒喝。
遵义城投给了我最大的一个启发,那就是地方高达60多万亿的债,真的定顶不住了。
耶稣都留不住他,老百姓说的。

2022年12月30日,贵州遵义市最大城投发债主体——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了关于推进银行贷款重组事项的公告称:
本次银行贷款重组涉及债务规模155.94亿元,以债权保全为前提,经各方友好平等协商,近期完成签署相关补充协议。根据重组协议,重组后银行贷款期限调整为20年,利率调整为3%/年至4.5%/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
156亿。
经各方友好平等协商。
银行贷款20年。
前10年先息后本。
后10年分期还本。
我真的哭死,他们明明可以抢,但还是做出了20年的债务承诺。
我们都知道,城投是各地政府的直属公司,名义上的主营业务是地方基建,主要是修桥铺路、市政绿化、各类景观设施等等。

但是与此同时,城投公司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亏钱为主,挣钱为辅。它只是地方政府的马甲,只不过也存在很大的的优势,那就是城投债都是商业性的,不受财政纪律的约束,也不计入地方负债。
2
城投债的规模非常大,65万亿。
城投债的风险非常大,足以产生巨大的毁坏。
之所以说城投债的风险很大,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捆绑着地方财政,其中最大的大头就是土地财政。政府有的是地,就约等于城投公司有的是地,画饼做基建,拉一些房地产公司拍地。土地财政的闭环就这么实现了,但是其中有2个最关键的环节,一个是开发商得有钱,一个是得有人敢去拍地。
很可怕的是,2022年这两点都非常惨。
但即使如此,银行也必须借债,因为城投信仰其实就是政府信用的刚性信仰,举新还旧是城投维持现金流的唯一方式,利滚利几圈,债务规模就达到了“大到不能倒”的天量。
有一个数据可以参考一下:
2021年我国城投平台的有息债务余额高达56万亿元。刚过去的2022年,城投债的总规模可能已经达到了65万亿元,中国人人均欠5万。
这个数据更可怕的地方在于,65万亿的城投债总规模,约等于2021年GDP的115万亿规模的45%。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据。
之前之所以还能玩下去,拆东墙补西墙,就是得益于两个信仰:
1、经济高速增长。
2、房地产繁荣稳住地价、房价。
那么,城投公司能还上这笔钱吗?
156亿,放在全国也许只是一个鸿毛,但是压在遵义那就是一座泰山了。
根据《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债券中期报告(2022 年)》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遵义道桥总债务余额为457.54亿元,占总负债的53.32%。
更可盘的数据在这,遵义市一年的财政规模撑死就是几百亿,而城投公司一年的净利润撑死也就是几个亿,这还只是统计局同志熬夜的结果,怎么还?拿什么还?
还有一个问题是,城投目前风险很大,最近运转也有风险了。
3
城投债核心,就等于政府信用背书。
一旦城投债发生违约,其实就等于地方政府在公开市场上的信用破产,虽然我都知道城投不会破产、地方政府更不会破产,但是遵义城投这一次的性质还是非常危险的。
遵义不是第一波违约的城投,2011年贵州就出现了城投违约的风波。
城投信仰的崩塌,意味着债券市场的未违约主体只剩下AAA的国资委管央企了。原来说AAA不会违约,看看恒大、世贸等房地产开发商。再看看AAA的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等校办企业。地方国企也有违约的,比如东北特钢、河南煤炭等。
只不过,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背景,这一次上面给了绿灯:
1、有尚方宝剑。
国发2号文和财预114号:“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降低债务利息成本。”
2、遵义城投的负债太大了。
2021年底,有息负债621亿,债券规模180亿,银行贷款+非标的总规模为441亿元。
3、银行不亏。
利率调整为3%-4.5%/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相比当前1年期LPR为3.65%,5年期LPR为4.30%,对银行还能接受。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解决地方债的几个基本路径,
1、认真发展实体经济,还债。
2、直接破产,还不起。
3、展期,以后再说。
4、发行特别国债逐步置换。
5、通胀稀释债务。
第一个最理想,但狗都知道根本不可能实现,太理想化了;第二个是谁都不敢第一个干的;第四个本质上还是要实体经济支撑,且容易让地方觉得有人捡底继续举债。地方也根本决定不了这个事;第五怕稀释的不止债务了;所以只能选项三了。
就遵义这种规模的城市,土地怎么可能卖出去,卖出去的土地怎么可能开发,就算开发了能卖多少?基本上都是很惨的。
上游、中游、下游都被堵死了。
第一阶段市场所产生的现金流足以偿还利息和债务,比如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即便地方债务在积累,但一般还是能够解决。第二阶段,各个部门扩展其金融规模,以致只能负担利息支出,这一阶段称为投机性融资,基本发生在房地产过热的阶段,都在举债扩张,包括炒房的人也在举债投资。第三个阶段,他们的债务水平要求不断上涨的价格水平才能安然度日,可以称为庞氏融资,而最近几年正是这个旁氏信贷崩断的高发期。

一个是经济高增长,来消化债务问题,第二个是居民低负债率,政策把这些债务通过金融投资品和房地产转移给居民部门消化。
4
遵义城投打响了城投债的第一枪。
也向很多人撕开了土地财政和银行信贷的不堪,如此庞大的债务系统,最终却只能依靠债务展期和居民承担来解决。
现在底层的居民债务扩张不动了,上游的银行债务也开始调整,只能是夹在中间的地方政府和城投债的财政债务,上不去也下不了,稍微一碰就会暴雷,时时刻刻,战战兢兢。
如何解决,只能依靠后人的智慧了。
以上就是关于《地方政府的雷,将要爆了!》的全部内容,如果《地方政府的雷,将要爆了!》能够帮助到您,不胜感激!举起您高贵的手将我们收藏吧!东方楼市小楼编辑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