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占豪
来源公众号:占豪
微信ID:zhanhao668
谁是美国定下的最大对手?早在2017年特朗普就给出了答案——中国!所以,美国的真正目标从来不是俄罗斯,从来都是中国!美国想把俄罗斯拖垮,根本原因就是想接下来全力对付中国,这话不是占豪说的,是北约秘书长!所以,我们现在和未来较长时间,都不要忘了这一基本的美国逻辑。美国想把中国搞趴下,直接对抗已经是不能了,美国自己也知道,所以他过去些年一直在推动一件事,那就是“新冷战”,因此一有机会美国就想推动这件事。特朗普本来想忽悠俄罗斯,结果普京不上当,于是就有了最近几天特朗普正在想办法推进“新冷战”的这个现实格局。最近,我们都看到了,以法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开始向波兰大规模调兵遣将,北约秘书长吕特宣布启动“东部哨兵”行动,丹麦、法国、德国等国派遣F-16、“阵风”等战机支援波兰。这一系列军事动作,表面看是针对俄罗斯在波兰边境的无人机事件做出的反应,实则暗藏美国更深层的地缘政治算计——美国正试图以“新冷战”为名,裹挟整个西方,试图与中国、俄罗斯展开全面对抗。这场棋局中,中俄若稍有不慎,恐将落入美国精心设计的陷阱,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重大麻烦。波兰无人机事件成为近期焦点。9月12日,波兰政府称有俄制无人机进入其领空,并向北约提出紧急磋商请求。尽管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表示愿与波兰合作调查,但北约已启动“东部哨兵”军事行动,英法德等国部队和装备正向波兰集结。北约秘书长吕特强调:“东部哨兵”行动需欧洲国家共同参与,以确保东翼安全。波兰作为北约东翼的重要支点,正成为美国牵制俄罗斯、稳定欧洲安全格局的关键节点。美国的算盘打得精准:一方面,借波兰事件强化北约对俄军事威慑,逼迫欧洲盟友承担更多军费;另一方面,通过渲染“俄罗斯威胁”,迫使北约国家在能源、关税等问题上向美国妥协。美国并未直接介入俄乌冲突,却通过军事压力榨取欧洲利益,同时将矛盾外溢至亚太。北约秘书长吕特曾直言:“北约东翼安全需欧洲主导。”但现实是,欧洲既无力承担军费激增的压力,又无法在能源问题上与美国达成一致。德国2025年军费已占GDP的2.1%,财政赤字率却逼近70%;法国、匈牙利等国仍依赖俄油进口。美国以“集体安全”为名,实则让欧洲成为大国博弈的炮灰。美国试图通过“能源-关税-安全”三重捆绑,瓦解中俄战略协作,制造中欧尖锐对立,从而形成“新冷战”格局。2025年3月,普京与中方领导人通话时明确表示:“俄中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是,美国仍在反复试探:一方面,以“能源武器化”威胁欧洲,要求彻底切断俄油进口;另一方面,以“中国威胁论”诱导北约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这种“双轨并行”的策略,是美国的双重目标的意图,既想削弱俄罗斯,又企图孤立中国。但是,坦率说,美国的想法其实是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毕竟你要削弱俄罗斯中国不答应,这个立场中国已经对欧洲明确表态,因为中国知道削弱俄罗斯的目的是为了最终对付中国,中国不会允许俄罗斯失败;美国孤立中国也是完全不可能的,毕竟中国是13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全球贸易体系下,中国是全球一多半国家的首要利益,那你美国怎么可能孤立?所以,在占豪看来,这都是美国的一厢情愿,无用功,早晚把自己累死!而且,事实上特朗普上一届任期分化中俄就失败了,这一次更不可能。战争导致俄罗斯与美西方在经济上没有直接联系,客观上样也让俄罗斯更加依赖中国,你美国又怎么可能将中俄分化开呢?而且,现在的中俄贸易本就以本币结算为主,和美国都已经没关系了,你特朗普和普京打击给电话就想搞定一切?复杂的问题怎么可能有简单的解决办法呢?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试图通过北约平台,将对俄制裁扩大至对华施压。特朗普甚至已经开始忽悠欧洲盟友,如果欧洲愿意对中国和印度实施50%到100%的关税,美国会跟进。特朗普,简直是在侮辱欧洲人的智商啊!这已经暴露了美国的真实目的,美国依然是想拉上欧洲盟友与中俄打“新冷战”。只是,对欧洲来说,会愚蠢到自己变成美国的炮灰吗?拭目以待。面对美国的“抽血式勒索”,欧盟内部矛盾激化。2024年数据显示,欧盟对华出口额达2133亿欧元,而美国对欧能源出口承诺的7500亿美元协议,至今仅落实不足10%。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公开质疑:“安全保障为何必须由美国主导?”但德国、波兰等国已深陷美国军事体系——2025年德国军费占GDP的2.1%,波兰则将在明年达到5%水平,财政压力巨大。美国以“反俄”为由施压欧盟对华加税,实则是将欧洲企业推向与中国“硬脱钩”的深渊。德国IFO经济研究所预测,若欧盟对华全面加税,2026年GDP或缩水1.8%,通胀率飙升3%以上。其实,在占豪看来,如果欧盟真的与中国搞硬脱钩,真实情况会比预测残酷得多。欧盟的“战略自主”已沦为笑谈。法国试图通过“欧洲政治共同体”平衡中美俄,但马克龙政府刚在中欧电动汽车谈判中让步,转头又在关税问题上对美示好,结果反被美国指责“军费不足”。这种“首鼠两端”的策略,最终只会让欧盟陷入更大的困境。但是,欧盟如果能保持战略稳定性,继续以稳为主,美国还真没办法,欧盟现在需要做的是,给中欧合作空间,深化中欧合作,对冲美国施压。面对美国的“新冷战”胁迫,中国早已亮明态度。9月11日,商务部发言人强调:“中方将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历史经验表明,中国从不屈服于外部压力。2025年中美关税战中,中国通过稀土、新能源等领域的精准反制,迫使美国暂缓高额关税,到现在中美虽未达成一致,但已经让欧洲感受到了实力带来的世态炎凉。当前,中俄能源贸易本币结算比例已达80%以上,黄金储备合作深化,美元霸权的“武器化”已显疲态,欧盟会在这种时候去在中美之间彻底站队吗?这其实是一个智商问题。但是,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所有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达到的目的,在中国身上都将遭受当头一棒,中国人根本不吃那一套!中国更以“非结盟”模式扩大战略空间。一方面,中俄海军在太平洋联合演习如期举行;与此同时,中国与巴西等金砖国家达成一系列贸易促进协议,以及本币互换或结算的协议或共识。这种“去美元化”的经济协作,直接削弱了美国的金融制裁能力。而美国试图拉拢菲律宾、日本等盟友在台海、南海挑衅,但现实结果是,这些盟友在中国面前都只能灰头土脸,得不到任何实际结果。美国的战略焦虑源于实力此消彼长。2020年,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是全球第一,稀土加工产能全球占比超90%。而美国国债利息正在向万亿美元大关迈进,2025年军费占GDP的比例正向3.5%大关迈进,远超欧洲的2%,距离冷战时期的5%已经很近了。然而,中国则相反,军费仅占GDP的1.5%,但通过“9·3”阅兵我们可以看到,“东风-61”、“歼-20S”、东风5-C已经列装部队,军事现代化在加速推进。中美的竞争,实际上时间在中国这边。占豪在2025年8月的文章中就警示,美国“新冷战”的终极目标是将中国拖入军备竞赛泥潭。但中国始终以“发展优先”破局:科技攻关聚焦芯片、大飞机等高端制造,C919量产使民航市场摆脱美欧垄断;南海岛礁建设与北极航线开发并进,地缘战略空间持续拓展。正如王毅外长所言:“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中国以静制动的智慧,让美国的“冷战剧本”屡屡落空。从俄乌战争到现在又过去超过3年半了,美国也没把“新冷战”真正制造出来,接下来除非欧盟昏头了,否则美国将依然失败。可能有人会说,如果美国成功了呢?那就是以牺牲欧洲为大家,因为中国早就做好了布局,中国经济对美西方的依赖已经严重下降,反过来美西方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并没有实质性减少。美国的“新冷战”不能说绝对不会成功,但这种叙事已经不符合时代,哪怕一时成功,他既无法对中国造成根本性伤害,也无法让欧盟持续发展,所以必将走向破产。北约秘书长吕特呼吁巴西、印度施压俄罗斯,但金砖机制已正式吸纳10国,申请国数量更是超过40个,上合组织也有很多国家要加入,这实际上表明,美国想搞倒中国,已经不可能了。欧盟内部,匈牙利、斯洛伐克拒绝签署对俄石油禁令,波兰军费激增引发国内抗议。俄罗斯以核威慑稳住欧洲战线,中国则以全产业链优势突破技术封锁——中俄的“非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协作模式,使得美国不太可能在全球制造尖锐对立,而哪怕美欧联合起来与中俄对立,世界范围内的大对抗性的“新冷战”也很难形成,所以中国的战略和政策,恰恰是破解“新冷战”的密钥,美国战略上逆世界好留,不可能成功。美国政客的狂躁,掩盖不了其霸权衰落的真相。当不久的将来中国军舰巡航大西洋,当人民币结算覆盖亚非拉,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140国支持,美国的“冷战幽灵”终将在多极世界的浪潮中消散。战友们都清楚,这场终极对决的胜负手,不在波兰的战壕,而在美国与欧盟的算盘能否打得响。而中国要做的,仍是埋头发展,静待东风——一旦美国逼至墙角,雷霆万钧的反制将令其终生难忘。但是,只要中国还有发展空间,美国就挡不住中国前进的脚步。面对这样的中国,美国“新冷战”的策略注定失败,但是作为中国和俄罗斯,要对美国的企图做到心里有数,该反击绝不手软。面对这种形势,中国越强硬,全球的战略回旋空间越大,美国战略目的反而会越快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