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正式入列,意义重大!
来源:大白话时事
微信号:xhdb66
今天福建舰官宣入列,舷号为“18”。
这个大家基本也都有预期,毕竟9月25日,国防部发言人在回应福建舰是否即将交接入列的问题时,就明确说了:“福建舰试验训练正按计划顺利推进,大家期盼的那一天不会太远。”

对于福建舰和电磁弹射,我在之前文章有详细分析过。
这里简单再聊聊福建舰入列的意义。
先顺带说明,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舷号是“16”,第二艘航母山东舰舷号是“17”。
然后跟航母同等级的两栖登陆舰。
目前075已经服役3艘,分别是
海南舰,舷号是“31”;
广西舰,舷号是“32”;
安徽舰,舷号是“33”;
此外,还有2023年下水的湖北舰,舷号是“34”。
以及2024年下水的076两栖登陆舰,命名为四川舰,舷号是“51”。
这里需要说明,076两栖登陆舰是带有电磁弹射,除了作为两栖登陆舰之外,还能作为无人机航母,大大提升了舰船的综合作战实力。
单从命名规律来说。
我们的航母肯定是不会止步于4艘,所以舷号20-29也都是预留给其他航母用的。
这就起码给了十几艘航母的命名空间。
当然,实际是否需要都用上,得看实际国际形势变化来决定。
以对标美国来规划的话,航母数量大概在7-10艘就完全够用了。
而且我方只有前两艘较为落后的滑跃式起飞。
从第三艘开始就采用最先进的“电磁弹射”,直接跳过了相对落后的“蒸汽弹射”。
而且可以预见,核动力航母未来也不会太远。
从航母综合作战实力来说,我们对标美国航母,也有后发优势。
美国现役航母有11艘,但大都服役时间超长,再加上美国制造业实力每况愈下,导致当前美国航母有些青黄不接。
美国的11艘航母,全部为核动力航母,其中“尼米兹”级10艘,“福特”级1艘,建造中的3艘均为“福特”级核动力航母。
其中即将退役的尼米兹号是1975年服役,服役长达50年时间,前段时间在南海连摔两架飞机的航母,就是尼米兹号。
美国有8艘航母是2000年前服役的。
只有3艘航母是2000年后服役,其中里根号是2003年服役、布什号是2009年服役。
然后就是2017年服役的福特号。
美国航母虽然都是核动力,但是只有福特号是采用电磁弹射。
但由于福特号的电磁弹射技术存在缺陷,这导致福特号的战斗力一直存在问题,长期趴窝。
福特号航母在2017年7月服役,但由于电磁弹射器、阻拦装置等设备频繁出现技术问题,战斗力形成时间被迫推迟,在2023年才进行首次战斗部署,比原计划的2018年推迟了至少5年。
福特级的第二艘航母,即“肯尼迪”号,原定交付日期已延至2027年3月,比最初预期晚了近三年,2027年能不能拿出来,都还是个问题。
10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日本中部横须贺海军基地的“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上向数千名美军官兵发表讲话时,吐槽美航母电磁弹射又贵又难用,并称将叫停所有电磁弹射项目,重回蒸汽时代。
然而问题是,美国只有一家公司可以生产蒸汽弹射,虽然这家公司没有像网传说法那样已经破产,但这家公司也确实关闭了蒸汽弹射业务,因为这家公司上一次接到蒸汽弹射订单,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那当年的技术团队早就解散了,现在让这家公司重新开启蒸汽弹射业务,跟重头开始估计也没啥区别。
特朗普这样开倒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让美国这样原地多瞎折腾,方便我们追上,并赶超美国。
电磁弹射技术本身就是比蒸汽弹射先进。
只是美国的电磁弹射技术路线不行,不代表电磁弹射技术本身不行。
在我国掌握电磁弹射技术之前,大殖子把电磁弹射技术吹上天,搞得像科幻黑科技一样。
但自从我国掌握了成熟的电磁弹射技术后,电磁弹射技术就被大殖子从黑科技宝座上纠下来,开始贬低电磁弹射技术。
再加上特朗普吐槽电磁弹射技术又贵又难用后,一堆大殖子就鹦鹉学舌,一时间电磁弹射技术仿佛都成了落后的技术了。
但事实摆在眼前,我国在9月公布了福建舰电磁弹射舰载机的画面,那个丝滑、那个效率、那个弹射力度,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
也只有精美的大殖子,还没有走出世界以美国为中心的认知,简单把美国电磁弹射不行,就扩大为电磁弹射不行。
我国的电磁弹射技术就是比美国的先进。
福特级航母2017年服役,一直到2023年才开始首次战斗部署,即使如此,一直到现在福特号还没有达到其设计的战斗能力。
根据五角大楼测试与评估办公室,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在“福特”号航母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的首次全面部署期间,“该舰及其舰载航空联队使用电磁弹射系统(EMALS)完成了8725次弹射起飞”。
然而,尽管硬件和软件进行了工程升级,但福特号的可靠性与往年相比没有显著改善。

“海军报告称,在福特号部署期间,该舰武器部门进行了11369次弹药装填作业,将1829580磅弹药运送至飞行甲板。然而,海军尚未达到设计参考任务所需的弹药装填和运输速度,”
评估办公室的报告还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舰员需要依赖舰外技术支持来修复硬件和软件故障。
据报道,“电磁弹射系统(EMALS)和主动空气推进器(AAG)在起降过程中对飞机施加的作用力方面也可以进行更精细的调整,从而扩大其适用机型范围并增加安全裕度。这尤其有助于未来福特级航母搭载更小、更脆弱的机型。这种灵活性对于未来支持舰载无人机作战至关重要。此外,还能减少单架飞机的磨损。
电磁升降机(AWE)旨在通过减少将弹药和其他物资运送到所需地点所需的时间,进一步提高福特号航空母舰的整体飞行作业效率。
然而,正如评估办公室所明确指出的那样,尽管福特号战列舰现在经常被部署,包括支援作战行动,但EMALS 和 AWE 以及 AAG 仍未发挥其全部潜力。”
也就是,福特号服役这么多年,还没有形成完整战斗力,处于一个半残状态。
究其原因,就是美国航母仍然停留在第一代综合电力系统(中压交流综合电力系统),也就是用交流电。
而我国福建舰已经用上了第二代综合电力系统,采用中压直流电制。
设计第二代综合电力系统的马伟明说:“第二代综合电力系统采用中压直流电制,突破了系统频率限制,降低了对原动机调速特性的要求,大幅减小了设备体积和重量,提高了系统效率和供电连续性。”
也就是,在最核心的能源供电上,我国已经领先于美国。
在能量源上,美国还保持先进,使用了核动力。
但在能量源转换为电力去供应舰船各式装备的“电力系统”,美国已经落后于我国。

有中国电磁弹射之父称号的马伟明,在2017年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目前是中压交流,还处于第一代水平,差我们一代。(他们目前)才开始做预研中压直流,要赶上我们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一项技术)领先不领先,先进不先进不是自己说的,需要世界同行评价,标准是客观存在的。”
这恐怕就是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可以如此快速成熟运用,而福特号航母磕磕绊绊长达8年时间,还不能成熟运用电磁弹射技术的症结。
在能量转化的关键环节,美国福特号航母出现严重问题。
今天媒体采访军事专家张军社称:“福建舰入列即可形成战斗力,若形势需要,可随时投入作战。”
这符合我在9月文章里提到的,我认为当前福建舰已经具备初步作战能力。
相比之下,福特号2017年服役,2023年才正式部署战斗,形成初步战斗力,直到现在还未形成完全战斗力。
而福建舰是入列即可形成战斗力,二者在对电磁技术的应用成熟差距有多大,可见一斑。
当然,福建舰应该还只是形成初步作战能力,距离要达到完全作战能力,应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包括人员配置,以及整个航母战斗群配置,都要跟上。
我个人认为,福建舰距离整个航母战斗群达到完成作战能力,应该也会很快,毕竟当前形势摆在这,时不我待,一切都要进入快车道里。
总体来说,福建舰形成初步战斗力的速度进展是非常快的,这说明我们的电磁弹射技术确实很成熟。
由于成熟的电磁弹射可以用更高效率让舰载机满油满弹起飞,所以可以让整个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半径大幅扩大。
军事专家张军社称:“结合舰载机和导弹的射程来算,福建舰航母作战群的作战半径可极大拓展。这个距离将使中国海军拥有远海综合攻防能力,其作战半径可覆盖西太平洋第二岛链。”
官方报道也提到:“福建舰服役后将使人民海军在远海大洋的攻防能力大幅增强,有力推动人民海军实现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的转型。”
这里有一个名词很关键,就是“远海防卫型”。
结合福建舰作战半径可以覆盖第二岛链来看,未来等004号航母入列,形成成熟的电磁弹射航母轮换后,第二岛链就不再是美方的专属,而是我们把第二岛链范围之内,都变成我方“防卫范围”,这是意义重大。
随着福建舰的入列,也意味着美军的第一岛链已经名存实亡。
也意味着我方已经具备随时完成历史大事的军事实力。
当然,有能力随时完成,但具体何时完成,还要综合各方面因素,综合国际局势、金融形势,来全方位考量,尽量找到一个能以最小代价完成历史大事的最合适时机。
此外,要完成历史大事,还需要更多的两栖登陆舰。
而航母的作用,是用来“区域拒止”美国的干涉。
福建舰的作用就在于,如果没有福建舰,美国干涉的可能性会增加。
而有了福建舰进行“区域拒止”的能力后,美国干涉的可能性就会大幅下降。
这也是“以战止战”的含义,“能战方能止战”。
我方的所有准备,肯定是以底线思维去准备,会以最糟糕的局面去准备,以假设美国会下场的前提去准备,才能做最充足的准备。
并且,只有在拥有能打疼美国,并且打败美国的实力后,美国才有可能不下场,降低特朗普铤而走险的可能性。
这次93阅兵之后,感觉特朗普在和我方见面时,眼神都清澈了不少。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