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披露的情报展现了美军空袭伊朗的专业和强大,但同时也露出了帝国的底裤!
来源:观雨大神经
6月21日,两架B-2轰炸机从美国密苏里州惠特曼空军基地起飞,方向关岛。

此时正值新一轮伊以冲突的关键阶段,美国在这个时候调动B-2轰炸机,很明显暗藏杀机。
B-2轰炸机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隐身轰炸机,航程超过一万公里。
在美国遍布全球的空军基地的支持下,它可以对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目标进行“点名”。

按常理推断,如果这些B-2的目标是伊朗,那么它们在关岛进行补给后,就会飞到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岛基地,并从那里发起攻击 。
该岛位于伊朗东南方向4500公里处,B-2飞个来回毫无压力。

此时的伊朗自然不敢大意,他们一直全神贯注的盯着这些飞机的动态。
然而就在伊朗人还在研判这几架B-2是否会真的杀过来时,当地时间6月22日凌晨,从大西洋方向又突然飞来另外7架B-2,直插伊朗腹地。
这才是真正的打击力量,行动代号:午夜之锤。

美军当着全球观众的面演示了一把教科书式的声东击西,他们此次的打击目标是伊朗的三个核设施:
福尔多、纳坦兹、伊斯法罕。

人们一开始普遍认为该行动只是一个特朗普用来止战的手段。
懂王在上台前就经常指责拜登政府在国际问题上“过于软弱”,导致世界战乱四起。

当时美国调解国际危机的常见手段就是让国务卿布林肯去搞“穿梭外交”,在相关国家之间来回谈判。
结果往往是谈不出一个屁来,该打的地方还是会打。
现在懂王我行我上、登上大位,自然要换个姿势。
他要“硬汉”一把。
怎么个硬法呢?
很简单,在谈之前先打一拳出去。

这其实就是用武力威慑虚空造牌,营造一个“服不服?不服还打”的氛围。
当然,真打起来肯定是不能派地面部队的,太伤筋动骨,帝国现在折腾不起。
所以还是空袭老一套,于是B-2这不就来了。
然而近期随着更多内幕的披露,人们逐渐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事实上美国为这一天已经准备了十五年。
第一节,十五年磨一剑
国防威胁削减局(Defense Threat Reduction Agency,简称DTRA),美国国防部下属部门,职责是打击其他国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因为很多国家的大杀器都是建在地下掩体里,所以研究各国的地下设施就成了该部门的日常工作。
2009年,美国情报部门将一批伊朗地下核设施的情报交到了DTRA手里,其中就包括福尔多核设施。
该设施在2007年建成,深埋在伊朗库姆市以北30公里处的群山之下,因旁边的福尔多村得名。

该设施拥有数千台铀浓缩离心机,掩埋深度达90米(从山顶算起)。
美国非常关注这个基地,因为他们严重怀疑这里已经搞出了武器级的浓缩铀。
要知道一旦有了武器级的浓缩铀,离造出核弹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得到情报的DTRA随即对福尔多核设施展开了十几年如一日的长期监控,收获颇丰。

他们不仅掌握了该设施包括周边环境、建设过程、内部结构、系统构成......在内的大量信息,甚至连物资进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不得不说美国人做事确实专业,伊朗人的保密工作也确实抽象。
与此同时,为了有朝一日能把该设施送上天,DTRA还参与了一种专业武器的研发和测试:
GBU-57巨型钻地弹。

钻地弹,顾名思义就是能钻进地底下的炸弹。
GBU-57的个头很大,长6.2米、直径0.8米、重13.6吨,可装2.4吨炸药,号称能打穿60米的地层。
不过因过于笨重,只能由B-2或B-52这样的重型轰炸机携带。该弹总共生产了40枚左右,在2012年正式装备美军。

可以说这玩意就是为伊朗那几个核设施量身定制的,在其他地区的冲突中基本没什么出场机会。
所以它们服役后就一直默默的蹲在仓库里,毫无存在感。
直到今年。
2025年6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了一项由美、英、法、德起草的决议,宣布伊朗没有遵守核义务。
一天后,以色列悍然对伊朗发动大规模空袭。伊朗包括首都德黑兰在内的数个地区瞬间陷入火海。

总想跟这个世界好好谈谈的波斯人在一夜之间被逼到亡国边缘。
这下真的是退无可退,再犹豫下去就要九族消消乐了。
于是伊朗导弹部队终于使出全力,向以色列发射了大量远程武器予以还击。双方就这么你来我往的干了起来。

打到6月20日的时候,伊朗仅弹道导弹就发射了500多枚,各类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更是达上千枚之多。
这样的结果就是以色列本土遭遇了自1948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打击,不仅大量城市设施和工厂被毁,甚至连摩萨德总部都被端了。

战后仅民众对政府发出的战争损失索赔账单就多达4万余份。
相关文件截图:

眼见局面越来越难以收拾,美国起飞了B-2。
此次“午夜之锤”行动与其说是特朗普为了止战而去秀肌肉,不如说是现实局势让瞄准目标十五年的美国终于有了扣动扳机的机会。

站在美国的角度上看,此时打击伊朗核设施的作用至少有四个:
震慑伊朗,给伊朗一个停战的理由;
安抚以色列,给以色列一个停战的理由;
把自己十几年的工作付出折算成绩效;
让懂王赢一把。
而且这个时间点也确实是一个天赐良机。
经过近10天的鏖战,伊朗本就拉胯的防空系统已经被消耗得矢尽兵穷。这个时候搞偷袭,风险是最小的。

不过尽管局面已经如此稳妥,美国还是在真正动手的时候搞了一把声东击西。
稳上加稳!
另外别看执行轰炸任务的只有7架轰炸机,实际上美军为整个行动出动的飞机总数达到了125架。
在行动过程中,B-2编队的前方有电子战战机压制伊朗防空信号;旁边有战斗机护卫,随时拦截伊朗战机;后方还有预警机把控全局,实时通报最新情况。

在尊重对手这件事上,美军还是值得很多国家学习的。
只是此时伊朗的防空力量不说是名存实亡,也至少是聊胜于无了。前呼后拥的B-2编队愣是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抵达了攻击位置。
然后该编队便一分为二。
其中的6架携带12枚钻地弹进攻重点目标福尔多,剩下的1架携带2枚钻地弹攻击纳坦兹。

伊斯法罕则无福消受这种高级待遇,它遭遇的主要是由美军潜艇发射的30枚巡航导弹。
很显然,此次行动最关键的KPI就是对福尔多核设施的破坏成果。
6月22日凌晨,一连串撼天动地的爆炸声震醒了伊朗的群山。等波斯人反应过来时,美军轰炸机已经完成所有投弹任务,扬长而去。

全球点名,名不虚传。
那么硬吃12颗巨型钻地弹的福尔多核设施是不是死透了呢?
不一定。
第二节,六星连珠
钻地弹的核心指标是穿透深度,而它其实是个玄学。
因为实际成绩和你在实战中碰到的地质条件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你打的是泥土还是混凝土,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GBU-57这个号称60米的穿透深度,主要指的其实是穿透碎石土。如果碰到的是钢筋混凝土,那么它的穿透深度仅为20米左右。
(数据来源:论文《Supplement to Hypersonic Boost-Glide Weapons》)
所以此次行动如果要成功,就需要钻地弹多次打击同一瞄准点,一颗接着一颗的“接力钻地”才行。
现实中美军也确实是这么干的,他们虽然扔出去了12颗钻地弹,但其实只打了两个瞄准点。
每个瞄准点安排6颗,堪称“六星连珠”。

不过美军怎么知道具体从山顶的哪个位置砸起来最好呢?
很简单,排气井。
排气井必然连通着设施内部,从这里砸下去肯定没错。
福尔多核设施有两个排气井,这就是美军的两个瞄准点。
其实伊朗人也知道这个弱点,所以他们在冲突期间就用混凝土制成“井盖”进行遮挡,试图蒙混过关。

但这并没有什么用。
因为正如上文所说,美国盯了这里十五年,排气井坐标这种信息早就被扒得干干净净了。
不过这类排气井的直径一般不会超过两三米,而B-2轰炸机是从万米的高空中投弹,这要如何确保命中呢?

只能靠炸弹自己去对准了。
GBU-57钻地弹虽然没有发动机,但装备有4个主动格栅翼。

在下落过程中,这4个格栅翼可以自动调整角度,以此来改变炸弹滑翔的轨道,再结合GPS的坐标定位,就能让炸弹准确落在指定位置上。
而且投掷的高度越高,调整的时间就越充裕,也就越容易命中,所以特别适合B-2轰炸机这种高空投弹的方式。

那么,美军到底打中了吗?
如果真如美军设计的那样,12枚炸弹打出两个“六星连珠”,那么福尔多的山顶就只会留下两个弹坑:一个排气井一个。
然而卫星图片公布后,大家发现了六个坑...

哦豁,打偏了。
12枚炸弹砸出6个坑,“六星连珠”基本是泡汤了,帝国的“天降神兵”也不过如此。
不过就在吃瓜群众准备散场时,美国国防部在6月26日的发布会上又来了一波惊天逆转:
大家别走,我们真的打出了“六星连珠”!

据美国国防部公布的资料显示,福尔多设施排气井的结构非常特殊,每个排气井都有三个通道:一个主排气井+两个通风井。

美军瞄准的是主排气井,具体攻击过程是这样的:
先扔第一枚炸弹下去炸飞井盖并露出主井口,紧接着就是第二、三、四、五、六枚炸弹依次投入其中。
在这个过程中,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掀翻旁边两个通风井的井盖,所以在卫星图片上我们就看到了3个洞。

打得确实准。
这么看起来福尔多核设施是真的完蛋了?
还是难说。
“六星连珠”的威力虽然巨大,但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GBU-57钻地弹对钢筋混凝土的打击深度只有20米左右。
而福尔多设施头上顶着的是90米厚的比混凝土更坚硬的岩石。
在这种情况下一颗钻地弹能砸多少米就完全是个未知数了,搞不好只有几米。

而且地下坑道情况复杂,排气井也未必笔直的通向关键设施,仅靠地面卫星图象根本无法评估地下的毁伤效果。
所以此次空袭战果的信息非常混乱:
伊朗表示主要核设施并未受损,且当地也没有检测到放射性物质;
美国多家媒体则在24日报道:情报评估显示此次打击没有摧毁目标,其效果仅仅是“将伊朗核计划推迟几个月”;
美国白宫发言人否定了美国媒体的这个报道;
美国国防部在26日的发布会上表示自己打得很成功,具体成果还在等情报部门的评估;
......
可以理解,大家都想赢嘛。

不过相对来说,伊朗的表态是比较脑残的。
因为他这个时候完全可以顺水推舟的承认核设施已被彻底摧毁,这样就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美以失去继续打击的借口。
面子上虽然难看,但里子赢了啊。
结果现在非要蹦出来昭告天下“我没事”!
那不就是把“继续来打我啊!”写脸上了么。

对于一个防空能力基本为零的国家来说,这就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另一方面,不管美军此次空袭是否真的摧毁了目标,它对其他国家的震慑都是客观存在的。
不是所有的地下设施都有90米的岩石护体,大多数掩体在GBU-57的“六星连珠”面前都不堪一击,所以大家心里自然会犯嘀咕:
如果哪天自己也不听话,会不会和伊朗一样,自己头顶上突然钻出几架带着大炸弹的隐身轰炸机?

这就是威慑力:
帝国还没老,哪怕你躲到天涯海角,我的炸弹也能随叫随到。
那么问题来了,“B-2+巨型钻地弹”这个“全球点名”组合有没有可能威胁到我们呢?
第三节,走近科学
在讨论这个“全球点名”组合对我们的威胁前,我们需要先搞清楚钻地弹的基本原理。
GBU-57巨型钻地弹是怎么做到打穿几十米地面的?
是不是有什么神秘科技的加持?
并没有,它的原理其实就两个字:
硬砸。
13.6吨的重量,除了2吨多的炸药外,剩下的全是坚硬钢壳(镍钴钢合金)。使用时从万米高空砸下,然后硬生生的把地面砸出一个几十米的深坑。

本质上就是一个牛顿快乐弹。
这种特点就决定了它需要靠大型轰炸机驮着,飞到对手头顶上去投放。
所以美国能不能用这种钻地弹威胁其他国家,关键就看B-2轰炸机能不能把其他国家的领空当自家客厅一样随意进出。
而B-2也确实是朝这个方向设计的。
隐身轰炸机嘛,你发现不了我,那我不就可以随便玩了么?

只不过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军事上的“隐身”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再强的隐身技术也不能让战机凭空消失,它只是能减小对方雷达发现你的距离而已。
只要离得够近,还是会被雷达发现。
而且随着雷达技术的进步,先进雷达发现隐身飞机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这其实是一对不断进化的矛与盾。
所以B-2能拿对手领空当自家客厅的前提是对手足够菜:既没有好雷达也没有好战斗机。
而我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防空系统。
在大量预警机、盾舰、战斗机和陆基雷达网的层层关照下,B-2很难靠近我国领空1000公里内,更别说进入我国领空了。
来了就是显眼包。
在打明牌的情况下,能不能全身而退就得看空战的结果。

而作为一款亚音速轰炸机,B-2本身没有任何空战能力,它的死活完全取决于护航战斗机的实力。
美军用来执行海外护航任务的战斗机主要是F-35和F/A-18这种能够在航母上起降的战机。

在我军歼-20、歼-35、歼-16...等一群空战大佬面前,这俩不要说护卫B-2了,能保住自己的狗命就不错了。

所以只要美军脑子还正常,就不会对我国使用“B-2+巨型钻地弹”的组合。
不过这时候又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
我国有没有必要向美国学习,也搞出一套类似的组合去威慑对手呢?
第四节,帝国特供
“B-2+巨型钻地弹”的组合确实压迫感十足,但有一个问题:它发挥作用的前置条件太过苛刻。
首先,在现有的气动布局和发动机技术的限制下,轰炸机的航程提升是有上限的。
对于B-2这种构型的轰炸机来说,15000公里左右的航程就是极限,即使继续增大体型也很难再进一步提升航程。
考虑到还要返航,作战半径也就7000多公里。
这个距离只够从美国飞到德国,再远就不行了,跨越太平洋什么的想都不要想。

而你要“全球点名”,肯定不能只局限在这个距离内。
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空中加油机了。
但空中加油机的航程也是有限的,基本上和B-2差不多,所以也很难办,总不能给B-2加完油后自己就掉下去吧。
这个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无解的,但唯独对于美国来说很容易搞定。
因为他在世界各地都有空军基地,可以轮流从各地起飞空中加油机对B-2进行支援,护航的战斗机也是如此。
关岛基地:

所以这套组合属于“帝国特供”。
而且正如上文所说,由于隐身技术的局限性,该组合只能拿来虐菜。
现实中伊朗但凡像巴基斯坦那样有点常规的预警机和战斗机,美军都不敢把这套组合派过去。
说白了,它打不了硬仗。
以这种组合来作为帝国空中威慑的支柱,本身就体现了帝国霸权的虚弱。

只不过美国树敌众多,普天之下有的是菜可以虐,不难给这个组合找到耀武扬威的机会。
而我国起手就是美国这种高端对手,没那么多菜鸟等着我们,所以这套虐菜组合对我国意义不大。
在高端局里,弹道导弹才是远程打击的关键。
其实弹道导弹也可以做成钻地弹,而且因为它的落地速度更快,钻地潜力比GBU-57这样的常规炸弹更大。
就是比较贵,用在关键战役里没问题,拿来日常秀肌肉肯定是吃不消的。

不过我们早晚也会成为一个全球秩序的维护者,到时候应该用什么装备来日常秀肌肉呢?
第五节,维护新秩序的杀手锏
在维护世界秩序的工作中,航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它的功能非常强大,但也有局限性。

首先,航母的移动速度较慢且非常显眼,行动起来会给对手留下足够的准备时间,达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其次,航母无法起飞大型轰炸机,在武器选择上有限制。
从这个角度看,“B-2+巨型钻地弹”这个可以进行远程偷袭的组合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那么难道除了向美国学习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当然不是。
实际上我们现在有更好的办法。

在未来维护新秩序的时候,我们的手上至少会有两个杀手锏。
第一个是超大型隐身无人轰炸机。
相对于传统的有人轰炸机,无人轰炸机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低,且不用考虑飞行员的安危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被击落也不会很心疼,护航战斗机也不是非安排不可,拿去挑战高端对手毫无心理压力。

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让它去执行有去无回的单程任务,这样攻击距离就可以从原来的7000多公里提升到15000公里左右。
跨洋点名轻轻松松。
对这类装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马兰基地大型隐身飞翼无人机”。

而真正终极的杀手锏是第二个:空天轨道轰炸机。

众所周知,普通飞机的飞行高度一般是在2万米以内,即使是强悍的战斗机也不会超过3万米。
因为再往上空气就会变得十分稀薄,不再适合普通飞机飞行,到10万米以上就进入太空的范畴了。
所以2万米到10万米这个空间又被称为“临近空间”。
而“空天飞机”就是为这个空间设计的。
这是介于航空和航天之间的产物,能在3万米以上的高空飞行,由于空气阻力极低,其飞行逻辑接近太空中的卫星,速度可超过6倍音速,同时还能突破传统轰炸机的航程限制。
这足以让它在几小时内对全球任何一个地方进行“点名”。
而且因为该装备的飞行高度远超常规飞行器且速度极快,所以拦截的难度和成本极高。
3万米以上的秩序才是真正的秩序。
这种空天飞机能发射的武器种类非常丰富,在和平时期甚至还可以用来发射卫星或航天飞机。

而美国在这个领域已经无法追赶,因为该国缺乏足够性能的高超音速风洞。
未来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统治临近空间,并时不时回忆起那个由B-2轰炸机撑起的帝国余晖。
结 语
最后我们再来聊一下此次伊以冲突。
6月24日,也就是美军下场2天后,伊以两国签署了停火协议。持续了12天的战火就此告一段落。

这段时间里被吐槽最多的无疑是伊朗。
他们在去年7月新总统上台后就一直向西方示好,完全不顾那些还在前线鏖战的抵抗之弧成员,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把战友的鲜血当成筹码摆到牌桌上。
结果就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抵抗之弧成员陆续遭到严重打击,叙利亚干脆直接陷落,而伊朗依旧在谈判桌上和美国人讨价还价。
现在好了,新总统折腾还不到一年,铁拳就砸到了自己脸上。

在丛林世界,一个国家的投降派越多,被轰炸的概率就越大。
不过伊朗的选择尚且可以用“目光短浅”之类的词语来解释,好歹还属于正常人的范畴,以色列的选择就直接步入抽象大师的境界了。
你这个时候去打伊朗干什么?
虽然现在不能说伊朗没有支持抵抗之弧,但此时的他们正在和美国谈判,立场也在左右摇摆,给出的支持肯定比之前小得多。
而且随着去年叙利亚的陷落和黎巴嫩真主党的鸣金收兵,以色列在正面战场的压力已经明显减小,不用再四面受敌,只需专心对付加沙即可。

也就是说当前局势对于以色列而言是很理想的,根本没有打破的必要。
但他非要给自己上强度,对伊朗开启了大规模空袭。
然后自己本土就喜提一个史上最严重打击,还献祭了一堆在伊朗活动的反贼,同时也严重动摇了伊朗国内投降派的地位。
急得懂王都要骂娘。

他们到底图什么呢?
其实原因也不难理解,那就是:
以色列的精英们真的认为可以靠大规模空袭来掀翻伊朗政权。
这其实就是传统西方军事理念的延续:空袭可以解决一切。
他们至今还沉醉在二十多年前空袭南联盟的美梦中。
当年他们天上扔炸弹地上搞颜革,最终不费一兵一卒的地面部队就掀翻了对手。

简单,真是太简单了。
但不要忘了,彼时的南联盟只是一个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的小国。
而且当年西方世界是集全北约之力,先后出动了2.52万架次战机、倾泻了2.5万吨炸弹、连续空袭78天后才最终得手。
更重要的是,南联盟没有任何反击能力。
你以色列有这个条件吗?
现在的伊朗是一个面积165万平方公里、人口8000万的区域大国,怎么可能靠几次空袭就轻易掀翻?
当然你非要赌,理论上也不是没有赌赢的可能。

因为外人也不知道伊朗内部的真实情况,说不定你这波空袭就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问题是,伊朗是有反击能力的。

所以你这波赌局的风险非常大。
而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执政者,压根就不该随便开启这种高风险赌局。
除非你疯了,就像当年的小日子一样。
而如果一个国家呈现出这种疯狂的状态,本质上都是因为其内部矛盾已经尖锐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如果执政者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那他当然不介意往前赌一把大的。
既然如此,那局面就没什么逻辑可言了。要是没人能摁住以色列的话,接下来他肯定还会继续搞事,现在的停火可能只是在积攒弹药。

另一边的伊朗总算是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开始考虑进口歼-10C了。这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快速大量交货的四代半战斗机。
就是有点晚,而且中国出口的防空系统是一个整体,你不光要买战斗机,还得买预警机和地面防空导弹,这样才能实现理想的效果。
而以伊朗这个效率,短期内领空肯定还是裸奔的,再联想到他之前满世界吆喝“自己核设施没事”的骚操作......
咱就继续看戏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