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交楼,迈出重要一步
东方楼书,看透房地产和买房卖房众生相!《保交楼,迈出重要一步》是一篇关于重要,保交楼的文章。东方小楼引用该文章仅仅为了更好的传播房地产相关知识,让大家在房地产买卖中有更清晰的目的和执行策略!不代表小楼认同其观点,本着从不同侧面看问题的态度,我们会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
大家好,我是蓝白。
随着高层发声,各地行动,保交楼,已经迈出重要的一步。
今天跟大家做个深入梳理,从房贷风波到现在,各方的回应和行动有哪些,介入的力度有多大,交房的资金缺口有多大,钱从哪里出,有哪些模式。
在一个正常的市场里,购房者是需求端,各个城市的土地是供给端,房企是把土地变成房子的“中间商”。
中间商出问题了,土地就卖不出去,房子就建不成。
就会随处可见灰突突的、像伤疤一样附在城市躯体上的烂尾楼。
之前跟大家聊过,不到一周时间,银保监会连续两次回应了保交楼,说明了对保交楼问题的高度重视。
最近,我们也看到,各地都把解决烂尾楼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澎湃7月19日报道,河南多个地方,正在加快处置问题楼盘。
洛阳7月18号开了问题楼盘化解处置推进会,驻马店正阳县是17号开了推进会。
平顶山是15号开会,新华区9月底前化解完毕,巩义更是直接说,所有问题楼盘都已经化解。
会议内容都差不多,类似“一楼一策一专班”,划出解决的时间表,我就不挨个念了。
大家都知道,这一次的房贷风波,河南数量不少,尤其是郑州。

郑州跟省内其他地市处置的方法,有很大区别,如果行之有效,很有可能成为很多城市效仿的模式,值得重点说说。
根据河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官网的消息,7月19号,郑州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要跟河南资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一个“郑州地产纾困基金”,通过资产处置、资源整合、重组顾问等方式,参与问题楼盘盘活、困难房企救助等解围纾困工作。
郑地集团的背后,实控人是郑州国资委,跟郑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是郑州“三大投融资集团之一”、“四大投融资平台之一”、“三大做地主体之一”。
作为一个城市举足轻重的城投融资平台,手中握有大量一级开发的土地,还有最近两年大量接盘招拍挂二级市场的土地。
而河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股东是河南投资集团,背后是河南财政厅,是管理规模近700亿的不良资产处置公司。
这两家联手,创立纾困基金,效果值得期待。
还有四川绵阳盐亭县、广东茂名电白区、广东河源、重庆高新区、陕西咸阳,都在7月份有行动,也都是专班处置,科室帮扶,划定时间表。
最近楼市的销售数据再次回落,不得不说,跟购房者对楼盘施工的忧虑,有莫大关系。
中信证券陈聪的数据,7月上旬,跟踪样本城市新房销售5.9万套,同比下降45.2%。
一样是同比,6月份只下降了11.2%,45%的降幅,降到了和5月一样的水平。

新房不行,二手房是妥妥的现房总可以吧?
也不行。
7月上旬,样本城市二手房销售是2万套,同比下降14.4%,而6月的降幅只有2%。
如果停工楼盘问题不处理好,任凭利率和首付降得再低,限购门槛多低,补贴有多猛,都无济于事。
所以,咱们需要算一个实际的账:
拯救烂尾楼,盘活停工项目,到底需要多少钱?钱从哪来?
华创宏观张瑜有一份报告,算得很清楚,可以作为参考。
先算哪些开发商现在缺钱。
4月份的时候,针对12家房企纾困,金融管理部门已分别对6家国有银行、12家股份行以及5家AMC公司开会指导,12家房企包括恒大、世茂、融创、富力、中梁、中南建设、绿地、阳光城等。
这些开发商的体量有多大呢?
2021年,12家房企的销售,占全国出险房企,也就是爆雷房企销售额的75%。
占百强房企的22%,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5%。
顺便说一句,去年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额超过了18万亿。
这些开发商想复工,有些钱是必须要花的。
按欠款对象,可以分为“四座大山”:

1、欠业主的钱,也就是交楼的建安施工成本。
对应在财报里,就是已售商品房未支出的建安成本。
假设建安成本占房价的比例是30%,那就是已经卖出去了多少房子,也就是合同负债,即预售资金的30%。
这笔钱,粗略估算,需要5400亿。
2、欠金融机构的钱,本金和利息,一个都跑不了。
这笔钱,比保交楼成本高得多,因为债主太多。
银行的开发贷,信托入股的本息,境内债,美元债。
本金方面,是短期借款+1年内到期非流动性负债。
利息方面,用这些开发商的负债总额,乘以加权平均债务成本。

这个数字,高达7500亿。
3、欠供应商的钱。
这笔钱,对应的是应付票据,也就是开发商打给供应商的“白条”,余额达到了3400亿。
显然,3400亿的数字,是低估的。
还有大量施工方、材料商的垫资,除了供应商,还有员工工资,甚至不少公司搞得有跟投和自融,大量占用上下游合作伙伴甚至自家员工的钱。
平时称兄道弟,有事了谁都不是兄弟。
姑且只算3400亿的商票吧。
4、其他欠款,包含增值税还有企业所得税,加起来也有3700亿。
所以,张瑜团队的测算结果是:纾困房企的短期刚性支出,达到了2万亿。
这个数字,我觉得还是很靠谱的,基本把开发商资金缺口的各个方面,都兼顾到了。

可以再参考一份数据。
天风证券的中期展望里,也测算过类似的数据,只不过没这么细。
15家违约房企,2021年全口径销售金额是2.74万亿。
总资产7.80万亿元,占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总计的7.3%;
总负债6.56万亿元,占房地产开发企业负债总计的7.7%。
这些已经躺下的开发商,存货达到了4.2万亿,账上的货币资金只有0.7万亿,二者合计,相比总负债的资金缺口,达到了达1.7万亿,跟华创证券的数字,差不了多少。

其实,这些基于公开财报的数字计算,只能算出个大概,而且很容易低估一些没有公开的负债。
比如这些违约开发商,账上趴着的货币资金表面有0.7万亿,可他们能动用的钱,可能连一半度没有。
比如一开始信托违约的世茂,销售签约金额是2578.9亿元,账面资金余额是690亿。
将近700亿的现金里,项目预售监管资金529亿都动不了。
还有花样年和当代,中报账面上百亿的货币资金,付不起几个亿的美元债。
除了项目预售监管资金受限,还有各类担保资金,因涉诉被冻结的资金,都不能用。
阿创更厉害,去年中报的货币资金是1231亿,还放话,“除了我们以外都有可能暴雷。”
去年7月到今年4月,3600多亿的销售额,还有各种处置资产、配股、大股东无息借款,也将近400亿了。
这加起来都5000多亿了,最后愣是0.3亿美元债利息都付不起。
神奇不神奇?
开发商账上的钱,都是虚的。
别说这些开发商,几乎所有,只要融不到钱,银行信托这些债主又上赶着抽贷,财报里的货币资金,除了壮胆,没什么大用。
好了,我们说回保交楼这件事。
姑且就算两万亿吧,怎么堵这么大的窟窿?谁来补?
首先考虑的,肯定是市场化手段。
第一,预售资金。
按理说,这笔钱是全额进入监管账户的,封顶提取一部分,竣工才能全部提取。
但是众所周知的原因,这笔钱大量被挪用,大部分城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才收紧了预售资金的监管。
按合同负债的10%保守测算,如果这些纾困房企,足额完成未来一年的保交楼任务,能释放重点监管资金,只有1700亿。

第二,假如还有人买这些开发商的房子,用权益销售额*销售回款率,再乘以非重点监管比例的60%,能释放1000-3000亿。
这一条,我觉得,想多了。
第三,收并购,也是最被寄予厚望的措施。
银行给其他房企并购贷的额度,上半年并购贷+并购债发行规模约2500亿,按60%顶格使用推算未来一年,叠加40%房企自有资金,可撬动并购资金,就是8300亿。
还有五大全国AMC,比如中国信达、中国华融,满打满算,能筹集1300~1500亿。
还有59家地方AMC,比如浙商资产和浙江房协共同设立的100亿“并购重组专项资金”,其他省份效仿的话,能筹来300~500亿。
加一块,AMC能筹集2000亿。
但问题是,其他开发商为啥不去参加招拍挂呢?现在土拍都是城投在托底,地价越来越低,能不流拍就不错了,还是净地,盖成房子利润还高,还不用参与停工项目各种股权、挪用预售资金的破事,其他房企没动力这么做。
这样来看,还有两个办法。
一是地方设立纾困基金,上面提到郑州的行动,就是典型案例。
这跟刚才提到浙江AMC的“并购资金”,是不一样的。
张瑜团队估算,现在全国纾困基金已经超过5000亿,将近一半都在广东。
而广东,恰恰是不少爆雷房企的总部大本营。
这么算来,把预售资金、未来的销售额、银行和AMC的并购,地方的纾困基金,都加一块,还是不够怎么办?
那就只能更高层级出面了。
比如,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现在,咱们有存款保险基金,和保险保障基金,以后还要多一个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前几个月,蓝白的文章里,还专门聊过这个事。
这笔钱的来源,有可能是财政输血,或者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发债融资,也有可能来自央行的再贷款。
说白了,还是用货币,或者财政手段顶上去。
今年5月,首批的646亿已经到位,按华创宏观的计算,参考安邦、包商的动用保险保障基金、存款保险基金规模,这些需要纾困的开发商,规模4倍于安邦、16倍于包商,猜想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最终动用3000~10000亿。

到这个份上的时候,钱,是肯定够的。
但世事难料,正如2015年,谁都想不到,是棚改这一招,把大量城市停工楼盘给救了。
这一次,也不一定,会按既定的剧本演绎。
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吧。
希望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能听到城市里的建筑工地,都响起叮叮咣咣的声音。
以前听起来莫名烦躁,现在再听起来,甚至会感到悦耳。
以上就是关于《保交楼,迈出重要一步》的全部内容,如果《保交楼,迈出重要一步》能够帮助到您,不胜感激!举起您高贵的手将我们收藏吧!东方楼市小楼编辑将不胜感激!