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有接壤的国家愿意加入中国,你最希望是哪个?
作者:龙牙
来源:龙牙的一座山(ID:Longyadeyizuoshan)
你看你这可不是就刚好撞我枪口上了么?
中国接壤邻国里面,公投加入中国的话,长远来看毫无疑问性价比最高的就是尼泊尔了。
什么叫性价比?收益最大化、投资最小化,风险可控,掌握主动,谓之曰性价比。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它三个方向掌控一个邻国都不至于掌控整个方向,只有南亚次大陆方向,掌控尼泊尔足够掌控整个次大陆,顺便控制整个印度洋,可谓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至于为什么不直接让印度公投并入中国?毕竟他也接壤啊。
拜托,那可是印度。
当年大英帝国都搞不定的地方,你凭什么觉得你能搞定?就算你能搞定,你为什么要去付出这么大代价呢?
灾难分为五个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印度、百度。
难以想象要在印度搞“改土归流”是怎样一种灾难性后果,需要耗干多少个中国的国力,需要葬送几个朝代。这种地方就是属于那种“给你你都不要”的破地方,还不如让他保持独立,通过别的手段去控制他、掌握他,只要有收益的部分、不管其它烂摊子。你把它并进来,你是担心青藏高原的蜥蜴们缺乏性生活吗?
这是拉萨岩蜥,人两口子过得挺好的,就别给人弄去当三嫂了好不?
顺便说一下,这个照片是我千辛万苦爬到拉萨附近岩壁上面拍的,知乎用过两次,原文件都还在我硬盘上,结果不知道咋搞的就成了百度百科的图片,因此,百度之祸,在印度之上也。
说回正题:尼泊尔全民公投并入中国,毫无疑问是对我国最有利的。以尼泊尔为基地,控制整个南亚次大陆非常轻松,好处至少有以下几点:
1、掌控南亚次大陆巨大市场。别看南亚现在经济极度不发达,没什么生产也没什么消费能力,但是那要看是给谁管着,现在给印度管着那不是废话么,给我们经营,不见得这十几二十亿人口就不能爆发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2、掌控印度洋黄金航道。整个印度洋北部黄金航道处于绝对掌控之下,走孟加拉、缅甸的能源通道能够彻底绕开马六甲海峡,跺一跺脚,全世界能源市场都得摇三摇。
3、大大推进战略前沿,永绝边患。印度再无与我一战的可能性,几次快打快收的袭扰战就足以让印度陷入内乱分裂,扶持多个分裂势力各自为战,南亚次大陆即可成为我优良的战略缓冲区。
能把尼泊尔拿下来,就以印度一盘散沙的现状,在次大陆东、西海岸扶持两个依附于我方的割据政权轻而易举,原印度东北六邦自然分裂独立,至于德干高原、恒河平原,让它自己烂去,不要溅我一身血就行。这可能是代价最小的控制印度洋的方式,当年英国人也就是这么搞的,也没有跑去正经经营印度。对于我们而言最大的问题一直是在南亚次大陆内部缺乏一个前进基地,在现代化通信和交通条件下又不能像英国当年那样搞总督制,尼泊尔要是上赶着公投合并,前进基地就有了。
首先是进攻力量:在巴德拉普尔(东部)、比尔甘杰(中部)、尼泊尔根杰(西部)各部署一个集团军,各集团军至少配置2个重型合成旅以保证突击能力,以15式轻型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以99A主战坦克为重型突击力量,确保能够在一个星期之内突击到恒河平原任意位置/切断西里古里走廊/兵临新德里,一个月之内能够突击印德干高原纵深。
其次是空中力量:以加德满都、博卡拉建立两个纵深空军基地,尼泊尔南部平原地区建立若干前线机场,西藏境内拉萨贡嘎、日喀则和平、阿里昆莎以及新疆境内和田机场作为纵深转运场,构建综合空军作战体系。
最后是防御力量:以尼泊尔境内喜马拉雅山次级山脉为主体,构建以:1)尼印边境为一线;2)尼国土内深丘山地为二线;3)喜马拉雅山主山脉为三线的综合陆地防御体系。
这样基本上就能掌握整个南亚的战场主动权,打也可以打,守也可以守,尼泊尔境内发展自己的一套依附于中国全产业链的本土化工业体系是没有问题的。
但整个南亚就是中国说了算了。
一方面是印度无险可守。整个恒河平原完全暴露在我装甲集团军的突击范围内,基本上不存在可以安心发展的优质区域;
另一方面德干高原不适合发展工业,但足够成为我地面军事力量突击的通道,可以快速部署、高速机动,对印度洋沿岸地区形成重大威胁。
不大懂军事的人不明白为什么区区一个尼泊尔,3个集团军就能把整个南亚次大陆掀个底朝天。
这里最重要的概念是“战场容量”,一支部队是必须要有足够的战场宽度的,否则人太挤,屁用没有还会增大伤亡。以尼泊尔与印度的边境线,至多至多只能容纳三个集团军展开,再多部队就容易拥挤展不开了。这对于印度一方是极度不利的事情,印度顶多能够在70公里(火箭炮射程内)的纵深内,构建综合防御体系,没有地形依托,没有办法据险而守,无法在局部形成优势火力。
而我方(中国+尼泊尔)则可以自由选择突破位置,集中纵深火力打开突破口,使印度重兵构筑的一线防御体系沦为废物。尼泊尔对印度的地形就是这样,没办法。
为了对付这三个集团军,印度不得不动用好几倍兵力去“洒水漫灌”,即使不打,也足够对印度财政收入和国民经济造成无法承受的重担。
更何况,谁告诉你只有这三个集团军?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这就对了,凡事要问代价。
毫无疑问即使公投合并,尼泊尔的独立倾向也会极为明显,但是我们又不是没对付过这种独立倾向明显的地区。尼泊尔的资源禀赋倒也算不上差,它有:
1、占全球3%的水力发电资源;
2、丰富的煤炭资源;
3、全球最丰富的垂直气候分布和自然资源;
4、足够的平原和山地小平地。
以这个资源禀赋,建设一个大部分依赖内地工业体系的小工业体系是完全有可能的,能源资源都不缺,也可以用海拔来克服南亚高温湿热天气气候,也有土地建立中等规模工业区。加德满都、博卡拉一带的气候其实相当凉爽,与昆明不相上下还没那么干燥,不像印度境内动不动40度高温持续几十天。水电可以作为主要能源来源,煤炭作为补充,依靠内地的重化工、钢煤联合体,兴建军事工业/轻工业/装备制造业是可以的。
唯一的问题在于打穿喜马拉雅山。
目前日喀则——加德满都铁路已经在规划实施之中,至少堪线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大体走向是日喀则——吉隆——加德满都。
大致线路如上,工程推进主要难题并不在工程难度、地质条件上,最主要的阻力就是印度的反对和干涉。
尼泊尔要是公投合并,那就是在我国境内修建,关你屁事?
实际上从新疆喀什——阿里狮泉河——普兰口岸——尼泊尔;日喀则——樟木口岸——尼泊尔;日喀则——定结县——尼泊尔,都有可能修建复线重载铁路线,彻底把尼泊尔纳入内地工业体系。
这样尼泊尔的情况其实就有点类似于云南省:
1、产业依赖,核心产业依附于内地工业体系,独立后没有能力维持工业化;
2、就业依赖,内地游客旅游业收入占第三产业主体,这种短期消费依赖性极大也极为敏感;
3、地理上相对独立,地里区块不同,民族成分自然就更为复杂,但不管你民族是什么,你都得要吃饭。
尼泊尔发展军事工业、轻工业、装备制造业,脱离开内地支撑是绝无可能的,可以说是完全处于绝对掌控之下的现代化。军事工业提供一线部队所需,轻工业面向南亚次大陆出口,装备制造业面向南亚地区部分工业化,可以成为尼泊尔的主体产业。
但是主体产业是没办法容纳那么多就业的。
真正吸纳就业的,还是第三产业,而旅游业毫无疑问是第三产业中最适合尼泊尔的,同时极度依赖内地游客提供消费,不管尼泊尔本身有多强的独立倾向,长期来看尼泊尔自然风光方面作为全中国的“南亚后花园”,旅游人口带来的就业与消费都是不可能放弃的。
打通喜马拉雅山阻隔,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将尼泊尔纳入中国并完成消化吸收是有可能的。旅游业带来的频繁人员来往与交流,以及文化上的融会贯通,全部建立在产业依附上,短短几十年内达到彻底融合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此,如果公投合并,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治理成本并不会太高。
尼泊尔这个自然风光,捯饬捯饬,旅游设施服务配套按照国内标准来建,实行国内法律,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再跟上一波,100年内成为全国的后花园不成问题。高铁能直通加德满都,高速公路直通尼泊尔境内各大城市,做避暑胜地也好,做旅游观光也罢,尼泊尔的第三产业也必然完全依附于内地。
这样来看治理成本是相当低的。
其实类似于尼泊尔这种情况,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有不少边疆地区现在还是这个治理模式:有限工业、全面旅游业。新疆、西藏、云南都是这个套路,本地工业体系残缺,极度依赖内地;以旅游业吸纳就业,改善当地民生。
综合分析收益与成本,尼泊尔是所有与中国接壤国家中,性价比最高的一个:成本低、收益大。
其他的多少都有点问题,东南亚国家体量小也没有不可或缺的地方,中亚掌控一个国家也不能掌控一个方向,日韩,日韩不用合并,他自己都快废了。外蒙本身是个缓冲区,资源丰富但是它不卖给你又卖给谁去?
尼泊尔2800万人口,面积跟一个省差不多,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又可以为中国提供一个唯一的南亚次大陆前进基地,进而掌控相当大一片地区。
当然,这是假想“尼泊尔公投合并”的情况下,在现实里也应该大力经营尼泊尔,充分利用好尼泊尔这个天赐宝地,在南亚次大陆打下一个牢不可破的楔子,从长远看无疑是收益非常高的。
我们也不缺这种“千年韧劲”,从清朝对尼泊尔实现羁縻纳贡,到在英国干涉下停止纳贡,再到新中国建立后两国激烈冲突,再到后来实现关系正常化,再到尼泊尔共产党革命取得部分成功,面向长远未来来看,尼泊尔“内附”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去推进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