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买港股赚钱了,要交多少税?
原创: 一棵青木
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
已获转载授权
这个星期有一个话题比较火,那就是针对在香港开户买卖股票的大陆人士,国家开始征税了。
目前是按个人所得征税,年度累计之后如果是盈利的,那盈利部分缴纳20%的税,年度累计如果是亏损的就不交税,但亏损不会叠加到下一年度。
一直亏钱的人就不提了,这一条和他们没关系,零收益乘多少税率都是零,对亏损的人不征税。
但对于能在股市赚钱的人来说,如果是高频买卖,有时候亏有时候赚,总体赚钱,那这条纳税规则就很厉害了,因为汇总只以年为单位,你要是过去几年亏了,今年赚了,总体是平的,那你反而要缴纳很多税。
在中国大陆买卖股票和在香港买卖股票,从来都是不纳税的,赚多少钱都不用纳税,只有老老实实拿着股票等分红反而是纳税的,所以很多人对炒股赚钱需要纳税很陌生。
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如果是美国人来香港买股票,赚钱了,也要交税吗?于是就去查询了一下。
答案是要交税,而且要交很多,比我们这个新政策要多很多。
要了解这个,我们首先要了解美国人炒美股赚钱了,要交多少税。
美国的税务规则是非常狠的,可不止美国公民有纳税义务,法律规定美国公民、绿卡持有者,在美国居住满183天的外国人,都视为美国税务居民,在全球所有的收入都视为美国的收入,都需要依法纳税,包括股票投资收益。
买卖股票的资本利得,美国直接视为类似于个人收入一样的存在,收取的税率是10~37%,税务局会把这个资本利得直接叠加在你今年获得的所有收入,比如稿酬、工资、兼职收入、彩票收入等等之上,超过一定阈值就会直接按37%征税,基本上你投资规模大一点就会触发这条,因为这玩意是叠加在你本身的工资收入之上的,不是拉出来单独计算,对那种本身工资都能触发最高档税率的人来说,炒股挣1块钱都能按最高税率纳税。
但如果是长期投资,也就是持股一年以上的,那么这部分资本利得的最高税率可以单独按20%计算,算是给了一定减免。
这条规定覆盖全球,美国税务居民在全球获得的所有收入都需要向美国税务局纳税,不仅仅是在香港买卖股票获得的股息和资本利得。
美国和世界各国都签了税务协定,包括中国在内,这些收入数据都是共享的,跑不掉。
不过作为税务协定的另一面,各国各自管辖本国税务居民的税收,也就是美国股市不对非美国税务居民征税,只是把信息共享,让具备管辖权的国家来征税。
简单的说,中国公民或者日本公民如果在美国买卖股票赚钱了,美国政府是不收税的,而是由中国政府或者日本政府来收税,美国提供这些国家居民的盈利信息,以此来换取这些国家不对美国税务居民征税,且对美国提供这些美国税务居民的盈利信息。
不过也不要觉得这个税很可怕,因为这个税只是税率看起来吓人,但大部分美国人或者说美国资金都不交这个税。
因为根据美国税法规定,这个资本利得的税基计算,只有在股票卖出的那一刻才会开始。
道理也很简单,股价每天都是在波动的,不可能每天算一次资本利得,股票目前的账面盈利多少都是暂时的,未来完全可能亏回去,所以当然要按照卖出的那一刻落袋为安了,然后再开始纳税。
如果卖出是亏损的,美国税务局也是只年度累计,不会跨年度叠加继承。
这个规则对于美国人来说一样是不划算的,如果频繁买卖铁定是血亏的,收税就被收死了。
所以美国人买的股票,那是能不卖就不卖,巴菲特说不想持有10年的股票你就一分钟都别持有,另一个原因是只要你持有了1分钟就开始纳税了,但如果你持有10年或者更久,无论账面赚多少钱,都是免税的,只要不卖就一直免税。
美国很多大公司的创始人,他们的财富都以自己公司的股票作为形式进行体现,自己不到万不得已缺钱的时候都不会卖股票。
因为不卖股票就不需要交税,卖了股票就要交税,自己的原始股成本接近于零,一旦卖出纳税极为恐怖。然后卖了股票之后自己也没什么其他资产好买,动不动几百亿美元的钱不可能去买房子,还是要买各种股权,一买一卖凭空两三成的财富就人间蒸发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或者特别有必要,坚决不卖股票去买其他的,他们说卖一点股票去改善生活那大多数情况都是真的如此,不是空话套话。
这道法律为收税而生,但从制度上鼓励了美国股票的长期持有,杜绝了频繁买卖。
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这样,对本国居民赚钱了不收税的反而是罕见,不管你是买卖房产还是股票,还是其他什么形式的赚钱,都算资本利得收税而且税率很重。
中国这次的新规我看了,是针对境外所有的股票盈利进行征税,也就是说不止是针对港股的,在美股买卖盈利的也要交税,只要卖出且当年累计有盈利那就会纳税,所有的信息美国税局会根据两国税务协议直接共享给中国税局这边的,不可能跑得掉的。
在美国股市炒股,如果是美国公民或者美国绿卡所有者或者每年在那里呆够183天,那就会被美国税局收税,如果都不是那算外国公民,可以不纳税,但美国税局会把你的信息共享给对应国家的税局,让他们来收税。
除了中美税务协议,中国还和这世界上很多很多的国家签了税务协议,基本覆盖全球,覆盖率不比美国差多少,只是以前不执行收税而已。
这次一收税,态度也很明显,那就是利用税率差距把资金驱赶回国,对A股显而易见是利好。
本周A股横盘,围绕3500点进行了上下1%左右的震荡,完美符合上周末的预期。
至于具体为什么,我上周末已经说过了,今天不再赘述。
这周我看到有言论说一周没涨,没意思,对这种言论我非常的无语。
3500点对A股有什么意义,我之前说过了,在这种历史级点位,横上了接近2周来来回回的窜,你的想法不是为什么没涨,而是为什么没跌。
这么反复震荡磨损之下,3500点已经毫无威慑力了,也已经没资格说是压力位了,在这里晃悠2周的结果就是这里被降级成了一个普通点位。
这么搞所图甚大,虽然我上周说过了但我这周还想强调一次,目标绝不止是3500,甚至远远高于3500,才会费这种劲去把3500给进行如此磨损。
4000点起步,一点不夸张,这绝对是目标。
当然目标归目标,能不能做到是另一码事,不过从最近的形势来看,我觉得国家队也有能力做得到。
从4月份贸易战开始到现在,有已经连涨3个月了,而且是那种不回头的单边上涨,每周只有横盘或者上涨两个选项,虽然涨的慢,但一直涨个没完,只要特朗普不发关税战这种级别的大利空,那A股就一直涨。
对那些说只涨指数的人,我上周也说过了,既然你都知道是只涨指数了,那你就买和指数有关的呗,涨的慢但是稳啊,要是分散到五只八只股那就更稳。
至于下周怎么样很简单,除非特朗普再开关税战级别的超大利空(按直接跳过3400横盘跑去3500横盘的激进走势来说,可以直接认为国家队判断是没有),否则就只有涨和横盘两种走势,没啥好说的,慢慢等即可。
然后说一说比亚迪和创新药,从这个案例讨论下什么样的股才值得买。
以比亚迪为例,过去几年的大龙头,最近跌了些。
跌的原因显而易见,汽车行业爆发的价格战,内卷极其严重,基金担心汽车行业陷入前几年光伏行业的惨剧,被价格战打的叫好不叫座,市占率高到几乎统一地球,但全行业亏损累累。
光伏股价跌成什么样大家都看的到,已经跌成了很多基金的心理阴影,现在这些基金听到价格战就害怕。
汽车行业出现这样的事情,基金当然怕。
当然汽车行业和光伏也不太一样,汽车是有品牌认知度的,价格战的破坏性会被削弱一部分,不像光伏行业纯粹的只认性价比,毫无品牌忠诚度。
但那也只能抗住短期,如果价格战长期持续下去,结局不会和光伏有什么差别。
而在这轮汽车行业价格战的舆论风暴里,比亚迪是风暴中心,这就是最近为什么比亚迪回调的原因。
从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年增速超30%,这依然是一个黄金行业,代表你只要达到行业平均就能做到30%的业绩增速,这可以对应一个很高的估值水平。
但这个30%的业绩增速指的是销量,不是利润,如果狂打价格战自己削掉了利润,那完全有可能销量增长30%,但利润暴跌甚至变负,曾经的光伏行业就是这样。
现在国家出手全面遏制内卷式价格战了,光伏行业已经被宏观调控了,所以汽车行业的价格战理论上不会打多狠。
在这种预期下,比亚迪最近才“只跌这么点”。
不要觉得比亚迪最近跌的多,如果不是因为国家很明确的出手进行了宏观调控,比亚迪最近跌的绝对不止是这么一点,基金完全有可能把光伏的K线直接复制过来。
当然这个国家干预的效果到底有多好,那不好说,因为没有先例,所以对比亚迪更多的是观望。
但不管怎么说,之前的比亚迪估值,是建立在整个行业年增速超30%,而比亚迪是行业龙头,两个叠加起来才给了比亚迪这么高的估值,才让比亚迪涨了10倍。
之前的比亚迪虽然价格高,但并不是虚高,哪怕涨了10倍也不算高,因为确实值这个钱,有业绩增速的预期作为支撑。
但现在这个价格战一打,那就不好说了,之前的业绩预期要存疑,而之前的股价是各种预期全拉满的,现在一旦有部分存疑,那股价就得回调一下。
至于什么时候才能重回巅峰继续上涨,很简单,市场解除了对价格战削弱比亚迪利润的悲观预期就可以了,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比亚迪的财报,要历经1~2个季度左右的财报,市场才有可能形成共识,那就是价格战的阴影过去了。
在此期间,比亚迪不太可能像之前那样的持续上涨,直到有充分的证据解除了市场对价格战的担忧。
其实我觉得比亚迪应该是没事,但要让市场相信,需要证据,个人态度无足轻重。
然后就是本周暴涨的创新药股票,涨幅堪称可怕。
从比亚迪的例子大家就看出来了,你要买入一只股票,必须知道这只股票涨的时候为什么涨,跌的时候为什么跌,至少理由得找得到,然后不仅要逻辑自洽,而且还能预测未来,也就是当你认为的涨跌理由消失的时候,股价有没有出现对应的波动。
创新药就不符合这个条件,虽然创新药是标准的蓝筹股,是标准的价值投资,但我从来不碰,因为我不知道创新药的某家公司涨为什么涨,跌为什么跌,这东西都是和科研进度挂钩的,极度专业而且私密,非业内人士难窥全貌。
我对创新药股票的涨跌,要到涨完了跌完了才能从别人那里知道原因,而且我甚至没有能力分析判断别人给出的原因是真是假,有没有以偏概全。
类似的亏我以前吃过不少,后来就坚决不碰自己搞不清楚涨跌原因的股票了,否则只能无脑跟风,最后进退的毫无章法,买卖基本靠蒙。
所以创新药涨再多我都不眼红,那是别人该赚的,高潮时跟风是绝不会跟风的,低谷时抄底我也不去。他们有能力赚这个钱,我没有,我只去赚自己能把握,看得懂的钱。
今天大概就说那么多,其他的下周末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