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降至“0字头”,你的钱还敢存吗?
昨天看到来自央视网的新闻,标题非常惊悚,叫做《存款利率进入“0字头”时代,钱还存不存?》,吓得我赶紧点进去。
看完全文,第一个让我深有感触的其实是,牛马不分所在单位。
请注意看截图,这个新闻是22日凌晨1点21分发出的,也就意味着前一日稍晚时间消息露头后,新闻组决定抢滩登陆做一期相关内容。
接下来就是新闻稿、视频制作、排版、审核组合拳,一系列常规工作下来点击发送,时间自然而然的来到了凌晨。
伴随着清晨——废话肯定不是当时,那是肝脏排毒的点——领导满意的笑容,小编熬夜的付出自然是值得的,离首都买房/落户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除此之外,新闻通篇其实都想暗示一件事:有钱没钱,赶紧花钱。
实际上从2024年7月25日开始,国有大行就开始集体下调存款利率,5年期定存首次进入“1”时代。尔后,今年1月份,国有大行3年期利率降至2.25%左右;紧接着才是最近六大行及招行同步下调存款利率,一年期定存跌破1%。
从这则新闻的数据上看,官方的顾虑是有迹可循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境内住户存款超过15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了10.4%。而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四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2.5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83万亿元,占了一多半。
人们变得越来越爱存钱,消费变得越来越难刺激,这,是事实。
但是,对于我这样的普罗大众来说,存款是不是进入“0字头”时代不重要,重要的是存款是不是变成了0。
有本事,你就学习日本在2016年推出的惊世骇俗的负利率。
给各位介绍下当时的背景:日本在2016年1月29日首次实施了负利率政策。日本央行当日宣布将部分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款的利率设定为-0.1%,这一政策主要针对金融机构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旨在刺激经济,应对长期的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乏力。
真要考古的话,不单亚洲国家,欧洲央行也在2014年推出过一模一样的-0.1%利率,随后逐步下调,最低至2019年的-0.5%。
如今被公认为幸福感最高的几个国家,瑞士、瑞典、丹麦都曾经在近似欧元区调整时间里接连推出过负利率。
这种负利率手段,是央行在极端经济环境下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主要用于对抗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增长或稳定汇率。
那么我给出这些数据是什么意思呢?
老乡,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咱们的百姓爱存钱,这无可厚非。就像孩子爱玩、污吏爱财、哪吒爱延期是一个样的道理。
细究所以,既有预防养老、医疗、教育等大额支出的预防性储蓄,也有低风险偏好的历史选择性这样的显性理由;还有一胎化政策减少家庭规模、富裕人群储蓄比例高、量入为出的文化影响这类的隐性原因。
可以这么说,即便学习其他国家全民发钱,我们拿到钱的大多数人也会想着如何存下来而非消费。
更何况,这纯粹是最中幻想,想啥呢老弟。
新闻的结尾,喜闻乐见的专家指出,“作为资产配置的安全垫,需要保持一定比例,避免单一依赖存款导致收益缩水”。
关于这点,烦请各位移步重温我之前的文章《活下去》。我在那篇文章就提出来过,普通人不需要考虑你手头那点积蓄在若干年后会缩成什么样,时代洪流里永远是实实在在的现金为王。
不折腾只是没收益,瞎折腾纯粹负收益,OK?
最后,我在视频里看到专家在形容下调存款利率的时候用到“无风险利率”来指代存款行为。
我想请问这位专家,你确定河南的朋友们也是这么想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