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让人民币升值了!
作者:肖仲华
来源:肖仲华开讲(ID:xiaozhweixin)
我们总是认为,人民币相对贬值更有利于出口竞争,更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今天的形势下,这个观点恐怕已经是过时的老黄历了。
汇率政策同其他经济政策一样,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要有不同的选择。在低质量发展阶段,由低效率、低附加值决定的劣势汇率竞争曾经不失为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但是,如果今天还坚持单纯从出口视角看问题,忽视中国经济整体运行的巨大成本问题,忽视经济发展的质量效应,忽视国际间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显然是不对的,需要进行较全面的反思。
01
重新审视经济整体运行的成本问题
2024年,中国出口总额为25.45亿元,进口总额为18.39亿元。
在出口贸易中,机电产品约占60%,其中高技术产品约占22%,集成电路(芯片)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排到了出口额的第一名。如果按商品的附加值分类,2024年中国出口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已经超过40%,中附加值产品约占35%,而低附加值产品占比已经下降至15%以下。
在进口贸易中,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进口占40%,工业原材料(铁铜等金属矿石、大豆)进口占30%,高科技产品(芯片和精密设备)进口占20%,其他(药品药材及初级塑料等)进口占10%。
这样的外贸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我们的进口主要是能源、工业原材料和初级制造品,这些东西都不是终端消费品,而是我们的制造业成本。18.29万亿元的进口占25.45万亿元出口的比重达到了72%,这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可以算个简单账。如果我们把中国的外贸经济简单看作一个来料加工的经济体,我们把能源、原材料和初级制造品全部看作来料加工中的原材料部分,那么在原材料(进口部分的成本)、土地(厂房和设备成本)、技术(生产和管理技术成本)、劳动(劳动力成本)、资本(投资成本)等几大资源或要素配置中,光进口原材料部分就占据了72%的成本,其他几大资源和要素只剩下38%的价值空间,这意味着什么显而易见。
按照经济运行的基本常识,通常而言,原材料的成本不能高于40%,设备成本不低于15%,劳动成本不能低于15%,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不能低于10%,技术要素的成本不能低于5%,在不考虑税收和市场成本的情况下,这样的成本配置才可能有15%左右的毛利率。如果我们再考虑16%的流转税和5%的市场成本,这样的生产就一定是亏损。
通常而言,制造业的全部成本只能占到总售价的60%-75%,当来料加工的来料部分(进口部分)就已经占到售价的72%,这样的生产及其出口贸易就意味着本质上是亏损的买卖。一个企业如此,整个社会也一样。
当然,严谨的生产和外贸成本分析并不能这样太过简单,我这样简单表述的好处在于能把事情的本质讲得一清二白。
02
汇率的本质与本币升值与否的意义
汇率在理论上讲是货币在外汇市场自动交易的市场均衡价格。说白了就是谁的货币需求量更大,谁的货币就更值钱,其本币兑外币的汇率相对就高。
货币的市场需求取决于什么?
当然取决于国际贸易的商品与货币流向与流量。按理说,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制造国,第一大出口国,所有国家都要到中国来买东西,而他们到中国买东西就必须使用中国的人民币,这必然决定人民币才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货币,也是最值钱的货币。可为什么事实并非如此呢?
这其中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所谓的美元霸权在作怪。当全世界都接受美元结算,我们的出口也使用美元,我们的进口也使用美元,大家到中国买东西固然要使用人民币,但他们都是先将本币兑换成美元再兑换成人民币,这就决定了美元的居间地位,也决定了美元比人民币“更受欢迎”。这个“更爱欢迎”之所以要加引号,是因为这并非取决于现实的市场需要,而是美元霸权的需要。
汇率决定了各本币受欢迎的程度,也决定了各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真实购买力,更进一步决定的是对外贸易的成本与收益。本币贬值,能使本国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但同时也是在降低出口贸易的实际收益,增加进口贸易的成本。
按上面的简单分析方法,假如人民币在2024年基础上再贬值10%,那么进口成本就会增加10%,同时出口产品也相当于降价了10%,双向叠加的效果必然是来料加工的成本进一步推升,对外贸易的实际收益相应减少了20%。反过来,假如是人民币升值10%,那么进口成本就降低10%,出口则相当于涨价10%,对外贸易的实际收益提升了20%。别钻牛角尖,这里不是精确计算,只是形象地说明汇率对外贸经济的实际影响。
不要以为对外贸易的顺差就是对外贸易的利润,顺差与利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贸易顺着只能说明我们卖的比买的多,或者别人对我们的产品需求高于我们对人家的产品需求,如此而已,外贸亏损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是贸易顺差。
汇率对外贸的影响其实与关税的影响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改变进出口成本来影响贸易,本质上没有区别。
03
人民币升值更重大的意义是什么
所谓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这其实是历史的老黄历。曾经,我们的工业化没有起来,制造业薄弱,做的都是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要靠低价格去参与国际竞争,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相对贬值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当我们已经成为第一大制造国,当我们的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到了60%,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到达了22%,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达到了40%,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只占15%时,我们还需要忍受人民币兑美元的低汇率现状么?
这其中,除了对外贸易的成本问题,更有我们自己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的问题。人民币升值显然是推动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最简单的“催化剂”之一。
我们之所要搞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根本原因恰恰在于传统的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已经没有了国际竞争力,一者第三世界国家都在扩大同质产业规模,二者美国和西方国家也在搞产业转移,围堵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突破围堵,就必须产业升级与优化,提升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占比,靠品质和不可替代性竞争,而不是单纯靠低价优势。
当人民币开始升值,汇率优势相应减弱,自然会倒逼出口企业从“以价取胜”转向“以质取胜”,迫使它们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品牌价值、攀登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另一方面,当美国在搞什么全球产业链重新布局游戏时,我们当然也要加大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力度。这就要求国内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参与全球并购,获取和掌控一些必需的海外先进技术、品牌和战略资源。面对这样的时代召唤,坚挺的人民币自然就成了必选项。人民币的相对升值,当然可以大幅降低海外并购与产业链布局的成本,提升整个国家的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资源配置效率。
除此之外,人民币升值还是降低中国“外部负债成本”的有效路径。要承认我们许多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包括境内外几乎所有的上市企业大多都有外资介入,除了上市过程中基本都经历过外资的几轮投融资运作,也包括大量的债券融资。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全口径的非本币外债规模达1.4万亿美元,人民币升值10%,本质上就是降低外债1400僝美元,升值30%就是减少外债420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
福建舰的建造成本是70亿美元,人民币升值30%相当于一下子多出了建造60艘航母的钱。
长期靠劣势汇率支撑出口贸易,在本质上是损害国民的经济福利,让西方通过金融霸权享受我们廉价的劳动创造,这其实是国际间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公现象。站在共同富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也应该改变这种状况。
人民币升值肯定会对部分低附加值的出口企业带来阵痛。但是,一个国家的繁荣,不能永远建立在低廉的劳动力与扭曲的汇率之上。无论从降低我们的外贸经济成本,遏制输入性通胀,还是助推产业升级和减轻外债负担,还是让人民享受制造大国应有的国民福利水平,人民币升值能够带来的宏观经济效益都远超过局部、短期的调整成本。
当然,人民币升值可以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剧变化,而是循序渐进的逐步变化。无论是政府决策部门还是普罗大众,从现在开始应该对这个大趋势有充分的认识,不能继续停留在低价值汇率优势的旧思维里了。以更自信、更长远的眼光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让人民币开始有序升值,不仅是主动降低国民经济系统性成本,迈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应有之举,也是顺应经济规律的必然选择。这关乎每一个中国人的钱袋子,更关乎中国经济的未来竞争力和持续繁荣。这样的认知高度,应该逐渐成为全民共识。
本文没有谈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因为国际化与否与人民币升值与否是一体两面。自己先尊重人民币,坚守人民币应有的结算地位、应有的价值与购买力,自然就国际化了。据说必和必拓接受人民币结算了,如果属实,非常好,这是坚实的一步。接下来就是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了。
其实,今天的世界,所有人都知道美元事实上已经崩溃,无非是大家都假装没有崩溃,只差上帝出来喊一嗓子“快跑”,然后大家就会立马从幻想世界走向现实世界了。人民币才是世界的未来,不靠负债,更不靠什么数字稳定币,而是靠大国制造和大国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