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路围剿高市早苗!
作者:低调老弟
来源: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
引言
今天凌晨2点56分,中国外交部官网公布一条重磅消息,副部长孙卫东“奉示”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
注意,“奉示”这两个字,分量极重,意味着这是来自最高层的明确指令。紧随其后的,是连珠炮般的“五个严重”定性和四记诛心之问,字字千钧,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压抑不住的怒火。
而这场外交风暴的导火索,正是上任刚满二十多天的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
这个女人一上台就疯狂试探底线:先在国会大放厥词,抛出“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暴论;转头又暧昧暗示日本可能突破“核禁忌”。11月7日,她更是在国会明确将台海局势与日本的“存立危机事态”挂钩,为日后出兵干涉铺路。
面对中方的严正警告,高市非但不刹车,反而一脚油门踩到底,强硬宣称“无需撤回发言”。
那么问题来了:她到底为什么这么疯?是纯粹的政客表演,还是另有图谋?
令她没想到的是,这套极端操作,不仅激怒了中国,更是让美国总统特朗普、日本外务省、自民党温和派及第二大政党立宪民主党,皆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对高市早苗的冒险路线,展开了一场五路“围剿”。
在《台湾有事,日本有事?》一文中,我们已经聊过高市早苗抛出“有事论”的逻辑,没有看过文章的读者,建议先读一下。

一、特朗普的撇清
11月10日,福克斯新闻主持人给特朗普挖坑,故意拿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的“砍头”帖说事,想诱导他说点狠话。
没想到,特朗普根本不接招,把问题直接捅向日本:“我们很多盟友也不是朋友,在贸易上占美国便宜比中国还狠!”
这话一出,全场寂静。
回想两周前,高市早苗还挎着特朗普的胳膊,笑得像中了彩票。谁料转眼就被“懂王”当面打脸,一句“不熟”直接划清界限。
特朗普为什么急着撇清与高市早苗的关系?
说到底,高市早苗的“台海有事论”,本质上是在赌美国会为日本火中取栗。
高市早苗不是傻子,对自卫队那点家伙什能没点数?这点武力在中国面前根本就不够看。
她其实早就看准了,日本要摆脱在军政上美国的占据状态,要打破日本的资源上限,要在国际身份上“洗白”,就必须挑起中美热战,最好中美能够打的旗鼓相当,日本再作为决定力量,以战胜国的身份捞好处。
所以日本右翼认为,只要美国还想继续维护其在亚洲的统治,就没有办法置之度外。
这就是“有事论”的逻辑依据。
这套“赌国运”的玩法,日本右翼不是第一次干了,美国能看不明白?
别看美国在贸易战、科技战上打得凶,在军事上却从来不敢真冒险。就连美国智库都承认,中国的工业产能、军工效率和装备成本,已经形成优势。
美国的军费高,但他们自己也清楚,如果全力开动,一美元的军工价值,都不如一元人民币。
一艘055大驱,中国造价8亿美元,18个月下水;一艘伯克III,美国要花25亿,等5年才能服役。真到了战时,中国的军舰能像下饺子一样铺满南海,美国能不能耗得起?
美国近十年来的战略路线其实非常清晰,那就是通过全球霸权这张老虎皮,多捞好处,绝不主动捅破军武这层纸。
所以我们看到,中美对抗大多是金融、贸易、AI、芯片、舆论等领域的软竞争。
特朗普这么精明的利己主义者,能不明白高市早苗这是想用日本的野心,绑架美国的国运?
更何况,中美刚达成贸易休战,美国正需要喘息。这时候替日本扛雷?
更让美国恼火的是,高市这一脚,不仅踩了中国红线,也踹到了美国的逆鳞。
安倍时代的“集体自卫权”,好歹是跟着美军后面出动;高市却要把台海定为日本“存亡危机”,把美国绑上战车。
这等于把美国逼进两难绝境:
不管日本?盟友体系信誉崩盘。
管了日本?等于开盟友绑架美国的先例,日后韩国、菲律宾有样学样怎么办?
特朗普要的是“战略模糊”,高市却非要“明确表态”。这已经不是不懂事,这是砸场子。
其实特朗普早就防着这一手。今年7月石破茂输掉参议院选举时,他就拼命给石破茂输血,在关税谈判中大幅让步,甚至专门安排访日替他站台。
可惜,终究没挡住高市早苗上位。
如今的高市,被特朗普切割后不但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连“大佐”军衔都要恢复。

特朗普的切割,意思就一句:你要作死,别cue我。你想当棋盘上的棋子豪赌国运,但我才是下棋的人。
果然,就在高市早苗得意忘形时,日本内部的第一支冷箭,已经从外务省射了出来。
二、外务省的离心
高市早苗的涉台狂言刚一出口,日本外务省反手就是一记“背刺”。
据韩国《朝鲜日报》爆料,外务省第一时间跳出来澄清:那只是首相的个人看法。高市措手不及,被迫改口称,不会将其作为“政府统一见解”。
这一幕,完美印证了安倍晋三在回忆录里的吐槽:外务省这帮官僚,从来就不是省油的灯。
安倍笔下,外务省的黑料比比皆是。
能背着首相私下和朝鲜做交易,在回国的飞机上就敢逼宫要求援助朝鲜;美日之间的密约,他们当成私家宝贝,看人下菜碟决定告不告诉首相;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时,他们动不动就怂,生怕中国动用一票否决权,还反过来吐槽安倍这些政治家“不懂常任理事国的可怕”。
作为安倍的铁杆迷妹,高市早苗当然知道外务省是个“在中国人眼里反华,在日本人眼里媚中”的迷之机构。
安倍对付他们的手腕是“又打又拉”,成立内阁人事局夺其人事权,成立国家安全保障局又给他们留了发挥余热的退路。
到了高市早苗掌权,对外务省变成了又打又打,没完没了地打。
她一上台就把外务次官出身,才干了九个月的国家安全保障局长撤掉,用驻印尼大使下克上,压现任外务次官一头。
在官僚系统内,这就叫倒反天罡。
更狠的是,她还下令成立国家情报局,与外务省事实上的延伸机构国家安全保障总局地位等同,让原本矮一头的情报官,也就是特务,和外交官们平起平坐。
被逼到墙角的外务省,终于亮出了他们“避重就轻,阳奉阴违”的看家本事进行报复。
外务省把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定性成个人看法。言下之意,就是不承认其官方性质。一边甩锅,一边给高市早苗拆台。
关于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对高市早苗的砍头言论,自民党外交小组和外交调查会要求外务省将薛剑列为不受欢迎的人,驱逐出境。外务省果断推诿扯皮:“要求中方为了不要对日中关系的大方向造成影响而妥善应对。”这就属于不仅不跟风起哄,连传话都不给传了。
深究外务省与高市早苗的矛盾会发现,这不只是因为高市早苗对外务省连番打压的私人恩怨。
即使高市早苗不这么干,外务省也还是会跟她过不去。
因为高市早苗是日本第一个效仿特朗普,依赖社交媒体,绕开官方渠道释放外交信号的首相。
这就等于架空职业官僚的权力。
架空权力尚且能忍,但高市通过极端言论收割的支持率和选举红利,官僚系统一分钱都分不到;而她惹出的滔天国际争端,却要外务省全体陪她一起背锅。
如果外务省不围剿高市早苗,以后的首相都这么干,外务省就不是忍几年的问题,而是永世不得翻身。
三、自民党的撕裂
高市早苗天天把“安倍继承人”挂在嘴边,但现实很骨感——自民党内根本没人能完全接下安倍鼎盛时期的基本盘。倒不是安倍真有多神,而是在他死之前,自民党就已经分裂。
2021年扶持高市早苗上位失败以后,安倍也从自民党核心衰退成了极右翼代言人,标志性动作就是他在这时候第一次提出了“台湾有事论”。
安倍生前,岸田文雄就已接管温和派,后来一路扶持石破茂,石破茂又力捧小泉进次郎——这条线,是妥妥的“岸田系”。
安倍遇刺后,麻生太郎、高市早苗、小林鹰之这批人扛起激进派大旗,勉强算一个阵营。
而高市早苗这次涉台言论一出,立刻引来党内围攻。
前首相石破茂直接表态反对;以“说废话”闻名天下的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这回一句废话没有,却把阴阳怪气玩出花来:“何种事态属于存亡危机,应由政府综合判断,首相发言也是出于这一宗旨。”
表面是肯定,实则在说:这事儿得内阁集体决定,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
连激进派内部也在捅刀。
元老麻生太郎不愿看着她坐大,一边对高市早苗的外交危机冷眼旁观,一边准备访问韩国与首相争夺外交资源。私下还吐槽她毫无外交常识。
少壮派小林鹰之趁机以政务调查会长身份主导防卫费议题,明抢激进派内部支持率,摆明要挡她的路。
高市早苗如今是外惹中美、内失人心,但她还真不是省油的灯。
据不同机构统计,高市早苗在日本的支持率是64%到80%,看似站在了风口。
但要搞清楚:支持她的人,多数不是死忠粉,而是“围观群众”。
极右翼死忠要的是修宪、“国家正常化”,他们只反思“战败”不反思侵略,总想靠一场胜仗洗刷耻辱。
而普通民众要的只是“小日子过得不错”,在岸田、石破茂没能解决滞涨之后,他们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押注高市这把“极端牌”。
但危机也在逼近:今年自民党总裁决选中,小泉进次郎的国会议员票只比她少4张,地方票少25张。差距微乎其微。
如果高市继续靠“邪修”牺牲国家利益换支持,自民党温和派很可能被彻底踩在脚下。
而这,正是她与时间赛跑的困局。
四、立宪民主党的陷阱
11月7日,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突然出现了一场预谋已久的好戏。
立宪民主党议员、前外务大臣冈田克也,在本该审议预算的场合,突然剑走偏锋,向首相高市早苗抛出致命一问:台湾有事,是否够得上日本动用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
这一问,打的高市早苗措手不及,可以说是经过精密计算的陷阱。
若高市回答软弱,必将令其极右翼基本盘大失所望;若她强硬冒进,则正中立宪民主党下怀。他们可以借中美外力,对高市进行“借刀杀人”。
这套“引外压打内政”的玩法,是在野党的传统艺能。
当年靖国神社问题,就是其前身社会党率先炒作,彼时还是鸽派当家的自民党不得不重视中韩抗议。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考题,高市的答辩显得啰嗦而狼狈:“若动用战舰、伴随使用武力…有可能构成…需视具体情况…由政府综合判断…”
支支吾吾,底气不足。
眼看高市一脚踩进坑里,同时惹怒中美两大巨头,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几乎要笑出声来。他强压喜悦,摆出痛心疾首的姿态公开批评:“感受到了首相独自贸然前行的危险性…历任首相都懂得克制…难道不应格外谨慎?”
没有人比野田佳彦更乐于见到高市早苗口无遮拦。
2024年,立宪民主党凭借自民党的黑金丑闻,在众议院猛增50席,而自民党暴跌67席后,首次沦为少数派政府。
然而这场胜利暗藏危机:民众对自民党温和派的不满,正将选票推向极右翼。
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作为自民党的老对头,立宪民主党却得千方百计保住石破茂的少数派政府,坚决不发动不信任投票。
因为他们深知,若让高市早苗这种极端派凭借高支持率赢得下次选举,立宪民主党的席位必将暴跌,党首野田佳彦的政治生命也将终结。
更致命的是,高市作为首相有权提前解散众议院,这也意味着留给野田佳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立宪民主党作为中左翼政党,是维护和平宪法的关键力量。高市早苗若要修宪,必须争取国会三分之二以上支持。
目前,立宪民主党与日本共产党的席次之和刚好超过三分之一,成了阻挡修宪的“护法金刚”。
这场斗争,远不止是执政权之争,更是对日本和平宪法存废、国家走向何方的根本性对决。
立宪民主党比谁都更需要绞杀高市早苗的支持率,而中国,也需要这支力量拖住日本挣脱战后体制的脚步。
五、中国的战略
聊完了前面的四路割裂与围剿,我们不妨把视线拉高,重新审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中日关系的棋局,究竟该怎么看,又该怎么下?
长期以来,许多人都陷入一个认知误区,认为中日关系永远跟着中美关系的指挥棒走,是绝对的“神同步”。
但这个理论根本解释不了历史:
为什么在1990-1991年西方集体制裁中国时,日本大藏大臣桥本龙太郎和首相海部俊树会顶住压力率先访华?
又为什么在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中美关系缓和的当口,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却连续参拜靖国神社,把中日关系推入冰点?
事实是,中美关系决定大势,但日本那“不完整却真实存在”的主权,总能在缝隙中制造“小气候”。
在冷战刚刚结束,中美关系紧张的九十年代,自民党鸽派与中国携手推动两国关系逆势上扬。在自民党鸽派毁于三次公开分裂,导致鹰派主宰日本政坛以后,中日关系又比中美关系早了十几年进入下行期。
如今,自民党鸽派早已衰落,但自民党一家独大的时代也已落幕。
坦率说,碎片化了的日本政坛更利于美国摆布。但中美都不愿意看到高市早苗出来整合,或者,整活儿。
当下的关键在于,当美国在台海后撤时,我们需要中日关系和中美关系同步,绝不能让高市早苗逆转大势。
幸运的是,高市的疯狂不仅惹怒中美,也把日本国内势力得罪了个遍。
中国施压、美国撇清、官僚拆台、执政党阴阳、在野党挖坑。这五路打法,远比中国单独施压要高效得多。
有人会说:让中日关系恶化、经济降温,不是正好让日本民众尝到苦果?
但高市早苗完全可能“借苦难造神”,把经济困境扭曲成“中国打压”,把更多迷茫民众转化为极端死忠。
真正的破局关键,在于让日本内部有人把“日子变差”归咎于高市的激进路线;有人把她想推的政策搅黄;有人不断设局让她犯错。内外合力,才能让她加速失势,连带其极端主张被主流抛弃。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朋友说,费这个事儿干嘛?犁庭扫穴不就完事了吗?
从政治角度,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团结大多数打击极少数,打一派拉一派。这都是教员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不能丢。
从战略战术角度,战术是选择之后能赢,而战略,是随时有得选。
比如在中美和中日矛盾之间,判断哪一个作为主要矛盾?
比如批判日本政府、自民党还是聚焦高市早苗个人?
比如是趁高市早苗送人头,采取武斗,还是等她被文斗下台?
比如是把日本宪法看做封印日本军国主义的结界?还是看做日本脱离美国干预必不可少的一步?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冷静权衡的选择题。
对已经伸过来的“脏脑袋”,我们既要有“毫不犹豫砍掉”的果决;
更要懂得用“五路围剿”的分化瓦解,以最小代价掌控全局。
既要有雷霆之威,又要有运筹帷幄的从容。
这才是真正的大国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