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当帮凶,美企玩起了“偷锑术”?
作者:牲产队长
来源公众号:牲产队
商务部刚砸下出口管制“铁锤”,走私链却像打地鼠游戏一样,换个洞又冒出了头。
先看一组魔幻数据,自中国去年禁止向美国出口锑后,美国便从泰国和墨西哥疯狂进口锑氧化物,仅短短五个月时间,就转运了3834吨,几乎超过此前三年总和。

但问题来了,泰国几乎不产锑矿,墨西哥的冶炼厂去年4月才复工,两国根本没有大量开采锑的能力。那么,这些突然暴增的“本土锑”,从何而来?
答案很明显,中国货被“改头换面”了。泰国和墨西哥,这两个原本未进入中国锑出口前十的国家,今年一跃成为前三大市场,而美国买方只需要换个包装,贴个新标签,把货物伪装成“铁锌材料”或“艺术用品”,就能光明正大运往漂亮国。
很多兄弟问,这算不算走私?这事儿还真有点复杂。中国《出口管制法》明确规定,未经许可向美国出口锑等战略矿产属违法,情节严重可判五年以上徒刑,但现实操作,却充满灰色地带。

第一,怎么证明这锑原本是中国产的?“第三国洗白”难溯源矿物经第三国转运后,产地标签被替换,矿石伪装成普通金属,混在集装箱里,中国海关难以追踪最终流向。
第二,美国法律不禁止“间接购买”,只要不是直接从中国进口,美企采购中国产锑并不违法。这种法律差异,成了企业钻空子的护身符,随便在第三国开个厂,就能把中国矿产“洗白”。
第三,暴利催生“矿场赌徒”,锑的价格现在涨疯了,利润高到企业根本不怕风险。泰国、墨西哥只是冰山一角,未来可能有更多国家被利用。
第三,经济制裁、舆论施压双威慑。对参与转运的第三国企业实施制裁,抬高走私成本,同时曝光典型案例,让全世界都知道谁在搞鬼。
第四,产业升级、国内储备两手抓。加速国内锑矿技术突破,减少出口依赖,同时扶持非洲等新兴矿区,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让禁令“咬住”违规者,而非被轻易绕过。
总之,光靠禁令不够,得技术、法律、外交一起上,才能把这帮“偷锑的”治服帖。当然,这起事件本质,说白了还是“中美博弈”的缩影,美国想摆脱中国矿物依赖,却又离不开供应链现实,于是用灰色手段续命。
中国需要做的,不是封堵所有漏洞,而是让漏洞出现的速度,永远追不上我们“织网”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