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中美的出口管制差异及误判风险!

作者 :正文注明 2025-10-19 07:20:07 围观 : 评论

原创: 慕峰
来源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
已获转载授权

这个话题,在海外媒体和中文网络的讨论很多,并且不见减少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各方还在逐渐消化,并且还在等待即将临近的谈判时点。
大陆中文网络关于稀土管制的情绪性言论非常多,但有效信息很少。海外中文网络同时存在完全相反的结论,认为稀土管制对美国而言只是小菜一碟,甚至有助于美国和盟友快速建立起完全脱离中国大陆的稀土供应链。
海外尤其是美国专家对中国大陆稀土管制效果的评价是很直接的。美国知名智库CSIS的专家Gracelin Baskaran认为,此次稀土管制是中国首次专门针对美国国防领域采取的限制性措施。但要知道,在此之前的2024年12月,中国商务部已经明确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对镓、锗、锑和超硬材料的对美出口原则不予许可。那为什么Baskaran还要讲这次的管制是“首次”呢?恐怕是因为这次稀土管制建立的域外长臂管辖机制所体现的决心,尤其是,可操作性。Baskaran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谈判策略,因为它能动摇(美国)国家安全的根基”(It is a very powerful negotiating tactic because it undermines national security)。
Wolfe Research的Tobin Marcus也提出,“如果这些规则被严格且无限期地执行,将不仅对美国乃至全球造成巨大的破坏性影响”(If these rules were to be strictly and indefinitely enforced, they would be massively disruptive,not just to US but globally)。
除了智库和研究机构,更多的震惊反馈来自川普执政团队,新闻媒体已多有报道。
从这些反馈可以看出,美国方面对此次稀土管制确实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并且希望利用舆论将自己的压力变成欧洲和日韩的共同压力。此后,中国商务部及时出面澄清,表明稀土管制事出有因,美国在谈判中的言而无信才是始作俑者,中国大陆只是被迫反击,且无意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并且在管制政策出台前,已与各方有过提前沟通。但要注意,无论是管制的内容还是此后的表态,中方都没有对美国军工诉求有任何松动,尤其还主动表示,“中方近期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目的是防止稀土非法流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不当用途,更好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全球共同安全”。
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策略的逻辑起点是美国的国防安全,而中国大陆此次稀土出口管制的逻辑起点也完美对应到国防安全上。这个进攻性现实主义策略,从道义上和逻辑上,都是“对等”的。那中美各自的出口管制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究竟在哪里呢?
一、中美出口管制目标的差异
在《非对称博弈——中国大陆稀土出口管制的真正影响》中作者已经提及,美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对中国大陆的军事科技影响甚微,但中国大陆对关键矿物的管制对美国的军工产业影响甚巨。这是一场显而易见的非对称博弈。但如果谈判双方对上述基本判断存在不同认识,那就极有可能造成彼此误判的风险。这个误判风险在今天是现实存在的,也开始反映在资本市场。但资本市场当前关于误判风险似乎只是一种感受,还缺乏足够的分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美在当前的出口管制互卡脖子过程中,宣称的内容与实际的内容是存在差异的。美国宣称半导体出口管制是源于国防安全在内的“国家安全”,但实际上对中国大陆的军工科技基本没有影响,反而对全球半导体商业市场造成剧烈冲击,这是因为美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是在不断泛化“国家安全”诉求。中国大陆宣称的关键矿物出口管制也是指向国家安全,但它的针对对象还真就是美国的军工产业,并不包括商业市场领域。
之所以存在上述差异,正如作者2023年所分析的,当时Eric Schmidt和Graham Allison是通过建议复现1980年代日美半导体贸易战中美国调动国防体系的策略压制日本半导体产业那样,以国防安全(国家安全)为由,建立新的出口管制体系来打压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和AI产业的发展。部分资本市场分析认为,美国早就有成熟的出口管制体系,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当前美国的出口管制体系是在近几年中美贸易战之后基于半导体出口管制需求才逐渐建立起来的。
作者曾经分析过,美国这个管制体系建立的诱因可能是Eric Schmidt当时自己投资了不少AI企业,切身感受到了来自中国大陆的竞争压力,基于此,他才将半导体、AI与美国国防体系作捆绑分析,并与地缘政治大师Graham Allison一道,构建了美国当前半导体出口管制体系的底层逻辑,并经由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在过去几年去推动实现。
BIS在拜登和川普政府期间不断壮大,很难认为,这个机构真正对半导体或者AI产业以及对美国商业利益存在多少精深的理解。但现实是,无论美国是谁执政,只要对Eric Schmidt和Graham Allison搭建的半导体出口管制底层逻辑不作反思,那BIS就会不停地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自行其是,因为只有中美的矛盾足够多,BIS的权力才能不断变大。如今,BIS已经成为中美争斗过程中无法摆脱并导致局势不断升级的“搅屎棍”。
此次中国大陆的稀土管制针对的主要就是BIS在9月30日出台的实体清单和军事最终用户清单50%向下穿透新规。尽管在商业层面,尤其是美国本土半导体企业,对该新规存在颇多的反对,但BIS仍然一意孤行,在中美谈判的关键时点火上浇油,最终导致中国大陆首次推出了自己的长臂管辖出口管制规则,这恐怕是美国侧始料未及,又非常难受的。因为这种管制规则的建立,虽然与近期谈判紧密相关,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砝码,但更重要的是,这其实是建立了一整套类似美国那样的威慑机制,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
就美国的半导体管制政策而言,由于美国实际受影响的也就几家半导体软硬件企业,因此少数几家企业很难颠覆美国“国家安全”的政治正确,这导致美国在商业上的损失远远超过所谓“国家安全”所得。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军工产业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促使中国大陆下决心去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反观中国大陆侧,对关键矿物(镓、锗、锑、稀土等)出口管制的逻辑出发点和真实目标都局限在军工领域(尤其是美国的军工领域),因为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大陆不可能希望对商业市场造成任何额外的冲击,这与美国存在本质不同。
所以,关于中国大陆对关键矿物出口管制影响的分析,并不需要过多考虑关键矿物的民用领域,而是需要聚焦到军事领域。
那美国军工产业对中国大陆的关键矿物依赖到底有多强?能否实现供应链替代?或者说,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实现替代呢?
二、美国军工产业对中国大陆稀土供应链的依赖性
关于美国对中国大陆稀土供应链依赖的分析,在网络上目前是比较混乱的。有论者认为,美国和盟友没可能建立起替代的供应链;有论者认为,起码要花十几二十年才行;有论者认为,两三年足矣。这些言论大多没有足够的依据。
如果需要有基本判断,依据来自哪里呢?自说自话和揣测性分析没有太多意义,作者将美国官方过去几年的信息稍加梳理,各位读者不妨自行判断。
2024年3月11日美国国防部(现已改名为“战争部”)网站发文,引用了时任美国国防部负责工业基础韧性的代理副助理部长(Acting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nfence for Industrial Base Resilience)Danielle Miller的一句话:“我们正稳步实现目标:到2027年建成可持续的、从采矿到磁体的完整供应链,能够满足所有美国国防需求”(We are on track to meet our goal of a sustainable, mine-to-magnet supply chain capable of supoorting all U.S. defense requirements by 2027)。
上述表态,是部分资本市场分析和网络观点认为美国在两三年内即可解决稀土供应问题的直接来源。所以,We are on track to meet our goal是一定会实现的意思吗?Danielle Miller为何会做上述表态呢?因为她作为负责落实美国《国防生产法》第三章强化美国国防基础供应链要求的国防部官员,这就是她的任务,她的存在价值,就是去实现上述目标。无论是否能够做到,她都要做这样的表态。
就在Miller做上述表态后的7个月,2024年9月10日,美国政府问责局(U.S. Gv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向美国国会出具了一份题为《关键物料:降低供应链风险需要采取的措施》(Critical Materials:Action Needed to ImplementRequirements That Reduce Supply Chain Risks)的报告,该报告指出:“美国国防部的国内产能项目仍处于早期阶段,美国国防部评估认为建立新的稀土国内来源可能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DOD's domestic capacity projects are still in their early stages, and DOD assessed that it can take a decade or longer to establish new domestic sources for rare earths)。
美国政府问责局(GAO)是直接隶属于美国国会的独立机构,它的基本职能是对美国联邦政府进行审计监督并对国会负责。所以一边是美国国防部官员的表态,一边是美国政府问责局对美国国会出具的报告;一边是2027年即可建立替代的稀土供应链,一边是美国建立新的稀土国内来源可能需要10年以上时间,到底该相信哪一个呢?在此之前,兰德公司在2022年9月出具的一份报告(Time for Resilient Critical Material Supply Chain Policies)中也提出,美国国内针对稀土的“探矿”和“新的采矿活动”所需时间在10年以上。
如果说上述信息还停留在2024年,那2025年迄今为止关于美国稀土供应链最大变数的信息则直接锁定在美国国防部投资MP Materials公司方面。MP Materials持有美国当前仍在运营的唯一稀土矿,位于加州的Mountain Pass矿。2025年7月10日MP Materials公告披露,美国国防部将对其进行超过4亿美元的直接投资,目标是持有其15%的已发行普通股(以可转换优先股和认股权证合计),进而成为MP Materials的第一大股东。与此同时,
1、MP Materials将在即将选定的地点建设其第二座美国国内磁体制造工厂("10X工厂"),为国防和商业客户提供服务。新工厂预计将于2028年投产,届时MP Materials在美国的稀土磁体总产能预计将达到1万吨。
2、在10X设施建成后的10年内,美国国防部同意确保该设施生产的磁体将100%由美国国防和商业客户采购,并共享收益。
3、美国国防部与MP Materials签订一份10年期的采购协议,为MP Materials库存或销售的钕镨产品设定了每公斤110美元的最低价格承诺。
4、摩根和高盛同意为10X工厂建设提供10亿美元融资。美国国防部也将在30天内提供1.5亿美元贷款,用于Mountain Pass扩大重稀土分离能力。
上述投资直接导致MP Materials股价在过去三个月出现了史诗级的暴涨。但具体到稀土供应链替代目标上,比较有价值的信息仅包括,10X工厂将于2028年投产,且令MP Materials在美国本土稀土磁体总产能达到1万吨。
稀土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的“选矿与采矿”、中游的“冶炼分离”和下游的“磁体制造”三个环节。科技企业和军工产业作为终端需求方,真正需要的是下游的稀土磁体和合金。
美国稀土产业链的脆弱性同时存在于上中下游三个环节。
从采矿环节看,美国本土稀土采矿量到2024年大概只有4.5万吨,而中国大陆同期则达到了27万吨。
从冶炼分离环节看,此前MP Materials出产的稀土矿物(也意味着美国本土开采的全部稀土矿物)的冶炼分离要先出口到中国大陆才能完成。随着稀土管制的加强,MP Materials不得不停止向中国大陆出口完成精炼,这导致2025年第二季度稀土精矿销售量下降了54%,稀土精矿收入减少了1,250万美元。另一方面,MP Materials这两年开始建立自己的冶炼分离能力,2025年第二季度,MP Materials生产了597吨钕镨氧化物,同比提升了119%。
从磁体制造环节看,MP Materials目前的稀土磁体制造仍在试生产阶段,位于德州的Independence磁体工厂最初规划的年产能只有1,000吨钕铁硼磁体,并准备扩建至3,000吨产能。在此基础上,新建10X工厂的计划产能是7,000吨,具体能生产什么,还不知道。这二者相加,也就构成了2028年所谓的1万吨稀土磁体产能。
供给情况如此,那需求情况又如何呢?
市场分析多集中于美国需要多少总量的稀土矿物,这种分析其实完全没有切中要害。
美国国防部认为,最关键的国防磁体元素包括钕、镨、镝、铽,例如,钕铁硼磁体是大多数国防设备系统的核心,这也是MP Materials当前重点生产的标的。镝和铽用于确保磁体在高温下(例如喷气发动机内部)不失磁,具有不可替代性。钐钴磁体主要用于导弹和高精度武器。钆磁体用于核反应控制棒和雷达系统。钇磁体用于激光通信系统。铕磁体用于显示器荧光粉。
也即,如果缺乏钕、镨、镝、铽、钐、钇和铕磁体,则美国的战机和导弹难以生产;如果缺乏钆磁体,则美国的核潜艇难以生产
当前MP Materials似乎已经可以突破钕铁硼磁体的本土生产,但对其他磁体的生产仍然无能为力。
那美国技术不行,其他盟友是否有此能力呢?日本曾经受到中国大陆的稀土管制,被迫开始自建稀土供应链。日本从过往稀土矿物对中国大陆90%的依赖下降到如今的60%依赖。但这个依赖其实只是稀土采矿量的概念。针对更具体的稀土元素,从公开信息可知,镝、铽两类磁体的生产仍然完完全全掌握中国大陆手中。但要知道,上述各类稀土元素磁体对军工生产是同时需要的,只有同时突破上述全部磁体的生产,才能使美国军工产业真正摆脱中国大陆稀土供应链。例如在战机生产领域,钕、镨、镝、铽、钐、钴、钇、铕,只要存在任何一种元素的磁体生产仍要依赖中国大陆,那实际生产就难以开展。除非,技术革新到彻底摆脱某种稀土元素的需求,这个困难丝毫不比突破自行生产更大。
近期各方经常提起的澳大利亚Lynas稀土矿,其实就是日本主导建立的海外稀土供应链的一环。寄希望于Lynas在冶炼技术和磁体生产上先行突破,是比寄希望于MP Materials更难的。
所以不是规模化的采矿问题,更不是所谓环保问题,美国军工产业之所以难以自建稀土供应链,在于冶炼与磁体生产是在长期研发与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传之秘”。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本土的分析要认为自建稀土供应链对美国而言必须要有足够长时间的原因所在。
不要忘记,稀土仅仅是关键矿物的一大类,镓、锗、锑这些非稀土关键矿物也同样存在管制,这三类关键金属矿物对美国军工生产的影响丝毫不比任何一种稀土矿物的影响力更弱。由于中国大陆在电解铝方面具有完全不可替代的优势,导致仅镓这一类关键矿物,就几乎不可能被任何一个国家替代。如果说稀土供应链的替代还存在一丝幻想,那在镓合金方面,美国已经没有任何幻想可言。
三、可能产生误判的原因
川普政府似乎暂未理解中国大陆的稀土出口管制完全是应对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而生,并且都是基于国防安全考虑,因此是完全对等的。
作者认为,目前不能排除,美国方面的误判,可能会来自美国国防系统“自以为是的吹捧”叠加川普热爱接受吹捧的习惯。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MP Materials在获得美国国防部的投资和采购安排后,似乎突破磁体制造困境“指日可待”,尤其是国防部存在Danielle Miller这样的官员,以及MP Materials获得投资后肯定会不断释放各种正面信息,叠加国会山各路股神的诉求,完全有可能强化美国将在两三年内摆脱稀土供应链困境的观点。同时,即便了解短期无法实现,也绝难公开承认正在面临的巨大困难。
另一侧的现实是,中国大陆首次获得了与美国对等的出口管制能力,甚至在军工领域,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大陆的管制效果可能要远优于美国的管制效果,怎么可能再任由美国肆意在谈判中加码呢?
川普政府仍然沉浸在Eric Schmidt和Gramham Allison搭建的半导体出口管制框架下,BIS仅仅认为自己是在给曾经的出口管制政策打补丁。他们对稀土管制正在并将要给美国军工产业带来的严重困难还缺乏足够深刻的认知。
坦率地讲,从实力的角度出发,作者认为中国大陆的稀土出口管制完全可与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进行对等互换,甚至不用考虑关税的影响。但很显然,川普政府还完全没有做好这种心理准备。
所以,短期而言,中美需要一个喘息之机,去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各自(尤其是让美国)审视对方出口管制带来的真正压力到底是什么。基于此,双方才有可能重估牌局,开启真正的谈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存在任何搅屎棍或者提供各种误导性信息,都可能导致误判再次发生。当然,好在,美国的军工复合体究竟能否顺利生产,是一件十分确定的事。
最后,作者仍要强调,如果中国大陆的内需能够早日崛起,将会增加一个比稀土管制更要强大百倍的博弈砝码。
以上。


相关文章

  • 哭哭啼啼的贝森特!
    哭哭啼啼的贝森特!

    作者:星海舰长来源: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真是活久见,堂堂美国财政部长,竟然也被欺负了?我们都知道,最近几个月,特朗普已经越来越看不惯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了,所以把很多涉及国际贸易谈判的工作,都交给了美国财长贝森特。贝森特这个人虽然看起来温文尔雅,但的确要比卢特尼克难对付,以至于在国际上都有了一个绰号“优雅银狐”。可谁能想到,这位优雅的银狐,竟然也破防了?10月15日,贝森特在CNBC于华盛顿举办的“投资美国论坛”上接受采访时,突然情绪失控,点名攻击中国谈判代表之一的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

    2025-10-19 07:20:09
  • 中美的出口管制差异及误判风险!
    中美的出口管制差异及误判风险!

    原创: 慕峰来源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已获转载授权这个话题,在海外媒体和中文网络的讨论很多,并且不见减少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各方还在逐渐消化,并且还在等待即将临近的谈判时点。大陆中文网络关于稀土管制的情绪性言论非常多,但有效信息很少。海外中文网络同时存在完全相反的结论,认为稀土管制对美国而言只是小菜一碟,甚至有助于美国和盟友快速建立起完全脱离中国大陆的稀土供应链。海外尤其是美国专家对中国大陆稀土管制效果的评价是很直接的。美国知名智库CSIS的专家Gracelin Baskaran认为,此次稀土管制是...

    2025-10-19 07:20:07
  • 懂贼不死,美难未已——国家信用破产会带来毁灭性后果!
    懂贼不死,美难未已——国家信用破产会带来毁灭性后果!

    来源:畅明谈宏观(ID:changmingkan_889)懂王集团的信用破产二战之所以会打起来,关键在于希特勒毫无信用。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其他主要国家签订协议,却又屡屡自食其言。例如,希特勒与英国首相张伯伦签署《慕尼黑协议》,英国已做出牺牲与让步,但希特勒转手便撕毁条约,致使英国国内的亲德绥靖派彻底失去政治舞台。丘吉尔当时就指出,与希特勒的任何妥协都如同饮下苦酒,今天喝下一杯,明天就会迎来更大一杯。最终,正是由于希特勒反复背信弃义、单方面信用破产,才促使丘吉尔领导的强硬派上台执政,与德国走向不死不休的对...

    2025-10-19 07:20:06
  • 美国部长急哭也没用!大豆爆仓,物理层面上的爆仓!
    美国部长急哭也没用!大豆爆仓,物理层面上的爆仓!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自5月份以来,美国大豆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农民一边把中西部粮仓越堆越满,一边眼巴巴地祈盼着来自中国的订单。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琳斯都快急哭了,她的办公室堆满了“美国农业协会”、“美国大豆协会”以及各农业州议员发来的求助信、敦促信、恐吓信。她今年2月就职时称,“我在德克萨斯州狭长地带的一个养牛场里出生和长大,我知道是什么让美国的农民夜不能寐。”她发誓要帮助他们向全世界卖出更多的农产品。但这个倒霉蛋上任不久就遇上特朗普向全球发起“关税战”。虽然在白宫的高压之下,印度...

    2025-10-18 14:08:32
  • 可怜的泽连斯基,又被特朗普戏弄了!
    可怜的泽连斯基,又被特朗普戏弄了!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 牛弹琴(ID:bullpiano)作者:牛弹琴可怜的泽连斯基,感觉又被特朗普戏弄了。千里迢迢去白宫,飞行途中突然听到,特朗普又和他的死对头普京通电话了,而且一打就是两个多小时;他心心念念想要的美国战斧导弹,特朗普也答应提供,但现在又变卦了。还有,特朗普和普京约定,匈牙利布达佩斯见。挑其他地方不好,非要挑匈牙利。要知道,匈牙利是乌克兰最反感的欧盟国家,没有之一;都在欧盟地盘见了,也没叫泽连斯基。这不是羞辱是什么?但见还得见。国际政治,有时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弱者不得不在现实的舞台上,演...

    2025-10-18 14:08:30
  • 如何看待北京拒绝美国贸易代表的请求?
    如何看待北京拒绝美国贸易代表的请求?

    作者:龙牙来源:龙牙的一座山(ID:Longyadeyizuoshan)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100%关税。近日,北京拒绝了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的讨论请求。美国肚子里到底揣着什么鬼主意?这事儿你还得看达利特领班是啥表现。达利特领班是网友们新造的词儿,其实早就有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词:买办。有坐稳了买办位子的,也有想做买办而不可得的,总之这位子就是个生态位,你不去占我不去占,总有人会去占的。吊诡的是在中美脱钩成为现实的当下,这些买办们控制的媒体,反而是这个地球上最为“客观公正”的,他既不站美国一边,自然也不站...

    2025-10-18 14:08:28
  • 不再纯粹的亚太经合峰会!
    不再纯粹的亚太经合峰会!

    作者:李大闲人来源:地安门外一闲人(ID:damyyxr)庆州,古称金州,是古新罗国都城所在地。朝鲜半岛也曾有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分据半岛的北侧、西侧与东侧,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征战、选边。与中央帝国接壤的高句丽最为国人熟悉。当年隋炀帝一边挖大运河,一边骑兵攻打高句丽,结果国力不济,导致民变灭亡。击退了中央帝国的高句丽野心膨胀,一方面与北方的突厥结盟,联手对付替代隋朝的唐朝;一方面不断袭掠当时大唐的属国新罗,导致唐与高句丽关系持续紧张。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主动出兵高句丽,占领高句丽的10座城池,但因冬天...

    2025-10-18 14:08:27
  • 中美大豆,百年风云!
    中美大豆,百年风云!

    作者:星海舰长来源: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一艘远洋商船划开灰蓝色的海面,从中国上海驶向旧金山。一个身高只有一米五、体重只有90斤的中国女子站在栏杆旁,指节因紧握船栏而微微发白。她的行囊里除几件简朴衣衫外,便是用油纸层层包裹的一把种子——这是美国政府的托付,也是关系中国国际地位的关键钥匙。金韵梅不曾想到,她手中的种子,会在三十年后,彻底改变美国的国运。金韵梅更不会想到,也正是她这次本意是“让美国正视中国”的旅途,在100年后,让两个隔着太平洋的国家,...

    2025-10-18 14:08:23
  • 王影璐李昀锐手持糕点氛围甜蜜 互相投喂CP感满满
    王影璐李昀锐手持糕点氛围甜蜜 互相投喂CP感满满

    一组王影璐李昀锐拍摄的宣传照释出。图中,两人端着一盘甜点,CP感满满。...

    2025-10-18 09:22:21
  • 杨幂着白色蕾丝吊带秀好身材 套棕红色大衣气场超A
    杨幂着白色蕾丝吊带秀好身材 套棕红色大衣气场超A

    杨幂参加维密大秀的美照曝光,只见她身穿白色吊带,好身材一览无余。...

    2025-10-18 09: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