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胡塞袭击以色列机场意味着什么?!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
来源:码薯学人
今天我们来聊聊也门胡塞武装用导弹成功袭击以色列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
袭击发生在5月4号,胡塞武装发射了一枚高超音速导弹并成功命中以色列最繁忙也是最大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袭击造成6人受伤,同时在机场主航站楼附近炸出一个数米宽的弹坑。
这次袭击的实际毁伤并不大,从二战开始已经有无数战例无数次证明针对机场跑道的远程火力打击远没有人们想的那么致命,这次袭击重要的是其政治意义。
这次袭击传达了一个很清晰的政治信息,即使在低谷,伊朗抵抗联盟依旧有能力给以色列造成实际有效毁伤,而以色列和美国对此束手无策。
胡塞为什么要袭击以色列?
袭击的表面理由是声援加沙,这也是胡塞武装从23年11月以军地面进攻加沙开始进攻以色列本土的一贯理由。
至于其中有多少是真的为了在加沙受苦受难的阿拉伯兄弟姐妹,又有多少是为了政治声誉和缓解自己的军事压力,我们不得而知。
不管胡塞出于什么目的,这次袭击反而会促使以色列决定在加沙加码;说来讽刺,以色列对伊朗联盟的袭击也是反而促使伊朗联盟继续抵抗。
这里我们可以下定论,无论胡塞武装如何,甚至伊朗联盟恢复24年11月前的对以包围态势,以色列依旧会对加沙加码,直到加沙失去任何武装抵抗能力,变成任由以色列拿捏的砧板上鱼肉。
为什么加沙停不了火?
因为以色列进攻加沙不是一个军事决策,而是一个政治决策,根源是内塔尼亚胡内阁对未来的恐惧。
现在的内塔尼亚胡内阁是一个联合内阁,因为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在2022年的大选中没有赢下多数席位,而内塔尼亚胡为了摆脱以色列左翼的司法追杀就必须执政,那执政就只能联合其他政党联合组阁,也就是和极右翼。
这就导致极右在内塔尼亚胡政府中保有极大话语权,今年(2025年)以色列撕毁巴以停火协议就是因为来自极右的政治压力。
某种意义上,几乎所有国家只要出现联合组阁准没好事,这是后话。
所以,即使哈马斯在人质问题上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即使整个以色列政坛都知道以军剿不干净哈马斯,内塔尼亚胡还是选择撕毁停火协议继续打。
同时,以军军事情报局局长哈利瓦的辞职,以及以色列前防长加兰特在电视上的公开指责内塔尼亚胡谎报加沙军情的背刺,都表明现在内塔尼亚胡身上的政治压力来到了崩溃的临界点。
那么,解决加沙问题的关键不在加沙而在以色列,给内塔尼亚胡和利库德集团一个退路,加沙的问题就有概率有一个实质性突破,有很多证据证明内塔尼亚胡、利库德集团和以军其实意识到加沙打不赢这个事实。
但是,这不意味着右翼下台左翼上台巴以问题就可以解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矛盾现在无解,因为以色列多年的对巴殖民政策导致法定的以色列国土容纳不下现有的以色列国民。
所以,就算是左翼上台,也许加沙可以缓解,但是巴以问题不可能缓解,因为物理上就容不下这么多人,那这些难民必然导致右翼再次上台。
另外,以色列的下一届大选原定在2026年,但是因为25年年初巴以停火协议导致的内塔尼亚胡执政联盟内部破裂,只要极右的本格维尔有胆子赌一把辞职,那大选就必须提前在2025年举行。
而内塔尼亚胡现在的成绩不足以维持他和利库德集团赢下大选,除非内塔尼亚胡可以漂亮的从哈马斯手中救回人质,所以现在人质问题是内塔尼亚胡的关键痛点。
这里插一句,从23年10月到今天,以军只成功通过军事行动解救过一次人质(共4人)。但是从23年10月到今天,以军成功实施了多次针对抵抗联盟高层的斩首行动。
这表明以军可能是靠监控通讯信号反向定位,而不是有间谍卧底或者策反抵抗联盟高层实现的斩首,要不然以军在如此大的政治压力下不可能只有一次成功的人质解救行动。
而就在4月,哈马斯发生了一次在以军空袭后和人质关押小组失联的案例,我猜测这是哈马斯在通过排除法反向推测以军的监控、定位和决策逻辑。
至于我的猜测对不对,让我们拭目以待。
所以,在无数利益的纠葛下,加沙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还会继续,即使无数惨状就摆在全世界眼前,苦难也必须继续,正如美国为了不被操纵油价迫使中东一直苦难下去一样。
那么,胡塞对以色列本土的打击也会继续,在加沙和平前,不死不休。
为什么以色列防不住?
回到袭击本身,为什么胡塞这支拖鞋军的导弹可以穿过以色列事实上西方阵营第一梯队的防空网?
这里,一是因为胡塞打的是一枚高超音速导弹;二是因为防空本身在威不在防。
高超音速导弹本身的设计目的就是让防空武器防不住,现在胡塞能成功突防实现命中,这本身就代表着胡塞确实掌握了高超导弹技术。
那么问题来,现在还有哪个国家没有自己的高超音速导弹呢?肯定不是北约系的一众西方国家对吧。
现在以色列不仅怪胡塞,也怪伊朗,扬言要对胡塞和伊朗实施报复。这个推论确实有道理,因为胡塞没有研发高超导弹的客观能力。
研发高超导弹需要空洞实验室和超级电脑,这两样胡塞都没有,但是伊朗有。
那么这里有两种可能:要么伊朗向胡塞分享了高超导弹的完整图纸;要么伊朗协助胡塞研发了自己的高超导弹。
我个人倾向于前者,因为胡塞和伊朗的联系远没有伊朗和黎巴嫩(甚至叙利亚)那么强,相比于协助研发,直接给图纸的可能性更大。
这里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这次袭击背后大概率是胡塞自己的决策,而不是伊朗的指示。
一是因为伊朗和胡塞的联系本来就不强;二是伊朗抵抗联盟从来就不是一个上下级的关系,甚至于伊朗外派到各地的革命卫队本身和伊朗本土的联系也比和当地的联系要弱。
同时,伊朗现在处于和美国进行伊核谈判的关键时刻,现阶段伊朗最大的底牌是我国和俄罗斯的支持,但是伊朗过于强势和拥有远程突防打击手段同样违背我国和俄罗斯的利益。所以伊朗不能在现在强势出手。
当然,以色列随后的报复引发的伊朗反击不适用上面的逻辑。且看以色列准备怎么报复伊朗,以及伊朗会如何回击,理论现在伊朗手中有不少远程打击火力。
回到以色列机场遇袭,命中本身更大的原因就是防空本身就不在防。
从有防空导弹开始到今天,防空系统漏过无数次。
因为防空本身就是处于劣势,攻击方可以简单依靠数量换命中,防守方却不能靠数量换防守率,所以漏防本身就是大概率事件。
那么这个时候最好的防空不是防空系统本身,而是基于后续报复的威慑,无论是以色列还是俄罗斯都是因为威慑力不够强而导致一直被换着花样袭击。
所以,我们不能畏战,但是也不能事事好战,好战的结果就是防不胜防的空袭,现实就是防不住。
中东局势会如何发展?
不幸的是,这次袭击和袭击撩起的涟漪,只是2025年中东苦难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中东会重新回到2024年那种大混战的混沌姿态。
先说胡塞袭击本身。现阶段,美军、以军和西方的远程打击已经被证明对胡塞武装没有威慑力,反而刺激胡塞武装使用了宝贵的高超导弹。
除非美军选择地面进攻胡塞,否则胡塞武装会顶着西方阵营的轰炸继续骚扰以色列本土,让以色列惶惶不可终日。
问题是,现在的美军本来就不擅长对付胡塞武装这样的高机动且有远程打击手段的轻步兵,同时以美国现在的经济根本支撑不起美军进攻胡塞,而特朗普的政治生涯也经不起特朗普赌一把美军进攻。
同时,特朗普很清楚,美军打胡塞的最大受益者是我国,那他更不会上头选地面进攻了。
再说加沙。现阶段加沙只能继续被以军蹂躏,我们大概率在未来整个5月到6月看到更多的加沙惨状。
关键点在于伊朗能不能重新打通和黎巴嫩真主党的陆地补给通道,只要这个通道重新打通并稳定,那加沙局势又可以回到24年10月的局面。
现在有消息称伊朗在通过土耳其做中转补给真主党,但是无法二次确认。
讽刺的是,在现在这个关键节点,以军选择继续轰炸叙利亚,也就是本来就反伊朗的新叙利亚政府。
以军的施压会不会迫使新叙利亚和阿萨德政府拥有倒向伊朗,这点我们等时间给我们答案。
有趣的是,现在叙利亚新政府背后的土耳其,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争端上达成了合作,一方面土耳其和伊朗出面为巴基斯坦补充和更新武器库,另一方面土耳其和伊朗出面调停两国争端。
至于合作的结果会不会进一步深化到打通伊朗本土和黎巴嫩的陆地通道,我们还是等时间给我们答案。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对于中东现阶段一系列的变局没有任何介入兴趣,也没有能力介入。
我个人猜测特朗普在了解到巴以局势和中东局势后,直接选择放弃以色列。
按照这个逻辑推测下去,只要伊朗和黎巴嫩陆地通道打通,且伊朗联盟决定不再保持守势而是采取攻势,那以色列在未来十年内就只能龟缩在大城市堡垒中,在每天的火箭弹和迫击炮袭击中,慢慢溺死在安静的绝望中。
而美国不会选择出兵,因为美军来了也无济于事,况且这时美国在中东不被联合要挟油价的利益还是在得到保证。
于是,我们很有可能在未来某天会看到,以色列残暴的欢愉最终得到了残暴的结局。
至于这个某天是哪天,我陪各位一起看。
我能确定的是,现在的中东局势又来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在无数的利益纠葛中,世界的命运也来到了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