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印闲生
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根据路透社发布的一则消息,今年3月份特朗普政府曾考虑过一项计划,以《防扩散安全倡议》为根据,在海上拦截并检查伊朗油轮,扰乱伊朗石油运输。首先不能在霍尔木兹海峡或曼德海峡,因为那里处于伊朗和胡塞武装导弹射程内,相当于另开一局战争;其次不能漫无边际地抓,那得派多少军舰啊!美国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自己横冲蛮干,正如红海危机期间拜登政府组织了一个联合护航编队一样,特朗普政府也希望拉拢盟友成立一个“马六甲联合舰队”,专门负责在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附近拦截伊朗油轮。想法不错,于是美国便尝试游说马六甲周边的国家,可一番下来大家态度并不积极,最终只能作罢。尽管“马六甲联合舰队”没有真正拉起来,但它隐藏的内涵却让人不寒而栗。简单来说,美国希望用伊朗油轮来检验一下自己封锁马六甲海峡、控制中东-东亚原油运输通道的能力,考虑到伊朗油轮有相当部分是驶往中国,背后自然也有对华施压的意味。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抵达新加坡,2025年6月。在马六甲三国中,新加坡是跟美国军事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它某种意义上算是英国向美国做“霸权遗赠”的东南亚版本。作为英国的前殖民地和关键合作伙伴,新加坡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之间有个准军事同盟协定,即五国联防组织(FPDA)。美国继承英国成为全球霸权后,原先许多英国的小弟自然而然被美国收入麾下,新加坡就是其中之一。新加坡有两个隔海相望的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尼,两国分别是它面积的478倍和2700倍,人口则是6倍和50倍。这俩穆斯林国家在新加坡建国之初就对其不太友好,甚至多有排斥。面对虎视眈眈的强邻,建国总理李光耀制定了一套走钢丝的宏观外交思路:一方面尽量不去刺激印尼和马来西亚,另一方面用自己独特的地缘位置做筹码,邀请域外“宽厚的强权”进驻,以寻求安全保障。换到美方角度,海权是其控制全球的根本,在马六甲海峡周边的三个国家中,新加坡位置最好、意识形态上跟美国最接近(其他俩为穆斯林国家),因此双方一拍即合。很长一段时间里,新加坡都充当了美国非条约盟友的角色,提供军事基地给美国舰机停靠。美军在新加坡设有一个联勤保障中心,有数百名常驻人员,负责给过往海军船只提供舰艇维修、物资保障等服务。至于作战部队,美军以“轮换部署”的形式经常出现在新加坡,尚未签署敏感的长期驻军协议。实际上,奥巴马时期曾希望将濒海战斗舰固定部署在马六甲海峡周边,沿岸三国中,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明确反对美军进驻,只有新加坡态度比较暧昧。后来随着特朗普上台,奥巴马那一套亚太战略被全部推翻,在新加坡建立濒海战斗舰基地的说法也就不了了之。菲律宾苏比克湾基占地面积678平方公里,相当于新加坡的面积,可停泊核动力航空母舰。冷战期间苏比克湾是美军重要基地,1992年撤离并移交菲律宾。长期以来,中国对于“马六甲困局”有着两套方案,二者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当下中国已将南海视为发展远洋海军的重要海域,南海岛屿基地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为南下影响马六甲海峡做准备。马六甲海峡到我军重兵驻防的海南岛高达2000公里,无论海军还是空军都显得有些远了,只能靠造价高昂的导弹起一些威慑作用。与之相较,马六甲到南海三岛机场约1300公里,已完全在空军覆盖范围之内,距离柬埔寨云壤约1000公里,海军后勤补给方便了许多。假如未来以轰-20、大航程六代机为代表的远程打击火力服役,或渐渐逆转在马六甲一带与美军的攻守之势,并在底线思维层面促使周边国家中立。实际上,中国到马六甲不方便,美国同样不方便——失去在南越和菲律宾的大型海空军基地后,美军并没有很便捷的方式干预东南亚事务。正因如此,一些美国智库才将目光投向印度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位于马六甲海峡出口处,总面积高达8000平方公里,是冲绳的四倍,不过目前印度仅开发了几个小规模基地,军事意义有限。中国破解“马六甲困局”的第二条路径,是巩固与周边三国——新加坡、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友好关系。近几年,中国与除菲律宾外的东盟国家关系发展都不错,尤其是印尼,不仅双边贸易额攀升至近1500亿美元,雅万高铁等旗舰项目一个个落地,而且还发展出了防务领域的合作。2024年底,由两栖攻击舰海南舰,导弹护卫舰衡阳舰、柳州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停靠印尼,引发各方高度关注。从中国南海到印度洋方向共有三条海路,如下图所示,自西向东依次为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和龙目海峡。其中,马六甲是一条便捷、拥挤、地缘安全性很差的航道,极容易受到封锁。巽他海峡是印尼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航道,水深条件非常好,适合远洋货轮乃至潜艇的航行。二战期间,巽他海峡曾爆发过日本海军截击英美军舰的海战,直到今天它仍是美海军第七舰队出入印度洋的关键通道。龙目海峡是印度尼西亚龙目岛与巴厘岛之间的重要水道,北接巴厘海,南通印度洋,这里水道幽深、岸壁陡峭,不仅在海上交通运输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军事战略上亦有重大价值。但相对于巽他海峡,龙目海峡向北需要经过菲律宾附近海域,因此对中国来说吸引力较差,日本则十分重视。印尼是一个拥有2.8亿人口、1.3万亿美元GDP、超过40万现役军人的地区大国,前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曾将其描述为东亚的“海上支点”。一旦印尼成为美国的军事盟友,可以确保对中国商业进行几乎不可逾越的海上封锁,因为这几处海峡都不宽,仅由岸基火力和轻型巡逻舰就足以实现封锁目的。对于海上封锁行为来说,采用海军舰艇执行封锁与通过控制关键海峡/航道进行封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前者成本远远高于后者。如果美军动用航母战斗群、潜艇等装备去袭击海上补给线,结果不太可能是决定性的,只能起到扰乱作用。但假如掌控关键海上航道的国家愿意配合美国,在靠近海峡的地区部署巡逻舰、固定翼战机、武装直升机、陆基反舰导弹平台等装备,那么成功封锁航道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升高。此时,被封锁大国即使派出强大的海军编队前往护航,也很难解除封锁。自2023年10月以来,胡塞对红海曼德海峡的封锁极大扰乱了国际航运市场,尽管美国及其盟友投入了以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的若干护航军舰,并对胡塞武装控制区进行了多轮空袭打击,但收效甚微。这种情况下,唯一的破局方法就是用海军陆战队夺取关键航道周边地区,类似1941年日本的做法。特朗普政府“马六甲联合舰队”的方案最终沦为空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下降。该方案明面上的目标为伊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尚且不肯就范,可以想象,一旦中美在第一岛链爆发冲突,三国更加不可能配合美国发起封锁行动。如果中国能够确保马六甲海峡的安全,美国下一个杀手锏将是印度。“从印度尼西亚海岸进行封锁是极其便宜和低风险的,退而求其次的替代方案是美国海军撤退到马六甲海峡以西,利用印度海岸附近的基地。然而在孟加拉湾甚至印度洋中部任何地方作业的印度和美国船只,都容易受到中国东风-21/26反舰弹道导弹的打击,这些导弹由在缅甸、巴基斯坦、伊朗等海域活动的中国海军潜艇指引。”正如许多国家习惯于高估美国的安全保障力度一样,西方媒体和智库学者也习惯于高估其他国家对美国战略的配合程度。以印度为例,新德里距离中印边境仅300多公里,这种地缘劣势之下,除非中印已处于战争状态,否则很难想象印度会配合美国实施所谓的海上封锁。“假如(美国)在印度洋缺乏新德里的支持,那就只能在从霍尔木兹海峡至迭戈加西亚的范围内进一步行动……”以昆明为起点,2500公里的半径可以直达孟加拉湾南部。过去两百多年间,英美一直采用“以海制陆”的方式压制陆权国家,并将海上封锁作为屡试不爽的施压手段。站在中方角度,一方面需要打造强大海军、拓宽陆地能源和粮食通道,另一方面也要跟关键航道上的国家搞好关系,尽可能做大共同利益。只要这些国家能够维持中立,封锁就很难执行下去,美国也将失去一张关键时刻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