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要地,即将失守!
来源:毛豆论道
至关重要的红军城,即将失守。
2025年11月初,“俄乌战场”传来重磅消息,经过艰苦战斗,俄军攻占了红军城。没错,就是那个战略地位极为关键,一年前就被各路媒体广泛讨论的红军城。
现在,基本被俄军拿下了。这一重要的战场转折点,将对战局带来深远影响。

红军城为什么重要?
要知道,红军城是个双子城,也就是包含两部分,分别是西边的红军城本体,和东边的季米特洛夫,两座城市,合称“红军城”,人口约12万,算上周边村庄和小镇,整个“红军城地区”,人口体量可以达到16万左右。
这个人口规模,放在人口不多的乌东,已经能排在前十了。同时,从上图可以看出,有5条公路和3条铁路穿过红军城,交通便利,可以连接多个方向。
体量不小+交通通达性好,两大优点,让红军城被乌军选为顿涅茨克前线,乃至整个顿巴斯地区的后勤中心,红军城市是该地区,最适合作为后勤中心的城市,没有之一。
周边其他城市,要么规模太小,储备不了多少物资和弹药,要么交通状况不佳,都不适合作为后勤中心。
目前,俄军攻占的,是红军城本体,季米特洛夫虽未被占,但处于合围状态,东面、西面、北面和南面,都被俄军拿下了,只剩下西北部一条泥泞的小路。
想撤退,都没那么好撤退了,夺回红军城又不可能,整体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了。失去红军城,就得另选一个城市做后勤中心,这绝对令乌军头疼。
红军城往西上百公里,没有一个城市,适合作为后勤中心,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要么城市规模太小,储备不了多少物资和弹药,要么交通状况不佳。
唯一适合的城市巴甫洛格勒,距离红军城整整一百公里。无论乌军怎么操作,后勤成本都将大幅提高。
除了作为后勤中心,红军城的位置,也很重要。
乌军在乌东,有两处地域十分重要,一是作为后期中心的红军城,二是作为大本营的乌东三要塞,也就是斯拉维扬斯克、克拉玛托尔斯克、顿河军士坦丁罗夫卡三座城市。
三要塞和红军城的距离,不算远,红军城就在三要塞的背后,从好的方面来说,它们一起构成一个坚固的防御网络。但从坏的方面,一旦失去红军城,三要塞的后方就暴露了。
而三要塞的东面和南面,已被俄军拿下,北面的红利曼,也几乎是俄军囊中之物了,丢掉红军城,意味着三要塞的东、西、南、北,都会出现大批俄军。
换了你是西尔斯基(乌军总司令),你绝对头大,这根本没法守。
对俄军来说,如果先攻三要塞,后面还得啃红军城,几乎是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啃,就算能啃下来,伤亡也小不了,想想都头大,能别这样就别这样。
现在,红军城即将拿下,对俄军来说,能四面包围三要塞,逼迫乌军离开,大幅减少伤亡,那是再好不过。
要是连三要塞都丢掉,那仗就没法打了,因为往西,就没有坚固的城镇带了,都是些小村庄,易攻难守,乌军将面临空前的被动。

显然,红军城的重要性,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乌军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调来了数万增援部队,誓要守住。
而俄军呢?
也知道不好打,没有贸然进攻。
一年前的2024年8月,俄军先头部队第2摩步旅,就抵达了红军城外围,许多人判断,红军城战役即将展开。但俄军就是不急于进攻城区,而是用了长达一年的时间,扫清外围。
经过一年多的拉锯,红军城的外围阵地,基本被俄军蚕食完毕,2025年7月末,俄军对城区的进攻启动,以三个集团军为主力,历时三个多月,按现在的态势,最终拿下,得到11月中旬。
但战役的结果,是没有悬念的。
目前,季米特洛夫包围圈内,还有5000到10000名乌军,大部分是缠着绿色识别带的“国土防卫旅”,说句难听的,乌军每次遭遇包围圈,就让“国土防卫旅”殿后,仿佛“国土防卫旅”就是不被尊重的消耗品。
而那些精锐部队,则能够优先离开。
攻克红军城,是俄军近两年来,取得的最大战果。
俄军开战以来,共拿下过四座大城市:马里乌波尔后,巴赫穆特、北顿涅茨克和红军城。
巴赫穆特和北顿涅茨克的价值,无法和红军城相提并论。
而马里乌波尔的体量,虽然比红军城大,但它本质上,是个亚速海沿岸城市,战略地位不算很重要,乌军也没有在这里,部署过多的资源和兵力。
唯独红军城,独一档的重要。
既被乌军所重视,体量又不小。
拿不下红军城,乌军在乌东的守备基本盘就在,丢了别的城市,也就是丢了一个城池而已,不太可能发生连锁反应。
而拿下红军城,让俄军看到了攻克乌东三要塞,拿下一大片筑垒地域的可能。
终于,不用再一个村、一个镇地啃了。
在双方均深陷困境、全凭意志力苦苦支撑的当下,一场重大胜利,必将让俄罗斯全国上下备受鼓舞,坚持战斗下去的决心。
战场上未能争取到的利益,谈判桌上自然也无从谈起。
泽连斯基寄望于欧美对俄罗斯施压,进而实现停战的想法,会变得更加不切实际。
俄罗斯会咬紧牙关持续推进战事,战场优势越是明显,在谈判桌上能争取到的筹码才会越多。
随着欧美援助力度缩减,乌军难以扭转溃败的态势。倘若未来依旧无法改变这一局面,当局势的量变积累到质变,乌军很可能会陷入一溃千里的境地。
乌克兰的战场形势越不利,欧洲面临的压力越大。因为欧洲实际上站在了中、美、俄三方的对立面。
面对俄罗斯,欧洲执意要击败对方,即便美国减少对乌军援,欧洲也宁愿自掏更多资金,也要持续援助乌克兰;
面对美国,欧盟因乌克兰问题与特朗普的矛盾不断升级;
面对中国,欧洲带着傲慢姿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横加指责,还屡屡将乌克兰问题与台岛议题相提并论;
一旦乌克兰战败,直白地说,欧洲被中、美、俄三方共同殴打的可能性,不是大,而是很大。
这一点,欧洲其实心知肚明,说什么,也不会轻易放弃对乌克兰的支持,但决心再大,终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乌克兰的命运无法改变,欧洲也终将回到它应该回到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