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印度的喉咙!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01危机重重
现在印巴对峙,时不时传来枪声。很多人没想到,一次恐怖袭击,竟然可能引发两个拥核国之间的战争。按常理,作为邻国,印巴两国应该携手反恐,为什么要彼此干仗呢?当然大家可以说双方有仇。
为什么有仇呢?毕竟双方信仰不同。但世界上信仰不同的国家多了,也没见谁像印巴这样,时不时干架。除了信仰之外,还有就是双方存在领土争端。现实中有领土争端的国家也不少,为什么只有印巴对抗如此激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克什米尔实在太重要了。
因为克什米尔,印度对巴基斯坦不仅欲图之,还欲除之。
巴基斯坦面对咄咄逼人的印度,只有挺起胸膛,迎难而上。好在背后有中国坚定的支持与美国断断续续的援助,巴基斯坦才可以和印度周旋。
南亚大陆上的古印度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印度又以古印度文明的继承者自居。
迄今为止的考证显示,古印度文明最早发源于印度河流域,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个大城市(公元前2000年前后)为代表。它们都在印度河中游的五河平原上,如今都在巴基斯坦境内。
换句话说,南亚大陆的文明源头在巴基斯坦。但是,控制了克什米尔,就可以图谋五河平原,威慑伊斯兰堡。
历史上,从中亚而来的雅利安人沿阿富汗方向翻越兴都库什山脉,抵达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古印度文明、构建了以印度教和种姓制度为代表的新秩序。
他们如今依然是南亚的上等人,处于金字塔顶层。大家现在看到的宝莱坞金发碧眼的明星都是雅利安人,印度大部分白色议员都是雅利安人。
印度人依然尊奉雅利安人创建的历史文化,但这种文化是从巴基斯坦方向传到印度的,而巴基斯坦已经改信穆斯林。
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为何纠结如此之深?
答案在于,除了信仰,还有搬不走、避不开的地缘宿命。

02地缘宿命
众所周知,南亚大陆地缘得天独厚。背靠青藏高原,面朝印度洋,右为伊朗高原,左为中南半岛,地缘极好;
印度河与恒河贯穿其间,物产极为丰富。
南亚大陆面积比东亚小得多,但人口比东亚还多,可见其土地之肥沃。
印度河其实和印度关系不是很大。首先,它是一条国际河流,从中国(在中国境内叫狮泉河)流入印度,再从印度流入巴基斯坦。其次,印度河绝大部分在巴基斯坦手中,只有克什米尔地区有一段被印度控制。这次印度就是利用那一小段印度河,给巴基斯坦使绊子。
从印度角度看,印度河是南亚文明的发源地,是印度历史文化的源头,如今却落到不信奉印度教的巴基斯坦手中。所以在“印度梦”里,印度不仅要拿回克什米尔,还要拿回五河平原。
但从巴基斯坦的角度看,完全是另外一个画面:南亚文明从巴基斯坦传向印度,印度不知感恩还胡搅蛮缠,欺人太甚。
两国认知差距为何这么大?
答案是需要换一个角度看。
南亚大陆的历史是一部入侵者的历史。
雅利安人就是南亚大陆的第一批入侵者。随后波斯人、马其顿人、塞人、大月氏、突厥、阿拉伯人、伽色尼人,阿富汗人、帖木儿蒙古人等等,轮番入侵南亚大陆,同时这些入侵者也带来了各自的文明在南亚传播。
所有这些入侵者(除英国殖民者从海上到达南亚)都是翻越兴都库什山脉,从克什米尔地区进入南亚大陆的印度河平原,再进入恒河平原。
简而言之,不论本土文明还是入侵者带来的文明,都是从巴基斯坦传向印度。
但是这种模式在阿拉伯人入侵之后,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我把它叫做文明大峡谷。
03文明大峡谷
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
印度:卧榻之侧岂容……
巴基斯坦:闭嘴!我的卧榻之侧怎么总能听见你的呼噜声?!
话说当年雅利安人征服了很多地方,在南亚创建了印度教,在中东创建了拜火教。
印度教一直延续至今,拜火教早已烟消云散。
关键原因就在于,印度教征服了南亚,而拜火教没能征服中东。
中东生活的闪米特游牧民族(主要是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和雅利安人一样善于创建宗教。犹太人创建的犹太教、基督教,丝毫不逊色雅利安人创建的宗教。
阿拉伯人创建的伊斯兰教,更是战斗力超强,横扫中东(同化了拜火教),并且向非洲、欧洲、中亚、南亚辐射。
向东的一支阿拉伯人,从伊朗高原进入印度河流域,给南亚送去伊斯兰文明。
几百年之后(中间经历了好几拨侵略者),伊斯兰化的蒙古人在南亚大陆上建立了莫卧儿(“蒙古”的音译)王朝,可以看做是帖木儿蒙古帝国的“续集”。
莫卧儿王朝从1526年开始至1858年,统治南亚的时间长达三百多年;帝国精英信仰伊斯兰教,大部分民众仍然信仰印度教。它只是伊斯兰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汇点。
也就是说莫卧儿王朝没能让伊斯兰文明征服南亚大陆。伊斯兰文明只在西部的印度河流域和东北部的恒河流域落地生根,其他地方依然是印度教势力。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对峙,造成南亚大陆上的文明大峡谷。
如此便形成这样一种局面——
站在巴基斯坦角度,印度人顽固不化,没有接受伟大的伊斯兰文明。
站在印度角度,巴基斯坦被伊斯兰文明征服、背叛了印度文明传统。
英国殖民者到了南亚大陆之后,刻意制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冲突;离开南亚大陆之后,又刻意埋下诸多“政治地雷”。
所以如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从几千年之前一直延续到现在,复杂程度一点不亚于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巴尔干半岛”。
所有这些复杂的往事都演变成如今的生死博弈。
写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印度调兵遣将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克什米尔)”
如果印度通过出其不意的战争拿下克什米尔,下一步就会居高临下抢夺五河平原,让巴基斯坦彻底沦为猎物。
因为——
拿下克什米尔,相当于彻底锁死巴基斯坦水资源,解决了印度西北供水问题。
拿下五河平原,印度河文明(南亚文明的起源)就到了印度手中,印度的历史文化传承也就理顺了。
同时从战略态势上阻断巴基斯坦和中国的连线,把“中巴经济走廊”拦腰截断。
——印度崛起的外部羁绊全部解除!
反过来,如果巴基斯坦拿下克什米尔,就能彻底掌控印度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整个印度西北部就成了犄角旮旯,印度外部条件恶化,崛起更难。
巴基斯坦就会成为印度命里注定的克星。
从大国博弈的角度看,中国在南亚的战略,除了遏制印度对中国领土的野心,也应该帮助巴基斯坦守住克什米尔。
扼住克什米尔,就是扼住印度的喉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