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的厨师》里的拌饭,如何勾起韩国人百年来的辣味记忆?
由润娥、李彩玟主演的Netflix韩剧《暴君的厨师》一开播就引起热烈关注,收视率节节攀升,第6集更刷新自身最高纪录来到12.7%。剧情讲述米其林三星主厨延志永(林润娥饰),在日蚀当下翻阅一本朝鲜食谱《望云录》,意外穿越回朝鲜时代,并邂逅拥有「绝对味觉」的暴君李献(李彩玟饰),一场跨越时代的料理与爱情旅程就此展开。
李献初次尝到延志永的料理便惊为天人,特别是「奶油辣椒酱拌饭」一出场,观众才惊觉:韩国料理里如今不可或缺的「辣味」,在朝鲜时代竟然尚未出现。那么,现代韩国人「无辣不欢」的饮食习惯究竟是如何养成的?辣椒又如何渗透进韩国人的生活,甚至演变成文化输出的代表符号?
辣椒初登场:韩国人嗜辣,其实是后天养成
普遍印象中,韩国人爱吃辣仿佛写在基因里。然而事实上,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传遍世界。据说辣椒大约于16世纪壬辰倭乱期间传入朝鲜半岛。值得一提的是,现今韩剧、韩综中经常出现的「青阳辣椒」,其实是1983年才被培育出的新品种。
辣椒渗透韩国饮食:转折点是「祭祀」
在辣椒传入前,朝鲜饮食多以盐作为主要调味。然而随着祭祀文化的兴盛,腌制鱼类的需求增加,导致盐的价格高涨且供不应求。辣椒此时成为最佳替代品,不仅提升菜肴风味,也因适合在韩国气候条件下大量栽种,价格亲民,逐渐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到18世纪,辣椒已广泛渗入韩国饮食文化。
战后集体记忆的载体:部队锅、辣炒年糕问世
1953年韩战后,民间物资短缺,居民捡拾美军基地遗留下的罐头火腿、起司等食材,搭配韩国泡菜、辣酱煮成汤锅,令人食指大动的「部队锅」因此诞生,随着时间演变至今,部队锅从庶民美食变成国民美食,不仅抚慰了当时的庶民生活,也逐步成为韩国经典国民美食。
至于辣炒年糕的原型,则是以酱油、牛肉、蔬菜制成的宫廷料理。直到战后才加入辣椒酱,演变成街头小吃,并一路流行至今,成为最能代表韩国庶民文化的经典之一。
韩国人有多爱辣?生理与心理的双重依赖
从生理角度来看,辣椒能祛湿生热,对气候湿冷的韩国而言,是经济实惠又具养生效果的「暖身圣品」。心理层面则更耐人寻味:在高度竞争与压力环伺的韩国社会中,辣椒中的「辣椒素」,能促进脑内啡分泌,带来短暂愉悦与快感,让人愈吃愈上瘾。
尤其每每遇到国家危机,像是金融风暴、就业市场低迷等,韩国人随着压力感加剧,对辛辣食品的需求也急遽增加。新冠疫情期间,韩国CJ物流于2020年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该年度确诊人数最高的3月份,炒年糕、辣鸡爪、辣猪蹄、辣凉面、麻辣烫等食品配送量,相较去年同期增加168.4%,再再显示韩国人渴望辛辣食物的刺激,来持续应对社会压力。
工业化推波助澜:辛拉面打下国际知名度
随着农业时代走向工业时代,作为韩国食品公司的领头羊「农心」,是将韩国辣味料理推广至全球的最大功臣,将即时面品牌化、标准化,尤其1986年推出的辛拉面,至今仍畅销不断。
「K-Spicy」风靡全球
进入21世纪,随着韩剧与K-pop在全球的爆红,韩式料理也被推上世界舞台。泡菜、辣炒年糕、辛拉面、大将汤、部队锅,都成为韩国文化输出的重要一环,辣味已然成为韩式料理的标配。
而社群媒体进一步助攻,吃播(Mukbang)与「吃辣挑战」等现象,让韩国辣味在全球年轻世代间掀起一波波热潮。 「K-Spicy」不仅是味觉体验,更是一种带有挑战性与娱乐性的文化符号。
仅花百余年,韩国辣已成国族认同
仅仅百余年,韩式料理就与辣味画上等号,2013年,泡菜更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韩国政府甚至将11月22日订为「泡菜日」。
韩国辣味的演变,是食品科学、历史文化、社会风气与媒体力量的交织结果。 「无辣不欢、嗜辣成瘾」成为韩国人对自身认同感、归属感的重要象征,风靡全球背后,当然少不了文化行销付出的心力,将韩国人爱吃辣的形象深植全世界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